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人對著餐桌上的「火雞」低頭感恩時, 美國的零售巨擘威名( Wal-Mart)、英國的百貨老字號馬莎( Marks & Spencer )應該會對著收銀機高喊: 「感謝上天!」
范德爾費德的心情應該很複雜。
不過是十個多月前,英國媒體根本就不看好力圖振作的馬莎,還質疑范德費爾德的改革與經營能力,甚至預言他在收掉歐洲三十八家分店、賣掉在美國的國王超市( Kings )後,自己將捲鋪蓋走路,而馬莎則會被併掉!
但在九月二十八日出爐的財報,馬莎今年上半年獲利為二‧八七億英鎊(約新台幣一百五十二億元),是近三年最高紀錄。范德費爾德以數字告訴英國人:會賺錢的馬莎回來了。所以接手馬莎兩年半的范德費爾德會連續得獎,正是英國業界與消費者給與的肯定和鼓勵。
驕傲與故步自封曾讓馬莎摔得四腳朝天 一百零八歲的馬莎心情更是複雜。
創辦人馬克斯( Michael Marks )了解顧客的絕技, 讓馬莎從街巷中的小貨攤,發展成在英國擁有四百家店面的百貨連鎖店,讓攤架上「全部一便士」的雜貨,蛻變為英國人心中品質與價格都很高貴的「聖麥可」( St Michael )標誌。
一百年來,英國人每星期都要到馬莎瞎拼( shopping ),而用來買衣服的每一百英鎊中有二十英鎊是在馬莎買的。到了一九九七年,馬莎的股價衝破六百六十便士,公司利潤高達十億英鎊。BBC 則公布一份民意調查:馬莎是英國人公認最禁得起歷史考驗的品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教堂和皇族。
但就在那一年,馬克斯在第一線觀察與重視顧客的心意,居然變成「只有總部知道什麼是最好」的驕傲心態。 對於服裝市場上來勢洶洶的 Next 和 Gap 毫無戒心,對超市連鎖同業 TESCO 和 Safeway 的低價策略不以為意,甚至還只接受消費者用現金和馬莎的顧客卡交易。
到了九九年,馬莎的年營業額第二度下滑,公司累積虧損達三千六百多英鎊,股價更是跌到二百便士。位在加拿大、紐西蘭、法國的分店被迫關閉。前一任執行長索斯伯利( Peter Salsbury )也被迫下台。驕傲與故步自封,讓馬莎在兩年間,自毀建了百年的百貨王國。
但馬莎經營一百年的老經驗也不是白搭,至少它知道改革不能靠自己,而要從外部刺激。於是,馬莎以年薪六十五萬英鎊,外加不可透露的股票,將范德費爾德急召到倫敦牛津街。這位出生在比利時的零售商人,帶著他在十六國擁有六千家店面的法國超市 Promodes (今年初被家樂福購併)的管理績效,誓言要用兩年時間,讓馬莎轉虧為盈,並討回英國百貨第一的寶座。
改革大業靠空降部隊全面撤換腦袋守舊的長官
范德費爾德在二○○○年初上任後,先是換「腦袋」,第一個開刀的自然是守舊的管理階層,其次是六名非執行董事全部換人,平均任期從九年降為六年,今年初則再擢升賀姆士( Roger Holmes )為行政總裁。
在進行完人事整頓後,范德費爾德開始重整組織和店面,先是結束營運多年的郵購業務,歐洲等海外分店能賣則賣,不能賣則關。當年在美國花了八十六億美元購併的服裝連鎖店 Brooks Brothers、超市 Kings 也要賣掉。 企業總部則從繁華的牛津街遷到貝克街以節省開支。
而范德費爾德最關鍵的做法則是,減少馬莎在英國的供應商,轉向香港和中國等生產地採購貨品;引進英國具影響力的設計師戴維斯( George Davis)設計的Per Una 時裝系列,一改馬莎「老掉牙」的品牌形象;請來蘇格蘭足球明星貝克漢為馬莎設計童裝系列,貝克漢今年二月出生的小兒子羅密歐更穿上老爸所設計的童裝, 而一件 T 恤或褲子不過十英鎊,十歲以下的英國兒童幾乎都要買上一件。
另外,翻新店面、更新商標、上電視打廣告、建立倉庫管理系統等原本引起內部和媒體抨擊的措施,現在看來都成為一新品牌形象的必要良方。
范德費爾德準時地達成第一個兩年任務,不但讓馬莎轉虧為盈,自己還因此獲得兩項大獎。不過,他心裡很清楚,要重振馬莎在九六年以前的雄風,得花上好大的力氣,畢竟馬莎曾把創辦人最重視的顧客給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