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市場傳出台積電有意收購創意電子,此一消息雖遭兩家公司否認,但是 IC 設計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再度引起市場注意,人人想了解,在國內二十餘家IC 設計公司中,誰最有機會超越年營收二十四億元的領頭羊,成為「智原第二」?
事實上, 歐美很早就有 IC 設計服務公司問世, 第一家是從凱登斯( Cadence )分割出來的 Tality 公司,目前這家公司仍有數千名員工,是目前全球最大型的 IC 設計服務公司。不過,如果要挑選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可能非安謀( ARM )莫屬,安謀由於擁有價值連城的矽智財元件( IP ),去年營收達到一.七九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億元)。
回顧國內 IC 設計服務業的發展,則是緊跟著 IC 業的發展而蓬勃,大致可以分成三階段,最早期只有一九九一年成立的巨有及九三年籌設的智原;到了九七年至九八年間,包括擎亞、創意、源捷、科雅等公司,成為第二波投入的業者;九九年以後加入這行業公司,包括世紀創新、亮發、虹晶等,迄今國內 IC 設計服務公司總數已超過二十餘家。
若以營業額來看,也略分為三個族群,包括有聯電「加持」的智原,去年營收二十四億元遙遙領先,是國內 IC 設計服務業的領頭羊,今年預估會成長到三十二億元;至於第二族群的公司,南韓三星電子投資的擎亞去年營收在十億元以上,預估今年還會有大幅成長。
至於其他獨立創業的公司,巨有去年營收約三億元,今年預估會成長到五億元;科雅去年營收二億元,今年將成長到四億元;創意去年營收一.二億元,今年會成長到七億元;源捷去年營收約六千萬元,今年預估也可超過一億元以上。另外,去年七月才成立的虹晶,今年預計營收目標為一億元。
有趣的是, 由於 IC 設計服務業的客戶, 都必須選擇到晶圓代工廠下單,因此IC 設計服務業必須和晶圓代工業者密切配合, 而目前國內晶圓代工又分為台積電與聯電兩大勢力, 因此,除了擎亞的客戶是使用三星的晶圓廠外,台灣的 IC設計服務業,也分別歸在台積電與聯電兩大陣營旗下。
晶圓雙雄各據陣營分庭抗禮──智原營收超過七家總和
其中,智原早期是從聯電獨立出來的公司,目前聯電持有兩成股權,是多年來聯電在國內合作最密切的 IC 設計服務公司;至於屬於台積電設計中心聯盟( DCA )的公司則有七家, 包括巨有、 創意、科雅、源捷、世紀創新、虹晶及新思( Synopsys )。 而且,「以一敵七」的智原,單一家公司的營業額,就超過台積電陣營七家公司的總和。
而且,今年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將蔡明介換下來,自己親自出馬擔任智原總經理,未來聯電與智原的合作只會更緊密。因此,有不少人認為,未來想要出現一家足以與智原相抗衡的公司,將是高難度的挑戰。相對來看,台積電與旗下七家聯盟公司均保持「君子之交」,沒有哪家公司獲得特別待遇,要想竄出頭,就得具備更強的能力及條件。
石克強四年前出走組創意──目標專攻系統整合晶片
創意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石克強對這種觀點很不以為然。他說,「我創立智原是希望它能成為台灣的設計代工公司,不僅只是聯電的設計公司。」石克強是智原的創辦人及第一任總經理,四年前他離開智原成立創意,原因就是聯電走的是晶圓設計公司,與他想專攻系統整合晶片( SOC )設計公司的理念有所衝突。
「智原有它的包袱,包括業績、上市的壓力,現在我走出來,才能專心做好系統單晶片( SOC )的設計。」石克強對當初的選擇進一步解釋。 創意四年來大力投資 IP, 目前不僅已成為國家級「矽導計畫」的領導廠商,也確立智產交易中心( IP Mall )的商業模式,如果今年營收可做到預估的七億元目標, 將是台積電陣營中規模最大的公司。
至於最近傳出台積電有意投資創意的消息,目前兩家公司都已否認。據了解,台積電近來積極檢討與 IC 設計服務業的合作關係,確實與包括創意在內的多家公司洽談過。不過,台積電表示,未來台積電與聯盟廠商的合作將有更高層的策略意義, 目標是與英特爾、IBM 及 LSI 這種一級大廠競爭,因此合作的模式也將與聯電和智原的關係不一樣。
特殊 IP 增強附加價值──未來競爭力會較強
工研院經資中心 IT IS 半導體分析師郭秋鈴表示, 台灣 IC 設計服務公司的規模大部分都比較小,有能力承接大型訂單及計畫的公司,或是具有獨特及專精技術的廠商,將是未來贏的憑藉,其中又以誰擁有特殊 IP 最為關鍵。
智原今年預估三十二億元的營業額中,直接來自 IP 的營收有三億元,大約占一成。不過,智原副總經理林志明說,「這個比率其實無法反映智原在 IP 上的實力,就好像一架飛機上的鋼鐵、皮材等元件,大約只要二億元,但最終一架飛機卻賣三十億元, 其中的二十八億元就是 IP 的價值, 同樣的,英特爾一顆 CPU賣五百美元,其中材料成本只有二十美元,四八○美元都是 IP 貢獻的價值。」
林志明認為,如果用更廣義的方式來看,智原目前來自 IP 的貢獻超過營收的一半, 而且智原擁有的是困難度較高的 IP,例如微處理器、混合訊號及數位訊號處理器等。
至於其他公司,創意在 IP 產業已耕耘出成果;科雅在收購飛科後,擁有混合訊號 IP; 虹晶在原新思亞太總裁劉育源及旺宏等團隊的加入下,實力大增;至於源捷在香港福邦控股集團主席楊丁元的入主後,未來發展機會也相對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