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滿十六歲的男丁,代表著擁有家庭決策的話語權,可以協助家中經濟的改善力量,通過支撐門戶力量的決定性門檻,顯示可獨當一面。
「做十六歲」源於台南五條港(現中西區),港口苦力年滿十六歲成丁,就可以領成年人的工錢而非僅半薪,這個禮俗對於府城當時的社會與經濟結構亦有形成改變的決定影響。年滿十六歲的男丁,代表著擁有家庭決策的話語權,可以協助家中經濟的改善力量,通過支撐門戶力量的決定性門檻,顯示可獨當一面。
原先做十六歲無固定儀式,後由「開隆宮」在1991年提出一套正式的程序:備敬品、拜七娘媽、出鳥母宮,後大多依此程序進行!敬天拜上蒼,請七娘媽入壇,拜主壇後,進行「出鳥母宮」的步驟,為滿十六歲的男左女右列隊鑽亭腳/爬桌底,其中男繞左三圈、女繞右三圈表自母胎出世,三圈意「無三不成禮」,鑽過即代表成年,三圈鑽過由父母扶持起說好話祝福即禮成。
儀式後還有奉茶,孩子雙手奉茶拜父母訴感恩,孩子父母給與祝福勉成年!一套流程下來,不管是敬品還是儀式,都隱含深刻意義!
桌上的敬品有八大品:溼、乾、葷、素、正餐、點心、鹹、甜八大樣,必須應時、應節、應慶二變化。備有薑、鹽、糖、豆為最大禮,指六合天地東南西北!還有素果(吉祥)、清花禮燭、淨香爐、前茶(清淨)後酒(禮)、壽麵(祝壽)、五牲(敬神明)、菜碗六色、圓仔花(千日紅)、煙(台灣人)、檳榔(平埔族)、紅龜粿(團圓)、壽桃(祝壽)、九層糕(步步高升)…… 等等,沒聽講還真不知。
短短一個下午,只能知道個初淺,或聽或記或有疏漏,但深深刻在心裡的,卻是在聽講過程中所感受到那份對於台南文史的驕傲,在儀式的背後想要傳達的人文意涵,熱鬧之餘,真正想要傳承的文化跟歷史,從沒那麼深刻地體會到,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我想這是一份種子,是一份點醒,身為教育工作者,要學的還很多!
※台南開隆宮「做十六歲」成年禮 http://7mothers.vrbyby.com.tw/scenerys.php
※台灣大百科全書 七娘媽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