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微科以一千億元賣給荷商艾司摩爾,風光背後,有個幫它終結十二年虧損的伯樂黃民奇,朋友曾笑他「酣眠」,如今堅持到最後,不僅個人身價百億,還讓台灣半導體設備在國際市場打下一片天。
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商艾司摩爾〈ASML〉將以每股一四一○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在全球電子束檢測設備市占率八五%的漢微科,總額達新台幣一千億元,創下台灣企業被外商全資收購的最高金額。
個性很低調 購併宣布當天未曝光
個性很低調 購併宣布當天未曝光
同時間,艾司摩爾位於荷蘭的總部,也發表一段長達八分多鐘的影片,由艾司摩爾執行長、技術長及資深副總,加上漢微科執行長招允佳四人的錄影談話。艾司摩爾執行長韋尼克〈Peter Wennink〉說,未來十五年,技術整合將更形複雜,兩家公司的整合,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而漢微科創業十八年來的靈魂人物招允佳更強調:「我們認為這是一加一遠大於二的合作。」
不過,在這個備受國際半導體業重視的重大收購案中,催生漢微科最關鍵的人物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卻完全沒有曝光,甚至連新聞報導都很少談到他的名字。「阿奇最不喜歡鎂光燈,這次他又選擇躲起來了。」一位熟悉黃民奇的老朋友說。
黃民奇於一九七四年畢業於交大電子物理系,三年後就創立漢民科技,從代理半導體設備起家。九○年,在艾司摩爾還沒沒無聞時,黃民奇就被該公司的技術水準所吸引,甚至親自飛往荷蘭向艾司摩爾毛遂自薦,搶下代理權。
很多業界人士都以為,艾司摩爾是因為台積電二廠率先採用,才讓口碑傳開,成為日後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廠。不過,黃民奇曾澄清這件往事,當年最早購買艾司摩爾設備,其實是華邦電的五吋廠,「當時我一面在荷蘭向艾司摩爾爭取代理權,同一時間也寫航空信寄給華邦電高階主管,介紹這家新興廠牌的技術有多麼獨特」。最後華邦電決定採購五台,成為這家荷蘭公司在台灣的第一筆訂單。而當時華邦電負責的主管,就是後來創辦晨星,目前已併入聯發科的梁公偉。
當然,台積電大量向艾司摩爾購買機台,的確是促成艾司摩爾走紅世界半導體界的主因。黃民奇回憶,當年在爭取台灣代理權時,台積電首任總經理德裔美籍魏謀〈Klaus Weimer〉與他素昧平生,僅憑著一次對談印象,就向艾司摩爾高層推薦,「除了直接設立分公司外,找阿奇代理,是你們在台灣做生意的次佳選擇。」
有趣的是,台積電大量採購艾司摩爾的機台,就是從當年快速擴充的六吋機台開始,負責興建台積電晶圓二廠的,就是當時擔任廠長的許金榮。許金榮在交大是早黃民奇一屆的學長,許金榮一路轉戰台積電、聯電後,最後還是被學弟延攬至漢民擔任總經理。
黃民奇雖然以設備代理起家,但他一直不以代理為滿足。公司成立早期,有個朋友跟他開玩笑說,「你公司取名叫漢民,不就是台語的『酣眠』(做白日夢的意思)?」黃民奇聽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個說法打中他的心,「從做設備代理的第一天起,我就有自己做設備的念頭。」以當時台灣的產業環境與條件,要自己做設備,真的是在「酣眠」。
漢微科2012年掛牌,很快躍為股后。左起為黃民奇、許金榮、招允佳。(攝影/劉咸昌)
漢民?「鼾眠」?公司名被譏像做白日夢
漢民?「鼾眠」?公司名被譏像做白日夢
九八年,黃民奇終於等到一個讓台灣設備業翻身的機會。同樣是交大晚他六年畢業、當時在舊金山矽谷設備大廠科磊〈KLA〉擔任資深研發工程經理的招允佳,有一次約他見面,提到有四位同事,覺得電子束技術在科磊不受重視,想自己出來創業。
黃民奇才聽不到二十分鐘,就有如獲至寶的感覺,當下立刻決定投資。「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人能夠找到奈米製程中的設備缺陷,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招允佳便與陳仲瑋、潘中石及王義向等人,創辦了當時最前瞻的電子束檢測設備廠漢微科,黃民奇也成為最大的金主。
不過,擁抱自主設備的夢想,比預期要痛苦許多。漢微科總計前後虧損十二年,歷經多次減增資,才在二○一○年轉虧為盈。一二年五月,漢微科以二○八元上櫃,僅十八個月就登上台股千元股后,並一度漲至二五八五元,超越大立光搶下股王寶座。
去年七月,在工研院頒發院士授證典禮上,個性溫和、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招允佳堅定地道出他創業的心路歷程,「很多人談創新創業,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埋頭苦幹把想法實現,可能更重要。」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位無怨無悔的「伯樂」黃民奇支持,才是漢微科團隊堅持到最後的關鍵。
如今,漢微科在黃民奇的資金支持下大放異彩,又在他與艾司摩爾長達二十年的交情下,將公司嫁到荷蘭,許多人會擔心,台灣又少了一家舉足輕重的企業。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說,台灣企業併入國際大公司,對台灣產業及人才的發展,其實是更大的機會。例如三年前台灣思源科技併入美商新思,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些人才既能在台灣繼續發揮專才,又更具國際視野,對台灣政府也繼續繳稅,產業的「強強合併」是趨勢,台灣可以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
慧眼識英雄 一路認股變成最大股東
其實,在黃民奇投資的半導體事業中,即使虧損多年的漢磊,黃民奇也認真思考下一步。六月九日,黃民奇將漢磊董事長交給已從聯電退休的和艦前總裁徐建華。徐建華過去是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信任的大將,也是聯電派赴中國開疆拓土的要角,如今以徐建華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分量,加上漢磊科技總經理莊淵棋過去也曾在中國華潤上華擔任副總經理多年,漢磊未來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也將指日可待。
另方面,業界傳出,黃民奇近幾年投資瀚薪科技,團隊來自工研院,公司專長是開發以寬能矽材料為基礎的半導體元件,能提高電動車的能源使用效率,比亞迪、豐田都曾找其合作。今年二月,漢磊入主嘉晶,目標之一也是寬能矽技術,黃民奇自己出任嘉晶董事長。由此來看,新能源車或許是黃民奇看重的下一個機會。
根據公開資訊,黃民奇目前持有漢微科一九七三張,加上配偶、子女等的一四八六張,以收購價每股一四一○元計算,黃民奇枱面上現金收入約四十八億餘元。
不過,黃民奇能夠掌控的股權,應該遠比枱面上的多很多。漢微科曾虧損十二年,前六年還有四次以十元辦理現增,但當時虧損累累,沒人敢參與認股,黃民奇及漢民科技只好一路認股成為最大股東。
因此,漢微科在一二年掛牌時,根據當時外資券商推估,黃民奇個人及家族掌控的股權就高達五成,若掛牌至今黃民奇仍維持高持股的話,此次艾司摩爾狠砸一千億元收購金額,即使扣掉艾司摩爾還辦理增資,邀請漢微科大股東及技術團隊回購艾司摩爾股票將近一八三億元外,很可能會有以「百億元為單位」的金額進入黃民奇口袋,這個驚人的天文數字,也創下台灣企業購併史上個人進帳的新高紀錄。
回顧一九九六年,原任台積電資深副總的許金榮遞出辭呈,並應老同學宣明智邀請加入聯電時,當時某位重量級高層說了一句名言,「「When everyone is somebody, then nobody is anybody。」(當每個人都可以算大咖時,就沒有任何人是大咖了)。
如今,漢微科以千億元購併案躍上國際舞台,在更困難的半導體設備業揚眉吐氣,總算,許金榮、招允佳與黃民奇,都可以算是「Somebody」了。
黃民奇曾回交大演唱,組「野狗合唱團」重溫當年參與「星聲社」的舊夢。(圖/交大提供)
前巴克萊分析師看「股后被併」 陸行之:台灣科技股對外資吸引力恐降低
購併漢微科,對艾司摩爾(ASML)具有重大意義。隨著三星走到7奈米,台積電要走5奈米,EUV(極紫外線光刻,編按:半導體的微縮製程)的技術發展已經接近極限,未來如果 走到3奈米以下,電子束微影(E-beam)預料將取而代之,扮演重要角色,而現在尚無人成功開發此技術。
漢微科擁有的E-beam技術雖用在晶圓檢測,但以艾司摩爾的能力,應該有辦法將之轉換運用在wafer scanner(晶圓掃描)上,這也是艾 司摩爾願意以高價買漢微科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漢微科這樁購併案凸顯台灣資本市場的某種困境:成交量的持續萎縮與低迷,導致台灣半導體股的評價每況愈下。台灣半導體股本益比現在介於10到15倍之間,美國同業15到20倍、歐洲20倍,中國現階段也有30倍以上。
國外業者憑著較高本益比優勢,就更有條件發動購併攻勢,茁壯自己。像漢微科被併下市,站在外資的立場,在台股投資半導體股的選擇將愈來愈少,換言之,台灣高科技對對外資的吸引力恐怕也將越來越弱。
漢微科被併下市,我們應該更嚴肅看待台灣資本市場資金動能弱化的問題,台股目前600到800億元的日成交量,老實說是養不了大魚的。半導體產業未來要想養出大魚,或是讓目前的公司變成更大尾的魚,都將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我們不妨趁這個購併案做一個思考:如果政府對中資入股半導體業持比較開放態度,讓他們持股15%或20%,除了可拉高台股本益比,這些公司也仍然存在,半導體家數不會減少,台股總市值將進一步提升。擔心技術外流?即使禁止中資入股,技術外流問題每天依然上演,他們可用金錢攻勢挖你的人才,倒不如「有 條件、有管理」地開放中資入股,綁住他們部分的錢,至少可以削弱他們金錢攻勢的力道。
我們隔絕了資金活水,股東利益也跟著陪葬,但半導體技術外流,競爭力節節敗退的問題還是無解。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漢微科的「消失」不會是最後一家。
(陸行之口述 謝富旭整理)
陸行之看漢微科購併案,凸顯台灣困境。(攝影/陳俊銘)
黃民奇
出生:1952年
現職:漢民科技董事長、漢微科董事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