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遭遇五十多年來最大的旱災,讓黃豆、玉米、小麥等價格飆漲,此現象讓南半球國家如巴西、阿根廷、澳洲等,準備大幅度的擴大耕作面積,帶動農藥、肥料的需求跟著增加,興農、F-龍燈等相關概念股未來業績值得注意。
美國正遭遇一九五六年以來的最大旱災,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表示,美國玉米作物有八八%受到乾旱的影響,黃豆作物則有七七%受到乾旱的影響;尤其六、七月分正是黃豆開花授粉與玉米吐穗的時期,因此水分是否足夠,對作物收成的良率極為關鍵。
就USDA七月底的作物報告,玉米作物良率二四%,低於去年同期的六二%;黃豆作物良率也持續減少為二九%,低於去年同期的六○%,兩者均為八八年以來的同期新低。
美國是國際穀物「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的最大出口國,這一次的高溫與旱災來得相當意外,歉收將使得一切供需出現重大改變。
無獨有偶的,極端天氣帶來的壞消息不只這一樁,澳洲也因天氣乾燥與冰凍威脅作物,澳洲農業局(ABARES)最近也將小麥產量的預估下調至二四一○萬噸,比去年足足少了一八%。
供給面意外銳減,在需求並未減少的情況下,黃小玉價格上漲就像乾柴遇烈火,一下就蔓延開來。從六月一日的低點起算到七月二十日,黃豆期貨報價的漲幅已漲了三五%,玉米的漲幅更高達五○%。
黃小玉的漲勢,一直到七月下旬,美國中西部開始降雨才稍稍收斂。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表示,已將美國玉米產量預估調降五千萬噸至三億噸,並且將美國大豆產量的預估值,下修八三○萬噸至七九○○萬噸。IGC進一步表示,現階段預計全球玉米結轉庫存將下滑至六年新低,而全球玉米需求則可望同比增加一%左右;至於大豆的產量,將取決於南美大豆的表現。
巴西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穀物出口國,位於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擁有廣闊的土地,此時南半球正準備進入春耕期,穀物的價格好,農業公司搶種與擴大種植面積的動作已經積極展開。
尤其農業生產是固定成本高,一旦售價跨過損益平衡點後,獲利飆升的程度往往會超越穀物上漲的幅度。
▲點擊圖片放大
南美耕作擴大 農藥需求旺
根據CICC(中金公司)一份報告顯示,玉米價格過了一定的損益平衡點後,漲五%與漲一五%,其每畝地潛在的收益分別可達到二九九人民幣與三九八人民幣;換言之,價格雖只差了一○%,但獲利卻差了三三%。
在重利驅使之下,幾可預見,即將進入春耕的巴西、阿根廷、澳洲都將大幅度擴大耕作面積,伴隨而來的就是對農藥、肥料等農化產品的需求跟著增加,尤其農藥單價、毛利高,重量也沒有肥料那麼笨重,因此是台灣農化產業較有利外銷的產品。
農藥可分為除草、殺蟲、殺菌等三大類,其中除草劑占農藥份額的一半,另外兩種是作物有蟲害或病害時才會施用的。除草劑的指標成分是「草甘膦」,因此草甘膦也被視為農藥銷售的重要指標。
這一次黃小玉大漲所帶來的影響,除了食品價格蠢蠢欲動外,農化產品中草甘膦的價格波動是最明顯的,就CICC的報告顯示,年初草甘膦每公噸價格是二四七五○人民幣,如今已喊價到最高三萬人民幣,而且供需非常緊張,大都在執行前期訂單,市場無貨可供,甚至廠商要等到八月底才能對外接單。
一時之間,草甘膦變得洛陽紙貴,完全不理滬深兩市的指數還在破底,相關個股報價屢創今年新高。
草甘膦指數從七月初的三九六點漲到五三九點,成分股當中的江山股份七月分漲幅一度達七三%,其他的新安股份、揚農化工、華星化工七月分漲幅也分別一度達到三八%、三○%和六○%。中國是農業大國,又有十幾億人等著吃飯,因此對黃小玉上漲的影響,也更能直接反映出市場的未來趨勢。
在台灣也有兩檔已上市的農藥概念股,一檔是老字號的興農,另一檔是新掛牌不久的F-龍燈,而這兩家的除草劑也大多占農藥營收的一半之強,是典型的受惠股。
龍燈、興農營運基礎穩固
F-龍燈的股本十二億元,營運總部在香港,研發與生產的大本營在中國,銷售地區以南美四一%、中國三五%為主,其他歐洲、北美、中東非洲分占一○%、八%、六%。農藥的生產與銷售模式,和原料藥及學名藥有點類似,都是要先取得該地區的藥證才能銷售,且近年來環保意識提高,藥證的取得更為不易。
尤其在歐洲等先進國家取得一張藥證,大概要花費一百萬美金、耗時三到五年才能取得,門檻相當高,小廠不易跨入,因此藥證的多寡是藥廠營運的命脈。
龍燈累積至今有六八○張藥證,是非常重要的資產,且擁有GLP認證(藥品非臨床研究品質管制規範)的毒理實驗室,所以市場給予極高評價,去年度營收六十五億元,稅後每股純益(EPS)五.三元,今年預估五.九元,本益比則為十四倍。
另一檔興農,股本三十三.四億元,半個世紀來也累積近七百張藥證,在台灣深耕,也在中國開創,同時也是日本、杜邦及拜耳在亞洲重要的代工夥伴;外銷的重點區域正是位於南美洲的巴西,另外還有澳洲、泰國、印尼、中國及歐洲等地區。
去年興農的農藥營銷為七十六.六億元,比龍燈多出一些,但股本較大,因此稅後EPS是一.○二元。不過,由於目前股價不到十五元,低於淨值,法人預估今年稅後EPS為一.三元,換算本益比只有十一倍,興農的股價明顯是被低估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興農完成了三十四億元的聯貸,在兩岸都有擴廠的動作,在台灣新增了日本的品牌客戶,在中國則是新增杜邦「科得拉」獨家代工與中國部分地區銷售權。
業外部分,○九年把興農人壽這個年年虧損的大包袱處分掉之後,興農的體質已出現結構性的轉變。
而切割出去的楓康超市在中彰投有四十家店,去年認列一七九四萬元獲利,今年光第一季就認列了二一六六萬元,營運明顯好轉,未來將朝上市做規畫。
經過這些改變,興農已成為穩定獲利的公司,連續三年都配出○.八元的現金股息,以現在的股價計算殖利率超過五%。
台肥本業、轉投資獲利俏
至於肥料部分,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台肥。台灣的肥料價格因政策因素,因此獲利能力並不凸顯,轉投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朱拜爾,才是台肥獲利重心。
氮肥主要指標是尿素,原本價格是相當平穩的,但七月十四日印度IPL公司招標採購了一五○萬公噸後,整個尿素供需似乎有被激活起來;尤其六至九月是印度的雨季,提前招標採購,似乎顯示印度市場對尿素價格上漲的預期。
台肥的獲利除了肥料之外,還有不動產開發,就法人的報告推估,倘台肥的建案「天匯」年底可以順利入帳一半,加上轉投資朱肥的獲利貢獻,預估台肥今年稅後EPS將可挑戰三.九元,甚至看遠一點到一四年「無雙」建案順利入帳的話,EPS更可上看七元。
此外,與肥料相關的,還有做鉀肥的東鹼,以及產銷地工材料與植物保護劑的惠光,兩者的本益比概約都在十一倍上下,七月以來股價的走勢也都強於大盤,顯示有買盤進駐。
至於更上游的原料,中華化是國內酸鹼工業的指標股,其硫酸是鉀肥的重要原料之一,磺化產品更可做成農藥的中間體。
此外,和益除了清潔劑原料外,轉投資的大勝化學是國內水稻用農藥的專業廠家,以上這些也是農化概念中饒富趣味的相關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