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原本是鎖在門內,只屬於少數人的專門技藝;草山金工創辦人劉冠伶,卻將這門工藝簡化為一只銀戒,在人來人往的百貨商場傳授,讓台北成為全世界最多人玩金工的城市。
劉冠伶與草山金工就是這樣的組合。從輔大應用美術系和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所畢業後,習得一身金工技藝的劉冠伶,不確定自己能在工藝界闖出什麼名堂,便先到策展公司上班;當時的同事知道她會金工,纏著要她教做飾品,為了滿足同事,她硬著頭皮當老師,還編寫了許多教案。
- 金工:金屬工藝的簡稱,以金屬為創作材料。珠寶飾品、琺瑯、燒瓷、模具創作等,都屬於金屬工藝範疇。
這一教,教出了興趣,劉冠伶索性辭職,在陽明山山腳下租了一間六坪大的工作室,準備教金工來謀生,「我那時想得簡單,要是一年內沒賺錢,就回去上班吧!」
沒想到,以陽明山舊名命名的「草山金工」,就這樣從二○○六年一路走到一六年。十年間,這家小小的個人工作室,先是被誠品看上,邀請進駐誠品松菸店開設體驗工房,繼而打開知名度,在京站百貨、ATT 4 FUN陸續設點;一五年,劉冠伶更租下二二八公園旁的獨棟三層樓老厝,改建成餐飲、金工教室與工作室的複合店,成為來台背包客的私房體驗景點;如今,公司整體年營收已逾千萬元。
去年吸引逾萬人 體驗金工
草山金工光是去年一整年,就吸引了一萬多人在店裡敲敲打打,鑄造一只屬於自己的戒指。想起辛苦創業的前幾年,劉冠伶不禁感嘆:「早期好幾次,我都以為撐不下去了,因為金工是一門非常小眾、幾乎是師徒關在房間裡默默學習的工藝。」
進駐百貨後,這扇窄門瞬間變寬了,劉冠伶甚至能自豪地說:「台北市也許是世界上最多人接觸過金工的城市。」原本只是要養活自己,卻意外成了推動產業的推手;其實這就是草山金工「品牌化」的歷程。
一三年誠品松菸店開幕,大舉邀集了金工、陶瓷、皮革等台灣在地品牌進駐。店長陳儀芳說,草山金工不僅是最早進駐的,業績更排名在十家體驗教室的前三名,「金工的創作常有誤差,但不完美的戒指更有溫度,誠品也有很多同事到草山金工做訂婚戒,我覺得這是他們受歡迎的原因。」
在提供台灣在地體驗的訂位平台「Niceday」上,草山金工更是手做類店家業績的第一名,Niceday商務企畫賴沁琰說,每逢節慶,草山金工的課程銷售一定「秒殺」。
為了應付龐大的體驗課程需求,劉冠伶也開始培訓自己的種子教師,之後一路「做中學」,建立服務品質與教學流程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在百貨店只教入門的銀戒體驗課,三小時就能完成一件作品。如果想學進階的金工、蠟雕、琺瑯等工藝,自然會到天母本店或二二八公園店報到。
劉冠伶自己退下第一線教學現場,放手讓老師們發揮,「我以前課後都會問學生學到什麼、沒學到什麼,藉此調整;現在則是注重每一份顧客意見表,百貨店人流多,意見表也多,草山金工就能不斷進步。」
比如「旅人印記」,就是在意見表中誕生的新服務。目前草山金工進駐的百貨店,除了有大量過路客,還有為數不少的觀光客,這群客人的特性是有錢、但沒時間,於是劉冠伶讓商品部做出銀戒體驗課的半成品,過路客若喜歡,只要挑選有紀念意義的英文字或日期數字,做最後一步的「鋼印敲花」,當場就能帶走戒指。
草山金工總店長卓昱辰透露,「旅人印記」大幅拉升了商品部的營業額,原本銷售飾品與課程教學的營收比重約三比七,現在已有四比六,讓工藝成為旅人能帶走的回憶。
透過教學 奠定品牌基礎
教授技藝,在注重開放、手做、體驗的現代成了顯學,教學奠定了草山金工的品牌基礎,一些原僅販售工藝品與飾品的同業,開始仿效草山金工的作法,開設小型體驗教室;但對劉冠伶來說,將金工藝品「商品化」,反而是新的挑戰。
「對藝術家來說,每一件工藝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在製作過程中不需要精密計算,也難量產。」劉冠伶解釋,草山金工秉持百分之百手做自製,但在稍具規模後,商品必須要能小量生產,「我希望顧客能以買飾品的錢買到工藝品。」
於是,量產過程須不斷實驗且記錄各項數值,「工藝品很難商品化,但我們要接訂單,就得知道多久能做出一件,如果要拿來教學,更要確保三小時或六小時就一定能成功。」
舉例來說,木目金是將九層銀、九層銅輪流鎔合,而銀的鎔點比銅低,在銀稍微軟化時就要馬上與銅鎔接,其溫度須反覆練習至精準,劉冠伶說:「現在我們八小時內可以做出三對木目金戒指,每次開發新商品都是一場試驗。」
對大多數人來說,草山金工或許只是剛躥起的品牌,但在金屬工藝這條路上,劉冠伶卻敲打出與前人不同的高度,甚至已有政府機關找她,希望能傳承工藝品牌化經驗,讓台灣的竹編、藺草、藍染等傳統技藝,能重新站到世人眼前。
草山金工
成立時間:2006年
創辦人: 劉冠伶
年營收:逾千萬元
主要業務:金屬工藝教學、首飾銷售、訂製品、藝術策展
木目金戒指(攝影/林煒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