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木柵觀光茶園還有一項特色,就是與茶樹間種的魯冰花,每年三月中下旬就會熱情綻放,一串串風鈴般金晃晃的魯冰花,隨著微風與晶瑩的雨滴一起搖曳生姿,像是鏡頭遮光罩上不斷抖落的水珠,又像是歌詞中「閃閃的淚光」,將茶園點綴得更加繽紛多彩。
台灣一般採茶多為論斤計酬,依採茶量給付工資,但木柵茶農往往為了讓採茶工能夠細心採得一心二葉,特別採當日工時計算工資,因此所採茶菁特別完整精準,製得茶葉品質也較高。
正欉鐵觀音從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後,須經浪菁、炒菁、初揉、布包團揉、解塊、文火複乾、複揉,乃至初焙、揀枝、複焙、毛茶等冗長過程。張傳進說,僅布包團揉至解塊至複揉,來回就需一百多次,而毛茶尚須細心檢梗才能進入最後的炭焙階段。
為了一探正欉鐵觀音的傳統炭焙坑焙茶方式,就在一個悶熱的午後,收得辛苦完成的百來斤毛茶後,茶農張君帶著我一路開車,從熱鬧的重慶北路轉入大稻埕靜巷,終於找到百年以上的老茶莊 ── 成立於清朝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的「珍春」老茶莊,傳承至第六代的王國來老先生已近九十歲高齡,依然氣色紅潤,親自焙茶。
即將消失的傳統炭焙坑焙茶方式,儘管在對岸武夷山仍普遍用以烘焙大紅袍等岩茶,台灣目前卻僅存大稻埕老字號的「王有記」茶行,與王國來的競厚茶行等少數幾家。唯恐炭火過熱影響茶葉品質,費心點火後尚須冗長等待,直至炭灰完全燒成白色,才能將裝有茶葉的竹焙籠放上,看著王家父子在窄王國來以即將消失的傳統炭焙坑焙茶方式烘焙正欉鐵觀音。小的焙間揮汗如雨,待香醇馥郁的熟火茶香陣陣飄出才算大功告成。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木柵觀光茶園還有一項特色,就是與茶樹間種的魯冰花,每年三月中下旬就會熱情綻放,一串串風鈴般金晃晃的魯冰花,隨著微風與晶瑩的雨滴一起搖曳生姿,像是鏡頭遮光罩上不斷抖落的水珠,又像是歌詞中「閃閃的淚光」,將茶園點綴得更加繽紛多彩。
《魯冰花》是台灣文壇大老鍾肇政於一九六一年發表在《聯合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九八九年拍成電影;主題歌則是由陳揚作曲、姚謙作詞、曾淑勤主唱,一九九一年更由於央視春晚甄妮的翻唱而風靡全中國大陸。搶在木柵鐵觀音茶芽長出之前盛開的魯冰花,總是剛開花就被土壤無情地掩蓋,但「身驅歿入土壤」,卻換來「很香很甘的茶」,花謝後的養分讓茶樹開得更加茂盛。因此當地茶農往往會利用休耕的土地及冬茶採收後的茶園間作,經過三個多月的生長期,茶園在春天就會洋溢魯冰花與茶樹相間的美麗畫面,等到穀雨前花朵快凋謝時,茶農會將魯冰花植株切碎並翻入土壤,提供茶樹生長所需的養分,所長出的鐵觀音茶芽因此更加充滿生命力。
紅心歪尾桃近年也經由鹿谷的「美國製茶廠」,成功移植至台灣中部海拔約一三○○至一六○○之間的杉林溪茶區,傳承至第三代的劉恥伊說,在龍鳳峽下方大崙山十公頃的茶園已種植五年,茶廠佔地約兩百坪,由於堅持傳統鐵觀音重發酵、重焙火的製法,「尹茶人」品牌很快就打響名號。我特別以陶藝家宋弦翰的墨顏蔓生側把壺沖泡,不同於梨山等地以其他品種製成的高山鐵觀音,正欉加上午後幾乎都籠罩在一片迷霧繚繞之中,能見度往往僅及三○公尺、有如太虛仙境的杉林茶園之間,果然冷礦味中兼有杉味的蘭花香與觀音韻,茶湯明艷且濃稠甘醇,特別令人喜愛。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吳德亮
出版:聯經出版
書名:戲說六大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