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界,願意給予的人,往往反而能夠獲得更多!──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你是Giver還是Taker
以在人際互動中索取與給予的比重,大略把世界分為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三種人。
如果第一排(直排)的圏圏數量最多,代表你是屬於互利者(matchers),或稱平衡者。
如果第二排的圏圏數量最多,代表你偏向索取者(takers)。
如果第三排的圏圏數量較多,代表你是給予者(givers)。
中國人常說「吃虧就是占便宜、「有捨才有得」,聖經上說「施比受更有福」。以往我們總認為這是一種慈善及關懷社會時才會用到的思想。通常在商業上,競爭與攻城掠地還是佔多數,如果在利益上履履吃虧,可能很快就被對手打敗,撐不下去了。
然而,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教授在《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書中研究各行各業的卓越人士,以龐大的科學研究數據,發現「給予者」的確是有福的。
好的!智者告訴我們「成功的不二法則正是善與他人分享」。接下來,請猜猜看這三種人,哪一類型的人最容易成功?哪一類最容易失敗?
格蘭特教授的統計結果巔覆傳統觀念,也頗耐人尋味。
索取者(Takers)習於爭取而不願付出,或許短期內能達成目的,但長久下來絕對會是失敗的一方。
給予者(Givers)往往只會給予,忙於扶別人一把耗費心力,忘了爭取自己的表現,或者被索取者利用,犧牲了自己的成功機會,因此可能成就平凡,甚至成為社會金字塔的底層;事實上,在底端的給予者的比例很高。
不過,作者同時發現另一個驚人現象,高居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也是給予者(Givers),並非索取者(Takers)或互利者(Matchers)!換句話說,給予者竟然同時包辦成就金字塔的頂端及底層!
為何同樣樂於給予,有人非常成功,有人卻成就墊底呢?
為何同樣樂於給予,有人非常成功,有人卻成就墊底呢?
原來凡事貢獻有好處也有風險。難怪,大多數的人徘徊在兩者之間,不想當一個惹人厭的自私鬼,不過,也不願意做一位完全無私付出被人踩在腳底的大傻瓜!自然,多數人都身在社會金字塔的中間層了。這些龐大數量的互利者正是造成索取者失敗以及給予者成功背後的推手,秉持公平公正的平衡者,無法眼睜睜地讓索取者利用他人取得成就,總試圖懲罰不當得利的索取者,協助慷慨無私的給予者,這正是給予者成功背後的強大力量來源。
從研究的結論,如果想要往成功頂端爬,看來非得做一位給予者不可,不過為了避免落入付出到最後卻淒慘落魄,就要學會善用給予的力量,當個睿智的給予者。下一篇,我們來討論如何當一位「睿智的給予者」。
從研究的結論,如果想要往成功頂端爬,看來非得做一位給予者不可,不過為了避免落入付出到最後卻淒慘落魄,就要學會善用給予的力量,當個睿智的給予者。下一篇,我們來討論如何當一位「睿智的給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