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北社交界的新寵──蘭亭 P.120

台北社交界的新寵──蘭亭 P.120

「舞蝶賞霞露,醉月雲飄飛」這兩句頗具意境的五言詩,很難想像竟然是出自國中以後就是小留學生的台北晶華酒店總裁潘思亮的手筆。他從宋徽宗著名的三十八字瘦金體字帖中,挑選其中十個字組合而成這兩句詩。然後他再以這十個字,分別為他新開設的餐廳「蘭亭」內的十個包廂命名。

「蘭亭」目前已成為台北社交界的新寵,親身經歷過的人都覺得:「空間設計非常有趣。」面積三百坪的蘭亭,設計師是日本人橋本夕紀夫。雖然空間設計是出自日本人,然而蘭亭卻散發出濃濃的中國味,可是卻沒有因為大量使用中國傳統藝術的元素,而顯得過時或呆滯,相反的,蘭亭給人的感覺卻是相當時髦及脫俗。


十年晶華已到改造時刻

身歷蘭亭其境的人多半都會覺得:「中國書法竟然可以這樣使用」,進入蘭亭之後,只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宋徽宗的瘦金體滿場飛舞,潘思亮說:「設計師的表現遠超過我的預期。」而為了打造這個餐廳,他投資了三千萬元裝潢費用,這還不包括設計費,其中光是入口長廊的數對立體書法楹聯,就花掉上百萬元。

一個小小的餐廳,為什麼潘思亮要如此大費周章?其實,潘思亮另有打算,他說:「蘭亭是改造晶華酒店的第一個典範。」他認為,晶華酒店開幕至今已步入第十一年,也是到了該進行改造的時刻。

潘思亮認為:「依兩岸目前的發展情勢看,台灣很難在製造業與大陸競爭,但是卻有機會成為兩岸間的消費基地。」因此他相當看好休閒產業與百貨零售業的發展前景。但是,過去十年來,雖然本業表現不錯,每年住房率達八成以上,高居同業之冠,但是就擴展經營版圖而言,晶華酒店幾乎是在原地踏步。

而去年與陳由豪的交易中,基本上採取的是「以股易股」的方式,由潘家以台中及高雄兩家晶華酒店的股權,向陳由豪換回台北晶華酒店的股權及經營權,潘家完全掌控台北晶華,而陳由豪則仍掌控台中及高雄晶華。另外雙方當時也議定,這兩家酒店使用晶華的招牌,期限只到明年為止。


發展連鎖體系──不排除購併其他飯店

台中及高雄晶華酒店,換招牌勢在必行,對晶華酒店而言,獲利雖然不受影響,但氣勢無形中會削弱不少。為了扳回一城,也為了重新出發,去年潘思亮掌管晶華之後,台北晶華酒店的經營模式就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潘思亮說:「晶華酒店將積極發展連鎖體系。」

潘思亮思考的飯店連鎖體系,經營模式與嚴長壽的麗緻飯店管理顧問公司有點像又不太像。 雷同的地方是,他打算利用晶華酒店在飯店經營的 know-how,在全省甚至海外拓展據點。

但晶華與麗緻最大的差異是,嚴長壽只負責經營,本身卻不投資飯店物業,但潘思亮卻打算除了接手管理外,也會以資金投資持有股權,甚至不排除直接購併飯店,潘思亮說:「台北晶華酒店至少可以支援兩千個房間的服務需求,在大台北地區,晶華還可以再擴充一到兩個新的經營據點。」

台北飯店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但獲利空間卻愈來愈狹窄,嚴格而言,目前的經營環境對潘思亮的發展大計相當不利。但潘思亮卻認為:「因為景氣不佳,所以購併的價格低,相對的投資報酬率高,此時正是開疆拓土的好機會。」據了解,他已經鎖定幾家飯店在談購併,他也透露,曾經與宏國集團接洽過希爾頓飯店,但因為價錢談不攏,至今還沒有進展。

潘思亮透過蘭亭,對外傳達一個強烈的訊息:「晶華要成為台灣生活時尚的領導者。」而繼蘭亭之後,晶華一樓大廳,也將進一步改為東西方混合的新式餐廳,名為「 Azie 」,這是一個虛擬人物,他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中國人,長大後還到日本學習,因此所呈現的餐飲就是加州風的日本壽司及中國的健康美食。

從蘭亭到 Azie,潘思亮的想法讓人感覺有點瘋狂,但是細細品味卻會發現, 潘家掌權下的晶華,顯然和陳家以「坪效」作為經營最高宗旨有很大不同。


潘家兩兄弟 投資事業不同路

周冠印

潘氏集團的創辦人潘孝銳,是台灣最早期的拆船大王,在高雄白手起家,輩分甚至比同樣也是拆船起家的王玉雲還高。潘孝銳靠著拆船賺了不少錢,之後就大舉投資房地產,在台灣經濟起飛時代,潘孝銳賺進上百億元的身家財產。

目前已高齡八十歲的潘孝銳,近幾年已逐漸淡出事業,而將棒子交給潘思源與潘思亮兩兄弟。他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與女兒同住,待在高雄莒光路的老家,每天練密宗大師傳授的氣功健身。

去年,潘孝銳一口氣調動五十億元資金,收復晶華酒店,讓商界震撼不已,但之後他又回歸原來的生活步調,而將晶華酒店丟給小兒子潘思亮獨撐大局。

潘思亮從小就出國念書,是個小留學生,在重新接手晶華酒店之前,他的事業發展重心幾乎全放在海外的投資事業,而其中占大部分的就是在美國投資房地產,幾年下來,他也頗有斬獲。但是他對台灣房地產卻從來不碰,他認為:「台灣的房地產投資報酬率太低,而且還會再跌。」

潘思亮的哥哥潘思源,經營的事業也相當廣,橫跨美國及中國大陸,主要是房地產及金融投資,他目前在台灣的主要投資事業,是最近傳聞將以十七億元轉售給香港大亨李嘉誠的《商業周刊》。

潘思源是《商業周刊》的老股東,曾經還是主要的大股東,不過近幾年商周的股權更迭頻繁,尤其如果這次商周股權轉讓給李嘉誠定案,潘思源與商周的關係,可能就此畫下休止符。

延伸閱讀

成衣雙雄、金控巨頭、電子大廠… 上市櫃公司紛喊交棒,他們準備好了?       大交班時代
成衣雙雄、金控巨頭、電子大廠… 上市櫃公司紛喊交棒,他們準備好了? 大交班時代

2023-07-12

原料價格波動大、缺工、通膨壓抑消費  牛仔褲大廠年興後龍廠虧損逾2億,全面停工止血
原料價格波動大、缺工、通膨壓抑消費 牛仔褲大廠年興後龍廠虧損逾2億,全面停工止血

2023-11-21

紡織業的魔術師  洪鎮海
紡織業的魔術師 洪鎮海

2018-12-19

紡織業蛻變下的台灣機會 ——儒鴻、集盛攜手現風華
紡織業蛻變下的台灣機會 ——儒鴻、集盛攜手現風華

2021-04-21

台灣紡織業者不畏疫情 積極開發國際商機
台灣紡織業者不畏疫情 積極開發國際商機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