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在美國、日本市場蔚為風行,儘管台灣市場應用較不及國外多元,但台廠仍緊緊跟隨3D列印風潮,各自在特定領域擁有優勢,以堅定的信念,加快腳步前進,對於3D列印前景抱持樂觀期許。
馬路科技:站在巨人肩膀 台灣市場先馳得點
接著進入會議室,有著兩面高九十公分、寬約五十公分的佛面,材質是寶麗龍。馬路科技總經理張昭明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內有一座五十公尺高的銅佛,最初亦採用到3D列印技術。當時雕刻師父用手工刻了一座約九十公分高的佛像,由馬路3D掃描、成型的技術完成原型,再交給佛光山進行確認。而會議室內的寶麗龍佛面,就是仿當初那個原型所製,以留作紀念。
馬路的長項在於逆向工程,簡單地說,針對一個現有的樣品或模型,利用3D數位化量測儀器進行測量,將檔案傳輸至CAD繪圖系統,形成3D數位檔案,最後送到快速成型機(Rapid Prototyping)將樣品模型製作出來。馬路也代理全球最大的3D快速原型設備商3D Systems的設備。有了硬體,配合自行開發的軟體,馬路自許為完整解決方案提供者。
張昭明在3D領域已經十多年,他回憶道,在十五、六年前,3D Systems總經理Charles W. Hull來台,當時網路正紅。張昭明轉述當時Charles W. Hull的談話:「以後小朋友只要從網路上下載玩具模型圖案,透過3D印列技術,就可以生成玩具出來,不必再去玩具店花錢。這個情形,五年內應該可見。」雖然五年後,Charles W. Hull的預言並沒有應驗,但張昭明認為,依照目前3D列印市場逐漸形成之際,Charles W. Hull的話遲早應會實現。
過去3D列印相當昂貴,但最近幾年價格已經比較親民。張昭明表示,近年來3D列印話題十分熱門,3D印表機價格也逐步下滑。未來印表機的價格應會比現在的2D印表機便宜。雖然不可能人手一台,但至少一個家庭擁有一台機器,應該可以期待。
分析台灣的3D列印產業,張昭明說,企業運用此類技術,多半是為了後續開模方便。以手機為例,過去客戶開出新機型,代工廠拿到客戶的設計圖後,開模進行打件,但模具廠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次的新機如何設計,客戶必須冒著商業機密外洩的風險。再者,代工廠在客戶滿意前,可能得開好幾次模具,一個鋼板模具得花費數百萬元,客戶修改次數愈多,開模次數也高,每重新開一次模,就是多一筆的成本浪費。
如今運用3D列印,代工廠可以在自家廠內修改多次,直到客戶滿意,再送去模具廠開模生產,而不必每修一次就要開一次模具,達到減低成本、節省時間的目的。
除了企業在新商品開發階段,運用3D列印可以帶來上述好處外,3D列印技術也有助於個人工作室的興起。張昭明說:「這項技術能夠生產出更多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個人電子產品,變革我們的生產方式,並且減少不必要的廢棄物。」
二個多小時後,記者正當要離開馬路科技時,回頭看在大廳一旁的3D印表機,原來「印」出了一個小杯子。就在不到幾小時的時間內,一個杯子已然成型,讓我們親身體驗了3D列印的快速製造優勢。
兩個多小時內成型的杯子,讓記者體驗了3D列印的快速優勢。
馬路科技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張昭明(前)
資本額:2800萬元
主要業務:提供3D印列中的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的服務;亦代理3D Systems的設備。
去年營業額:4.11億元
(李洵穎)
實威國際:軟硬兼施 抓緊五千家客戶的心
(攝影/陳俊銘)
實威總經理許泰源指出,三十年前3D印表機剛推出時,一台動輒新台幣二、三千萬元,但經過這幾年技術突飛猛進,工業級的3D印表機,依列印速度和精密度不同,價格範圍已降至一千萬元以內,家用桌上型的3D印表機,甚至十萬元以下就能買到。
許泰源說,正如印表機的發展歷程,一開始推出時,一台也要二、三十萬元,但在廠商競爭下,現在一台只要幾千元就可擁有。對於3D印表機產業來說,家家戶戶都擁有一台3D印表機,隨時「印」出想要的物品,是這個新興產業未來最大的夢,這是一個產值千億元起跳的全新市場。
許泰源認為,只要是需要打樣的商品,都適合運用3D列印。以每年五十萬個打樣數的規模來看,這些都是3D列印的潛在客戶,目前3D列印的市占率可能只有個位數,3D列印適合用於「少量多樣」的產品。
他分析,3D列印的優點就是快速,但不諱言,除了耗材仍貴外,精密度不高,表面細緻度不夠好,也是有待改進之處。
話鋒一轉,許泰源說,雖然3D列印很熱門,但3D CAD繪圖的人才並不好找。他認為,機械系的學生最適合從事3D相關行業。雖然設有該系的學校不少,但真正有意投入3D領域的學生人數不多,政府應正視這個問題,職訓局可和業界合作開課,業者提供機台供學員練習操作。3D列印前景各界都看好,政府應儲備相關人才,才不會錯過下一波成長高峰。
實威國際
成立時間:1996年
董事長:李建興(圖為總經理許泰源)
資本額:2.56億元
主要業務:代理銷售3D 繪圖軟體 ( Solidworks)和3D印表機(3D Systems)
去年營業額:4.63億元
德芮達科技:打造華人的3D列印代工平台
(攝影/林煒凱)
德芮達代理的機台從一台四千五百萬元的德國EOS頂級機種,到七萬五千元的低階Fabbster桌上型3D印表機,德芮達3D部門總監曾國恩笑說:「我們都揀別人不想賣的機台來代理,不是最貴,就是最便宜。」
因為代理有「3D列印勞斯萊斯」之稱的EOS機台,能印出極精細且應用材料多元的產品,德芮達又向應用端延伸,發展高附加價值的醫療器材事業。位於竹北生醫園區、符合GMP標準的醫療器材廠即將於四月完工量產。
「用傳統CNC(電腦數值控制)車床製作的方式,絕對無法與我們用3D印表機、可量身訂做的植牙導板競爭。」曾國恩自信滿滿地說。他說的植牙導板,正是最新技術-微創3D植牙的關鍵器材。他拿起一旁的齒模和植牙導板解釋:「我們會先用斷層掃描,描繪患者的牙齒架構,以3D印表機印出齒模後,再製作出完全密合的植牙導板,牙醫師釘上牙釘時,絕對不會歪掉,用完即丟,保證是獨一無二的訂製品。」
如果用CNC車床來製作這類量身訂做的醫材,一定得用上千萬元的五軸加工機,不但很難打磨成不規則的表面,而且每次只能製作一個,成本奇高無比。但用3D印表機,一次可以製作三十個,三十分鐘便可印好一批。一套植牙導板,材料成本只有幾百元,卻可以賣到兩萬元,毛利率高達九成以上。曾國恩說:「高階3D印表機折舊設備成本高,毛利高的醫材非常適合這樣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
在代理事業與醫材能創造穩定現金流後,德芮達的下一步是建立網路平台,發展3D列印專業代工服務。曾國恩說,此平台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雲端」上把不同專長的人湊起來,在網路平台上販售品味獨特的商品,例如特殊造形的水果盤或燈飾等。
曾國恩說:「大部分設計師或藝術家不懂3D繪圖,而3D繪圖工程師卻未必有藝術天分,平台可以將這些人結合,互補不足,創造更具新意的商品。」他笑說:「等到有人在平台下訂單後,我們再把它『印』出來,完全不會有庫存的問題!」
但曾國恩指出,現在台灣發展3D列印代工平台最大的問題,是商品種類太少,畢竟了解3D列印的人不多。因此德芮達採取「像傳教士般在全台各地辦研討會」的方式,以擴大用戶規模。曾國恩說:「外國人很喜歡中國藝術,做華人圈的3D列印專業代工平台,創造文創商品,絕對有成長潛力。」
德芮達科技
成立時間:2003年
負責人:葉瓊月
資本額:2700萬元
主要業務:代理3D印表機、醫療器材
去年營業額:6000萬元
(陳翊中)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