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鋼改選扯出國營事業董監卡位大戰。從國民黨政府到今天的民進黨政府,雖然已經改朝換代,但不變的是,人事安插永遠是黑箱作業。人事安插如果兼具政治與專業考量,並受立法院監督,倒還勉強過得去,但有一些單位,可以不受監督,「錢多事少,打球打到腳抽筋」,中華民國到底有多少這種大肥缺?以下報導將揭開這些大肥缺的神祕面紗。
而和工研院董事長相比,中技社董事長雖然月薪只有二十五萬元上下,但可動用的資源豐富,而且不用上立法院,堪稱是內行人眼中的經濟部「五星級大肥缺」。
林信義勸退劉維德無功而返
中技社現任董事長是劉維德,劉維德曾任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在他擔任副局長時,前行政院長蕭萬長還只是一個小組長。劉維德卸下國貿局副局長後,八十六年誤打誤撞入主中技社至今,四年來在財團法人身分的掩護下,日子過得甚為快意,羨煞不少退休後無路可去的失意官員。
中技社一年收入大約有五億元,這五億元包括來自經濟部的委辦事項經費,以及持有中鼎工程三七.○四%股權的股利收入,至於劉維德可以動用的資源與經費到底有多少?了解內情人士指出,這從劉維德安排蕭萬長在中技社設立辦公室即可略知一二。
去年七月,中技社進行董監事改選,新政府原本有意讓科技大學校長劉清田在今年農曆年後接替劉維德,藉以「綠化」中技社,經濟部長林信義和工業局長施顏祥還特別在去年底「拜會」劉維德,展開勸退動作。但由於中技社組織章程規定,董事長是由董事推舉產生,除非過半董事達成共識「拉下」劉維德,否則經濟部想「控制」中技社董事長有實際上的困難。
經濟部表面上雖然是中技社的捐助單位,而且每年還有不少委辦事項業務交給中技社,不過實質上對中技社是「有影響力,但沒有控制力」。
經濟部對中技社有影響力沒控制力
關鍵在於經濟部的委辦事項雖然是維持中技社行政人員開銷的主要經費來源,但如果為了「控制」董事長而將委辦事項停止,在委辦事項毫無「賺頭」情形下,民間公司不會有興趣接手,如此一來很多事務性工作恐將中斷,導致經濟部雖然想控制中技社,但卻找不到切入點。
林信義與施顏祥勸退劉維德無功而返,依目前情勢推判,除非劉維德自己想退下來,否則他老人家再幹幾年,任誰也拿他沒辦法。劉維德在中技社「快意過日子」,說起來還得歸功於四年前國民黨黨營事業前中投董事長楊宗哲的幕後策畫運作,不過後來楊宗哲也在去年七月董監改選中被「作掉」,官場鬥爭可見一斑。
四年前中技社董事長是由時任中鼎董事長的王國琦身兼二職,但由於王國琦新黨色彩鮮明,前總統李登輝下令進行「掃黃」任務,要將王國琦拉下馬,而當時楊宗哲是李登輝面前的大紅人,中投又是中鼎持股一四.八一%的第二大股東,於是楊宗哲利用中鼎工程董監改選,讓王國琦在中技社與中鼎之間二選一,王國琦深知高層非要他交出中技社不可,於是便選擇中鼎。
霖園集團有意入主中鼎
王國琦交出中技社後,李登輝原本要楊宗哲以中投董事長身分兼任中技社董事長,楊宗哲因為怕樹大招風,便推薦劉維德到中技社,不過自己也「預留退路」卡位副董「以防萬一」。沒想到八十八年八月楊宗哲與劉泰英爆發衝突,辭去中投董事長職務,專任中技社副董,雖然少了呼風喚雨的中投董事長頭銜,但還是有中技社副董這個缺。
交出中技社後,王國琦也只幹了一年多的中鼎董事長,就再將董座交出來,由原中興電工董事長李鎮海出任,王國琦則「高升」榮譽董事長,打球養老去。一直到去年七月,中技社董監事面臨國民黨改朝換代後的第一次改組,新政府選前大洗盤,人事鬥爭浮上台面,有仇的報仇,當年「策畫」幹掉王國琦的楊宗哲,這回輪到他被擠出「錢多資源多」的中技社。
中技社大錢脈的中鼎工程去年盈利約在十二億元上下,每股稅前盈餘有一.七元,由於中鼎是國內少數具有興建電廠實力的大型工程公司,據了解,旗下擁有三井工程與國泰建設的霖園集團,一直對入主中鼎抱持著濃厚興趣。蔡宏圖不但希望藉由入主中鼎來帶動三井及國建的轉型,更打算未來如果中鼎能進軍大陸的電廠興建市場,霖園集團在大陸的布局,將可借助中鼎這顆活棋。
四十多年來,中技社始終惦惦吃三碗公半,手握中鼎六席董事和兩席監事,一年收入五、六億元,劉維德隱身幕後,影響力遠勝國貿局副局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