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端出好績效,投信公司必須能繳出讓受益人滿意的成績單。在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之際,贏家們的作法值得借鏡。
操盤一三六個月,報酬率三一五%,同期加權指數報酬率三四% 林公洽 贏家之道 找出門當戶對的公司
我原本念台北工專〈現為台北科大〉電機科,因為對投資有興趣,改念輔大國貿系、淡江金融所,而踏入這一行。如果把賺錢當目的,會覺得投資很辛苦;如果把研究過程當作樂趣,就像每位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先有創業熱忱,再談賺錢,最後真的賺到錢。
投資也一樣,惟有先深刻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當下身在什麼位置,該用哪一種策略。對我而言,只要產品有報價,例如太陽能、DRAM、面板、鋼鐵,不論市場怎麼分類,我就視為景氣循環很長的「原物料股」,並且遠遠避開。
因為我認為,有什麼能力做什麼事,我無力正確分析油價,又如何投資塑化股?投資想贏,資訊一定要對稱,當塑化大廠判斷油價走勢,也是依靠國外大型投行的報告,那麼在資訊不對稱之下,投資這類標的,勝率當然會降低。
讀者或許會問,經理人可以Call(拜訪)公司,一般人根本見不到經營階層,資訊也是不對稱。其實要打破這個處境,最好辦法就是參加股東會。再怎麼低調的公司,老闆至少會在股東會亮相,平時懶得打電話求證,為了自己的血汗錢,請一天假、親自跑一趟股東會,好好發問,也能取得許多有用資訊,也是一般投資人提高勝算的基本功課。
選股不貪心 不宜超過十檔
最具體的例子,像是台北市有幾家老字號牛肉麵,這些店家廚師團隊多半很穩固,而且餐點隨時依物價調價,生意還是絡繹不絕,有高度定價權。往這種方向思考,就能了解「好公司」該如何認定。同時,選股切忌貪心,追蹤五家公司已經很多,一般散戶持股不宜超過十檔。
我的投資中心思想是要熟悉每家公司,從產品技術實力、經營方向,甚至管理階層異動,盡可能掌握。像是一家上櫃醫材公司,我持有長達十年,即使短期內大漲大跌,我也無動於衷,就是因為長期關注,已十分熟悉,所以放心。
另外,挑股票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找「門當戶對」的公司,並不是買到主流股,就一定賺錢。我深知自己來自小投信,因此專注在股本五億至十億元左右的公司;通常拜訪經營階層時,對方也會較有意願坦誠分享資訊。當然,持股組合裡,還是有一部分大型股,這主要是避險的功用。
至於選股方式,初期不外乎用「毛利率高低」、「每股現金價值」等指標篩選,因為毛利率高低代表公司產品競爭力,所以毛利率在二○%以下,以及不熟悉的原物料股,一開始就被排除。此外,公司帳面現金減總負債再除以總股數,算出每股的現金價值,若大於當時股價,代表公司價值被低估,也是我追蹤的對象。
長期而言,判斷進場時機,基本面占八成,籌碼、技術面因素占兩成,投資人參照過去EPS(每股純益),拿捏成長性、估算本益比合理區間後,別管大盤,在底部量縮時進場,較有勝算的時機。
(黃瑋瑜)
▲點擊圖片放大
林公洽
現職:德信數位時代基金經理人(自2004年10月起)
經歷:德信投信全權委託部襄理
學歷: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操盤八十五個月,報酬率一七○%,同期加權指數報酬率七七% 林彥良 有錯就改 操盤不能太「鐵齒」
基金操盤多年,看著市場瞬息萬變,我深刻體悟只有一件事不會變,就是勇於認錯。以前開玩笑說:「總有一天會拗對」,現在改口成「明天會更好,今天活不了。」基金經理人背負績效壓力,要在市場存活,絕不能太「鐵齒」;發現錯誤,馬上調整,比選對個股更重要。
要避免投資犯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落實停損。停損機制又可分為價格停損,及因公司基本面表現不如預期,而被迫停損。像股價利多不漲、營收獲利低於原先預測,都得順勢調節持股。有時受大環境或系統性風險拖累,導致股價重挫。此時自然也是「走為上策」,執行停損。
例如,蘋概股精神領袖大立光,一五年六、七月營收公布,業績雖有成長,但股價不領情,一路下跌。遇到這種情況,個股利多不漲,硬著頭皮也要當機立斷、先行減碼,微幅降低基金持股。又像是突發事件、突發性利空,都要趕緊減碼,因為基金操作是一種競賽,當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時,就是先賣先贏。
另外,心態調整也很重要。很看好某檔個股時,要能耐得住性子,不能一下全部押注,否則日後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造成很難克服的心理壓力,這道關卡克服不了就先輸了,長久下來,這一行一定待不久。換言之,只有明顯具攻擊能量、馬上將發動的個股,才值得重押,若沒有這樣把握,就要練習緩慢進場。
這些年操盤經驗告訴我,要選對股票,投資題材實不實在,及其流動性,是相當重要的考量。有一句話說:「股票漲,是用錢堆的;股票跌,是用風吹的。」讓我感受深刻。像一五年,在中國空氣汙染議題炒作下,水資源、環保題材成為投資顯學,相關概念股走勢扶搖直上。
不過,有一家生產管線的概念股,一五年六月營收明顯下滑,到七、八月,營收連兩月雙位數衰退,市場毫不留情砍出,股價從四十九元附近,一路腰斬跌到二十四元。後來才知道,在中國,大口徑的管路取得認證後,才能參與標案,到真正出貨,可能已是半年後的事,市場資金講究投資效率,自然二話不說退場,打回原形也在意料之中。
月線辨強弱 季線看多空
類似這種情況,只能落實停損;但在此之前,勤拜訪公司、多讀研究報告,檢視營收等基本動作,都必須做足。一旦選定標的,就嚴守「買在相對低檔、賣在相對高檔」原則,以基本面為核心,技術面為參考,藉由月線分辨個股強弱,季線區分標的多空,謹慎出手,減少犯錯機會。
判斷一檔個股是否值得投資,我用幾個面向評估:五○%看基本面、三○%技術面、一○%籌碼面、一○%題材。未來一年,公司誠信、股價評價高低,還是我選股的根本原則,加上產業趨勢、公司競爭力及營運動能等主軸,從生技醫療、節能環保、物聯網相關,及汽車電子零組件尋寶。財務狀況差的,絕不投資。
其中,汽車電子族群市場共識最高,這幾年表現也最好,全球重量級企業都想切入,像三星、谷歌等;因為與手機、行動裝置相比,一輛汽車至少就有四、五十顆以上的IC,使用量更大,更增添投資想像。
(歐陽善玲)
▲點擊圖片放大
(攝影/吳東岳)
林彥良
現職:統一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自2009年1月起)
經歷:統一全天候基金經理人
學歷:政大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