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京城銀行屢次傳出被國內大型金控或外資銀行相中,將進行購併。據了解,國泰金開價每股二十三元,但此樁購併案能否成交,仍待觀察。
儘管國泰金與京城銀雙雙否認,但根據金融圈人士透露,目前雙方進度已達實地查核階段。
早從去年以來,京城銀行因獲利大躍進,市場的購併傳聞即未曾間斷,包括外資匯豐銀行、新光金等皆曾被點名有意搶親;而素來購併步調緩慢、屢次失利的國泰金,竟意外成為最有可能的主角,據了解,源自國泰金看中京城銀行的體質。
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在投資銀行圈享有盛名,早年代表作就是將誠泰銀行高價賣給新光金。二○○九年元月,他出任京城銀董事長後,不斷跌破市場眼鏡,雖然取消所有銀行積極搶進的信用卡消金業務,但在獲利上卻繳出近三年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一.六六、二.一八元的成績;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前盈利一.八元,是股價衝高的主因。
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中)力求轉型,傳出對京城銀行有興趣。(攝影/吳東岳)
京城銀投資債券獲利亮眼
此外,一一年底,京城銀分別繳出一八%股東權益報酬率與一.五%資產報酬率成績單,在國內所有銀行中表現一枝獨秀,這也讓包括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北富邦等國內大型民營銀行緊張萬分,紛紛下令各主管徹底研究京城銀獲利的箇中祕辛。
「京城銀根本就是一家投資銀行嘛!」一位不願具名的金控高層透露,經過密集研究後發現,京城銀行的經營模式並非仰賴存、放款淨利差收益,或是強打個人理財等消金業務提升手續費收入,反而透過大量投資公司債、公債,以及轉換公司債的賣斷、買權等資產交換業務,藉此創造更高額的報酬。
過去京城銀除大舉投資海外債券逾二三○億元,今年以來,亦先後公告取得華航私募公司債十億元、陽明海運私募公司債○.五億元等,皆是創造京城銀行獲利表現優於同業的關鍵。
對於京城銀的體質,多數法人給予正面肯定。尤其近年來投資市場擔心的DRAM、面板、LED和太陽能產業放款,京城銀只對力晶放款約一千萬元,奇美電三.二億元,顯示管理階層致力於風險控管。不過今年以來,只有本土法人(投信和自營商)對股價較捧場,外資則受歐債危機影響而出現淨賣超情況。
但法人亦指出,京城銀恐是持有垃圾等級的海外高收益債,風險較高,未來獲利應持續觀察。
國泰金平穩發展中求轉型
由於國泰世華銀行採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平均發展消金、企金、外匯等業務,獲利雖四平八穩,卻無法在任一領域中有突出表現,消金比不上中信銀、台新銀,企金也無法與第一銀、華南銀等老行庫競爭,而投資又多數集中在壽險事業群身上。
在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亟欲力求轉型,重新讓國泰集團展現成長爆發力之際,京城銀在投資領域的斬獲,以及南部區域性銀行的客戶黏著度,成為國泰金青睞的主因。
據了解,去年底歐洲國家公債因歐債危機事件,殖利率大幅飆高吸引了蔡宏圖的注意,就在進行投資評估時,意外發現京城銀行早在去年中便已布局,獲利也大有斬獲,使得蔡宏圖對京城銀在投資上的專長大感驚訝。
「談購併,買得到才是關鍵。」金融界高層指出,包括萬泰、安泰、大眾、日盛等小銀行都在待售行列,隨著市場消息時有時無,惟獨京城銀的購併案始終沒有間斷,關卡就在大股東的成員與態度。
南部建商大亨蔡天贊家族入主京城銀行以來,主管機關就冠上一頂「蔡家小金庫」的大帽,頻頻拿放大鏡審視不動產放款與土建融等業務,使得蔡天贊在不堪其擾下早就萌生售意。
另兩大股東戴誠志與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亦是投資銀行界出了名的大咖,熟識兩人的友人直言:「只要價錢對,他們就肯賣。」這也使得京城銀購併案相較其他小銀行單純,「一切就看價格,絕不會因為董座位置、存續名字等問題談不攏而破局。」
加上萬泰、大眾、安泰、日盛等多家小銀行的主要外資大股東,近來都對「以高價賣給陸資」這條路死了心,紛紛委託財顧在市場上大動作尋求買家。
此外,即將實施的「新巴賽爾協定」,對銀行信用風險的評估更為詳盡,包括資本適足率、監督審查及市場紀律等三個面向,可以預見,未來金融機構的經營將走向「大者恆大」局面,京城銀在缺乏金控資源下,經營困難度勢必提升,皆加深蔡天贊等人趁現在有個好價錢,不如趁早賣一賣的念頭。
儘管國泰金購併京城銀的消息甚囂塵上,但據金融界高層透露,若以傳出的購併價格二十三元、 股價淨值比一.五倍來看,比市場行情二倍低了許多。即使以大股東的原始投資成本而言,報酬率仍有倍數以上水準,但要過戴誠志與宋學仁兩位投資專家這一關順利購併,恐怕還有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