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的一年到來,除了期待自己有更好發展外,也別忘了檢視手上的保障是否足夠,萬一不幸發生意外,獲得的保險金能否給自己與家人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壽險專家教你從保單上的關鍵字,找到自己的保障有多少。
他回到家後,把書櫃裡厚厚一疊保單全部攤開,仔細精算一下,自己每年繳的十多萬元保費究竟買了什麼。這時才發現,保單上寫的雖然都是中文字,卻有看沒有懂,到底身故能拿到多少?如果得了癌症,又能得到多少保險理賠?
一、釐清三大類型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每年在繳費時盤點自己手上有的保障內容,絕對是必要的;當然,如果平時沒有這習慣,一時間要釐清保單內容,自然是比較困難。
這時,拿起電話撥給自己的壽險業務員是最快的方式,不過,彭金隆也強調,別因為一下子看不懂保單,而急著打電話給壽險業務員,或許能試試從保單上面簡單的文字,弄懂自己的保障有多少。
每個人都須面對「生老病死殘」五種風險,彭金隆建議,把這五種風險歸為三大類,分別是「生老、病、死殘」,再將每份保單的保障內容對應到各類別,找出實際的保險金額。
二、死看壽險 殘看意外險
宏觀財務公司顧問李鳳蘭表示,整理保單時不妨從人生最高的風險——死殘開始看起。注意保單上的關鍵字,死亡要看「壽險」理賠,殘廢則要看「意外險」保險金額。
至於壽險額度要保多少才夠?李鳳蘭說,這必須和家庭財務狀況一併衡量。以王先生為例,家庭每年總支出為六十萬元,如果他現在身故,要保障家庭往後十年的生活,壽險保額至少要六百萬元(年總支出六十萬元×十年)。
再者,也要考量王先生是否有房貸以及給父母的孝養金。若還有房貸三百萬元、要給父母五百萬元的孝養金,則壽險金額就必須往上增加至一千四百萬元才足夠。算清需求與現有的壽險保額之後,至少可以清楚認知自己「壽險是否要加強?」
在殘疾的部分,主要得靠「意外險」提供保障。許多辦公室族群往往認為,自己大多時間都待在辦公室,意外發生機率很低,但李鳳蘭卻持不同看法,「走在路上被車撞也是意外,誰知道意外哪時會發生?」
但發生意外後不一定能從事原本工作,也需要心理復元時間,「意外險保額應是房貸及每年生活費的兩倍以上,才足夠照顧一個家庭。」李鳳蘭強調。
值得注意的是,盤點保單時也可重新思考「受益人的寫法」。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表示,受益人寫法具有彈性,可按比例與順序分配,例如父母分得總金額的四成,剩下六成則給太太,沒規定僅能填一人。
三、病看醫療、重病險
彭金隆強調,保險永遠是損害填補原則,投保時要從一旦發生風險、會嚴重損害到自己經濟狀況先看起。在檢視人生之中關於「病」的風險時,要從癌症及重大傷病開始了解。
如果買到癌症或重大傷病兩險種,保單首頁一定會有「癌症」及「特定傷病」等關鍵字,且這兩險種強調的是生病後有一次給付的保險金,至於足夠與否,則要依照個人財務評估。
現代醫療技術進步,罹患癌症不一定會立即死亡,多半會經歷漫長的住院化療,後續的開銷很容易拖垮一個家庭,一次性給付相當重要。要如何衡量自己投保夠不夠?李鳳蘭表示,要先問自己:「如果得病後,需要多久時間靜養?如果是三年,就要把年收入乘上三。」
至於最基本的住院醫療險,則是看保單的「住院」關鍵字,每個人對住院品質要求不一,如果需要住單人病房,則住院一日理賠額要在四千元以上才足夠。
四、生老看年金與還本
人生最後的風險是活太久沒錢花,這時要看保單上的關鍵字「還本」與「年金」。具有還本、儲蓄功能的保險,也是台灣最暢銷的保單之一,最迷人之處就在於能把繳出去的保費拿回來。
不過,這樣的險種多在健康良好時才能發揮效用,如果前面兩大風險都還沒做好,就買太多還本險,恐怕是本末倒置。
你的三大類別保險夠嗎?
1.「死、殘」風險:
留意保單中的壽險及意外險理賠,壽險保額至少是家庭年支出的十倍;意外險保額至少應有家庭生活支出的兩倍。
2.「生病」風險:
留意保單中的癌症及重大傷病險,保額建議為年收入的三倍以上。
3「生、老」風險:
留意保單中的還本及年金險部分,但須以前兩項風險均有足夠保險為前提,再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