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Uber Eats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Uber Eats共有112項結果
科技

你的網購全靠他們 三輪車廠、外送平台參戰 直擊!新玩家攻物流「最後一哩配送」

電商物流從倉庫到消費者家中的「最後一哩配送」,占總運輸成本約五三%,這條至關重要的路,吸引各界業者陸續加入,他們如何用新服務,打造更好的配送體驗?

日期:2024-06-05

傳產

台灣好市多合作Uber Eats有譜!何時會上路?一文解析Costco財報「2亮點」:這產品成電商帶路雞

台灣Costco合作Uber Eats有譜!美式賣場Costco於5/31舉辦線上財報會議,指出預計今年下半年把與Uber Eats的合作擴大至英國及台、日、韓等地市場。對此消息,Uber Eats也證實,的確有與Costco總部洽談合作,「但目前服務推出日期未定,待確定後會再發布。」

日期:2024-06-05

傳產

大家聽過momo,有誰知道富昇物流?已是台灣電商巨擘,momo為何還要組車隊搞定配送最後一哩路?

電商物流從倉庫到消費者家中的「最後一哩配送」,占總運輸成本約53%,這條至關重要的路,吸引各界業者陸續加入,他們如何用新服務,打造更好的配送體驗?

日期:2024-06-05

傳產

一開始就是等誰認輸的戰爭…Uber Eats、foodpanda冤家變親家,用308億買下全市場「3大效應解析」

Uber以9億5千萬美元併購外送龍頭foodpanda,只要主管機關核准,最快2025年,Uber Eats就會獨占台灣外送市場。這樁併購案背後將對台灣的外送、餐飲和零售產業造成什麼影響?

日期:2024-05-22

傳產

Uber Eats併購》熊貓母公司為何不賣東南亞7國「整包」業務,而是台灣foodpanda?外送巨頭盤算什麼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Uber Eats本月14日宣布,將以9.5億美元,併購德國餐飲外送集團Delivery Hero旗下foodpanda台灣事業。事實上,為了簡化公司營運,提升獲利能力,Delivery Hero早就開始「調整」亞洲業務。

日期:2024-05-17

傳產

Uber Eats吞foodpanda變獨大,14萬外送員能留任、手續費變貴?拆解308億併購案待決點

Uber週二(5/14)發布最新聲明,宣布以9.5億美元(約308億元台幣)現金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業者表示此併購案尚須由主管機關審核,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交易。Uber決定大幅增加在台灣的投資,是對台灣對國際公司和投資者的持續長期吸引力投出的具體信任票。一旦完成,這筆交易將成為台灣有史以來,除了半導體產業之外最大的國際收購之一。Uber Eats吞了台灣foodpanda,也有不少質疑聲浪,像是之前因為2家搶市占率,會推出優惠,合併後就沒競爭,變成獨家,那價格會不會調漲?手續費變貴?另外,foodpanda的14萬名外送員又該何去何從?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結合申請,不過由於此案是兩大外送平台的合併,應會達到需要申報的市占率,未來公平會將從四大原則審核,包括市場集中度、結合後併購方訂價能力、合併案協同效果(如聯合行為)及市場效益等方面審慎審查,在避免限制競爭下審慎處理。

日期:2024-05-15

保險

1200萬股民注意!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費率「520後擬調漲」...衛福部:有能力的人多繳些

近期醫界爭取健保保障點值1點1元,健保署擬調漲補充保費費率以擴充財源。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4)日證實,補充保費費率比一般保費費率低,但又依照一般保費去調整,導致兩者間出現明顯差異,基於公平性原則,520後將討論調漲補充保費費率。石崇良也透露,補充保費中偏向「資本利得」的費率不應低於一般保費;意味股票族的補充保費可能提升。

日期:2024-05-14

生活消費

生活裡的 聲音藝術

生活裡的聲音無所不在,無論是說話聲、雨滴⋯⋯都是聲響美學的素材。跟隨音樂家策展人的腳步,走進誘發心靈低語的展間、向聲音教練學習聲音藝術,或聽擬音師創作音效;聲音裝置藝術家更發揮創意,透過機械動力裝置創造聲景,踏上一段關於「聆聽」的奇幻旅程。

日期:2024-04-24

傳產

純電商踩地盤 讓全聯存亡感爆發、速建護城河 小時達三年稱霸生鮮電商解密

(今周刊1426)全聯旗下的生鮮電商「小時達」平台二○二一年上線後,短短三年就穩坐台灣最大生鮮電商寶座,甚至連韓國電商巨獸酷澎都俯首稱臣,撤出台灣生鮮電商市場。全聯是如何串起門市到消費者家中這最後一哩路?

日期:2024-04-17

傳產

「韓國亞馬遜」酷澎在台資本額急增到momo兩倍,一年啟用三座物流中心! 一片尿布背後的電商大火拼

(今周刊1426)素有「韓國亞馬遜」之稱的酷澎,挾華爾街資金來台大打補貼戰,今年以來,資本額就翻了近一倍,相當於台灣電商龍頭momo的兩倍。另一洋派對手蝦皮,母公司去年則首度虧轉盈,無論流量、交易金額都稱霸台灣,讓本土兩大電商momo、PChome備感壓力。土洋大戰號角響起、實體電商進攻,電商業者如何應戰?

日期: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