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將減速、調結構,經濟奔馳中帶來的泡沫也要逐漸擠破,中國銀行業最亮眼的經營成績單可能是在今年,股價五倍本益比已預告銀行業未來面臨的挑戰與壓力。
首先是中國的銀行業獲利實在驚人,列位中國四大銀行的中國工商銀行上半年淨利高達一三八四.四七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三三%。第二大的中國建設銀行上半年淨利一一九七.一一億元人民幣,年成長一二.六三%。排名第三的中國農業銀行淨利九二三.五億元人民幣,年成長一四.七%。排行第四的中國銀行半年淨利八○七.二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九二%。在中國經濟降溫、調結構聲中,中國的銀行業獲利仍大步勇往直前,成了中國經濟的「奇蹟」。
獲利只見成長不見衰退
獲利只見成長不見衰退
二、中國銀行業獲利的驚人,可從四大銀行進一步看出端倪,中國前四大銀行上半年獲利總和高達四三一一.三一億元人民幣。四大銀行每天可賺二十三.八二億元人民幣,四大銀行一天賺的錢,超過台灣三商銀上半年獲利的總和,獲利實在驚人。二○一二年四大銀行平均每天賺十九.五七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又更上一層樓。
三、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但銀行業獲利更上一層樓,銀行業的獲利遠遠超過任何一個行業。例如中國前三大石油公司,上半年獲利加起來還輸給中國工商銀行,像是最近捲入風波的中國石油上半年淨利六五五.二二億元人民幣,中海油淨利三四三.八三億元人民幣,中石化是三○二.八一億元人民幣,三大石油公司加起來淨利是一三○一.八六億元人民幣,遠不及一家中國工商銀行半年賺一三八四.四七億元人民幣多。
再看中國前三大電信公司獲利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家中國銀行。今年上半年,全中國最大的中國移動淨利六三一.二八億元人民幣,第二大的中國電信一○二.一三億元人民幣,第三大的中國聯通是五十三.一七億元人民幣,加在一起是七八六.五八億元人民幣,輸給中國銀行的八○七.二億元人民幣。
從中國前三大石油公司賺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前三大電信公司獲利比不上一家中國銀行,可以看出中國銀行業獲利實在很驚人,而中國銀行業獲利大暴衝的背後與高的淨息差有關。像中國工商銀行淨息差有二.四一%,中國建設銀行則達二.七一%,中國銀行則有二.二三%,中國農業銀行則達二.七九%。像中國工商銀行上半年淨利息收入高達二一五八.五九億元人民幣,成長五.八%,中國銀行淨利息收入一三七二.八八億元人民幣,也有一○.六七%的成長,中國建設銀行淨利息收入一八七六.六億元人民幣,成長一○.六%,農業銀行一八○○億元人民幣,成長七.二%。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銀行放款仍繼續增加,銀行淨利息收入都成長。
從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字來看,一二年全中國銀行業實現的淨利高達一.五一兆元人民幣,比一一年成長二○.七%。而今年上半年,總利潤達七五三一億元人民幣,繼續在去年的高基期下,成長了一四%。如果從季度來看,今年第二季中國銀行業的淨利潤是三八四三億元人民幣,按季上升四%。第二季中國整體銀行的淨息差是二.五九%,按季仍成長○.○二%。
利差的擴大讓中國的銀行業獲利屢創新高,每一家銀行的淨利都是大幅成長。例如,中國工商銀行的淨利從○八年的八二二.五四億元人民幣,○九年跳升到一一一二.二六億元人民幣,一一年到一六六○.二五億元人民幣,去年達二三八六.九一億元人民幣,今年有挑戰二七○○億元人民幣的機會。中國建設銀行從○八年的三○八.一四億元人民幣起跳,一一年到達八一○.○八億元人民幣,去年達九○五.八一億元人民幣,今年將首度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銀行則從○八年的六二○.三六億元人民幣一路成長到去年一四五五.二億元人民幣,農業銀行則從○八年五一四.五三億元人民幣成長到去年的一四五一.三一億元人民幣。中國的銀行業從○三年中央匯金介入金改以來,一直到股票IPO(首度公開發行),中國的銀行業堪稱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贏家,獲利只見成長不見衰退。
▲中國工商銀行上半年淨利超過三大石油公司合計數,但股價評價卻偏低,顯示市場對後勢充滿疑慮。(攝影/劉咸昌)
只看財報 中國銀行股世界獲利最佳
只看財報 中國銀行股世界獲利最佳
其他銀行業的情況,例如獲利第一名的中國工商銀行,自從高盛把手上的二十九.七億股分六批賣出後,籌碼四散,EPS高達○.六八二九元人民幣的工銀,股價一直徘徊在五港幣與三.九元人民幣左右,本益比是六.一二倍,股價淨值比值是○.三二倍,最後才上市的農業銀行則一直在三.四港幣左右,在香港的本益比是六.一一倍,股價淨值比只有○.一一倍,這是四大銀行的情況。銀行股占股市的權值比重很大,中國的銀行股漲不動,不但上證指數漲不動,香港的國企指數也都大受影響。
除了四大銀行外,像是有一些民企色彩的招商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二六二.七一億元人民幣,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二.四%,但招行在香港的股價一度從二十三.九港幣跌到九.九港幣,目前在十三.八二港幣,招行EPS達二.○五元人民幣,目前本益比只有五.四倍,股價淨值比只有○.二五倍。
另一家在香港股價表現很好的民生銀行,這兩年股價一度從四.二四港幣大漲到十二.三二港幣,寫下歷史新高,但EPS一.三四四元人民幣的民生銀行,目前本益比只有五.一五倍,股價淨值比只有○.二五倍。
從這個現象來看,中國銀行股的本益比都在五倍上下,有的則不及五倍,而股價淨值比一倍以下的比比皆是。
中國銀行業的息差幾乎是好得沒話說,台灣銀行同業間競爭激烈,連食之無味的大型聯貸案,國銀也在搶,但中國銀行業有如天之驕子,可以坐享很高的息差利差,但是股價本益比卻徘徊在低檔,主因是中國銀行業經營不透明,大家對銀監會公布的數據仍存很高的疑慮。
根據中國銀監會的統計,到六月底止,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金額增加五三九五億元人民幣,較三月上升二.五%,不良貸款率為○.九六%。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大型銀行營運能力優於中小銀行,以銀行的經營質量來看,大型銀行第二季的不良貸款率還微跌○.○一%,而股份制及城市商業銀行則按季上升○.○三%,尤其是六月間中國鬧錢荒,上海銀行同業隔日拆款利率上升到一三.四四四%,對於流動性較弱的中小銀行帶來負面衝擊。不少中小銀行上調五年期的定存利率,而四大銀行則按兵不動。
潛藏中國銀行業不受投資人信賴的危機
潛藏中國銀行業不受投資人信賴的危機
若再細究,建行在長三角的不良貸款率已從一.九七%上升到二.三三%,從行業來看,批發及零售業不良貸款率上升到五.八三%,信息技術產業上升到四.一四%,整體製造業升高到二.六二%。
中國建設銀行在四大銀行中極具代表性,整體銀行的授信品質都出現下滑現象。而以農村、農業為主要授信對象的中國農業銀行在股改前,不良貸款率一度達四.六三%,目前降到一.二五%,不良貸款餘額從一二○○億元降到八六七億元人民幣,但潛在的經營危機也逐漸顯現。最近民生銀行股價突然從十二.三二港幣跌到六.八八港幣,跌幅頗重,這也與今年上半年民生銀行公布瀕臨降級為不良貸款的「關注類」貸款激增二六%有關,加上逾期一天或以上的貸款大增四六.七%。隨著中國經濟調結構,很多不具競爭力企業可能產生的呆帳壓力,未來或許逐漸升高,將大大侵蝕中國銀行業的獲利。
地方債、地產泡沫都是巨大的挑戰
地方債、地產泡沫都是巨大的挑戰
第二個是中國房地產面臨的泡沫危機。所謂的泡沫形成至少涵蓋了兩個要件,一是個人信用無限擴張、槓桿極大化。二是銀行發生系統風險,這兩樣同時出現的機率不大,也就是說,上海、北京房價雖高漲,但銀行授信成數不高,不會衝擊到銀行體系,不致形成泡沫,但中國很多新興開發區出現的「鬼城」現象,正在加速蔓延。
先前大家只知道鄂爾多斯市的康巴什變成鬼城,後來,雲南昆明呈貢新區、河南鄭州新區、江蘇常熟、遼寧的營口市,中國的鬼城已蔓延十幾座城市。最近《人民日報》與新華網都猛力痛批鬼城現象,中國有一四四個地級城市,建造了超過二○○個新城、新區,每個地級城市爭相建造「國際化大城市」,結果,一連串的造城運動,加速了「空城」與「鬼城」的形成。
中國的鬼城現象快速蔓延,這正是中國房地產泡沫吹破的徵兆,一旦樓市崩盤,房價恐下跌三成到四成。
一旦樓市崩盤,土地出讓收入銳減,將進一步直接影響地方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下一步會出現地方政府的債務違約,最後衝擊到銀行體系。尤其是國營的大型銀行,目前從鬼城現象逐漸到地方債平台的惡化,都讓投資人對中國銀行業的前景充滿了一連串問號。
中國從一九七八年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起,經濟奔馳已三十五年,銀行業是經濟奔馳下的最大受益者;但下一步,中國經濟將減速,調結構,中國經濟奔馳中帶來的泡沫也要逐漸擠破,中國銀行業最亮眼的經營成績單可能是在今年,股價五倍本益比,已預告銀行業未來面臨的挑戰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