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夢想篇》魯瑪夫挺進戰亂的中緬邊境 差點死在異鄉 化知識為力量 布農族博士拯救17萬難民

夢想篇》魯瑪夫挺進戰亂的中緬邊境  差點死在異鄉 化知識為力量  布農族博士拯救17萬難民
魯瑪夫以建築專業,5年來協助緬甸的克欽族建立32個難民營基地,在饑荒與疾病頻仍的內戰中,守護家園。

賴若函

個人成長

魯瑪夫提供

1049/1050期

2017-01-26 11:07

從緬甸軍政府而來的燃燒彈,二十四小時像下雨般落在中緬邊境的山頭,十七萬名克欽族難民躲藏的地道被炸毀,哀號的哭聲,整晚不停。

「軍政府的攻勢,比往常更猛了,連難民營、醫院都炸,完全違反人道精神。」從台灣到當地從事人道救援工作的魯瑪夫.達瑪畢瑪嘆息地說。

二○一一年,因為博士研究,正在中國邊境調研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的魯瑪夫,在當地朋友的邀請下,走了三天兩夜的山路,進入中緬邊境的難民營。

 

投身人道救援 蓋32個難民營,收容八千名孤兒


「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地方,這些人這麼無助,卻沒人知道。」魯瑪夫說,過去緬甸北部由四支少數民族組成的克欽邦,在軍政府掌權後,關係漸趨緊張,一一年起的內戰,六十萬名政府軍對上六萬名民兵,實力懸殊。在難民營中,食物、飲水、教育等資源,都幾近於零,國際救助組織縱然知情,但國內正式要道,全被政府封鎖,資源根本進不來。

同時兼具建築老師、宣教士身分的 魯瑪夫 ,帶著十多年在台灣、中國邊境的研究和社區營造經驗,用特殊管道從中國等地帶入資源,很快取得當地人信任。

他運用建築專業,為當地難民蓋學校、醫療院所、教會,六年下來,已建立三十二個難民營基地、收容超過八千名孤兒、教導難民養殖和農耕技術,與中國以物易物,同時也送難民到中國去學習基礎的醫療能力,訓練超過兩百名醫師、四百名護理師。

「在難民營,我每天只睡兩小時,時常夢見戰爭的畫面,然後驚醒。」魯瑪夫上一次在難民營時,多年隨行保護他的朋友戰死了,他也九死一生,「本來我預定在某個時間到前線開會,突然肚子痛,晚了一個半小時,炮彈就在我晚到的時刻炸毀了那裡。」

作為第一位獲頒台灣國家級獎章「國家青年獎章」 的布農族原住民,魯瑪夫的毅力驚人。

他出身花蓮深山的布農族部落馬遠村,小學五年級之前,每天要走六小時到山下上學,困苦的環境下,他卻一路念到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碩士、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目前還有一個民族博士學位在攻讀中。

 

人道救援

▲從小在花蓮的原住民部落長大,使得魯瑪夫有上山下海的好體力和意志力,右為魯瑪夫父親,中為母親。

(攝影/陳弘岱)

 

經歷刻苦童年 放學要打零工,立志靠讀書翻身


「從小,我就認為只有讀書才能翻身。」身材壯碩的魯瑪夫,其實小時候個頭矮小,常被欺負,每每到學校的途中,便當就被同學吃光,甚至放入大便。因此,即使放學後得去砍草賺錢,他總是點著燭光讀到半夜十二點才就寢,一路成績都是第一名。

國中時,父親遭遇意外、不良於行,父母用各種方法阻止他升學,「他們覺得賺錢比較實際,要求我整個暑假都在深山砍草,到了聯考前,也不讓我下山。」


大考前一天,天還未亮,魯瑪夫就摸黑煮了早餐,留下拜別信,走了一天的路到山下應考,那一年,他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也因緣際會認識了妻子滕沛倪。

「他一直是沉默寡言的個性,但是非常認真,也很有毅力。」滕沛倪說,兩人交往後,有一次,魯瑪夫到她家拜訪,竟借了一本《中國成語大全》,雖然原生家庭沒有任何資源,但魯瑪夫一直透過各種方法自學。

從中原大學室設研究所畢業後,魯瑪夫進入工程建設公司工作,這份外人眼中高薪且穩定的行業,卻讓他陷入掙扎,頻繁的「應酬」和「收回扣」文化,衝擊他既有的價值觀。

 

助人信念萌芽 離開建築業,投入少數民族研究


在不斷的自省中,魯瑪夫發現,相較於金錢名利,他對用專業來提升少數民族的現況充滿熱情,於是決定離開建築業。後來,魯瑪夫進入原住民委員會、中研院民族所工作,前後五年,除了常飛中國邊境、訪談當地少數民族,也進行台灣的原住民社區營造、文化復興。幫助少數民族的信念,融會貫通在他所有的研究和生活重心上。

例如,他曾在三年內,重建全台六百多個原住民部落入口處的社區意象,「過去政府外包的結果,就是時常將不同部落張冠李戴。」

台灣布農族文化研究權威、中研院民族所前所長黃應貴看見其潛力,鼓勵具有原住民身分的他,繼續攻讀博士,「我不管從事多久的研究,和原住民都隔著一層紗,能夠像你一樣是道地原住民、又有學術研究能力的人,非常少數。」

恩師的話影響深遠,魯瑪夫在○八年,一舉考上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所和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族社會學系 ,決定同時就讀。「我會坐在書桌前,抱著所有的書聞味道,沒日沒夜地讀,吸收的速度是一般人的雙倍。」攻讀博士期間,魯瑪夫一天只睡四小時,不到兩年就拿到北京清華大學博士學位。

能夠走進緬甸克欽族難民營,成為當地人的精神領袖,魯瑪夫靠的不只是多年知識和實務經驗並存的實力,還有一項重要的因素——「專做別人無法取代的事情。」

寫碩士論文時期,他和父親到玉山八通關古道(布農族生活範圍、清朝和日治時期的交通要道),只帶了一包米和一把刀,就在山上待了六個月,訪問當地耆老,將官方記載裡錯誤連篇的原住民古地名,一一用英文字拼音修正,成為現今玉山國家公園地圖上,完整的英文拼音標示。

「念博士期間,我曾生了一場大病,半邊身體中風,那時候我就禱告,如果好了,要奉獻一生幫助人。」結果神蹟般地,魯瑪夫在短短幾個月內恢復正常,他開始思考多年所學,如何去「影響一群特別有需要、而不是已經有資源的人」。


就在此時,魯瑪夫接觸到緬甸難民,開始和妻子投入援救工作,每年幾乎有十個月不在台灣,他成立「克欽難民委員會」,訓練當地難民成為老師、管理者,影響層面從最初的五千人到現在十七萬人,也訓練出一百多位領袖,管理難民營的教育、行政、醫療等事務。

 

困境中的淬鍊 目睹生命脆弱,激勵守護使命


「看見這裡的匱乏,總是想起過去的自己,就覺得我其實是很富足的!」魯瑪夫多次目睹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了父親,只能喝米湯或黃豆水,甚至因營養不足而死亡。孩童生病時,沒有藥品,只能使用刮痧之類的傳統療法,幼小的身軀被刮得全身紅腫,疼痛得哭鬧不停,但母親也只能緊緊抓住他,繼續為他「治病」。


「每看到一個羸弱無助的生命,我們的心就彷彿被抽打一下,也再次提醒自己要如《聖經》所說『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守護難民。」

魯瑪夫在難民營的各山頭間巡迴,從汽車、摩托車、毛驢到步行,沒路的地方就要使用溜索,或是游泳渡河,幾乎是使命必達。

投入難民營援助,很快就燒光他的存款,除了靠律師妻子接案補貼家用,外界捐獻並不穩定,也因此,他在一五年成立「世界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差傳會」,期待更多人加入支援行列。魯瑪夫說,雖然至今難民仍處在「大人兩天一餐、小孩一天一餐」的困境,但他們堅強的生存意志,讓他自己也常受激勵。

「本來我真的很反對他去(難民營),但是跟他去現場看過,就改變想法了!」魯瑪夫的父親江振興受訪時,帶著心疼,卻也點頭稱讚,「他真的很賣力在做有意義的事。」

走向槍林彈雨之處,魯瑪夫回顧過去四十年,總是在助人的工作中,看見不變的熱情,而他人生唯一渴望的,就是活出《聖經》所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該跑的路程,我已經跑盡了;當守的信仰,我已經持守了。」為了難民的需要,魯瑪夫選擇永不回頭,而他也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全然不同的人生。


人道救援

▲難民只有大米或黃豆可以充飢,小孩普遍營養不良。

(圖/魯瑪夫提供) 

 

人道救援

▲雖然難民營物資匱乏,但魯瑪夫(中)看見當地人的求生意志,自己也深受激勵。

(圖/魯瑪夫提供) 


我的人生設計3招
1.知識帶來力量
讀書是翻身之道,用雙倍的專注力帶來加倍的效果
2.挑戰未知之事
人生的意義,在於投入沒有人能取代的領域
3.成功不怕吃苦
一包米、一把刀,也能在山上待六個月

魯瑪夫
出生:1977年
現職:WIRI世界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差傳會祕書長
學歷: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博士、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碩士

延伸閱讀

美國暫停貿易往來  物流、金流、人力停擺 緬甸政經不安寧  台商的衝擊可控嗎?
美國暫停貿易往來 物流、金流、人力停擺 緬甸政經不安寧 台商的衝擊可控嗎?

2021-04-07

一覺醒來,發現國家進入緊急狀態…4個Q&A看懂 緬甸政變到底怎麼回事?
一覺醒來,發現國家進入緊急狀態…4個Q&A看懂 緬甸政變到底怎麼回事?

2021-02-02

緬甸領袖翁山蘇姬遭捕!傳軍方政變 總統、多名高層也被羈押
緬甸領袖翁山蘇姬遭捕!傳軍方政變 總統、多名高層也被羈押

2021-02-01

投身人道救援...訓練超過200名醫師400名護理師!中年的他拯救17萬人「看見匱乏後,覺得我其實很富足」
投身人道救援...訓練超過200名醫師400名護理師!中年的他拯救17萬人「看見匱乏後,覺得我其實很富足」

2020-02-25

尋找廉價基地已近尾聲  我看緬甸與柬埔寨
尋找廉價基地已近尾聲 我看緬甸與柬埔寨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