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詩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詩人共有336項結果
健康

蕭薔一天6餐「必吃4食材」,養出零贅肉身材!55歲的她每天作3件事:日子這樣過就「不老」

「台灣第一美人」稱號的蕭薔,近日出席活動時說,自己多年來都是「一天6餐」,少量多餐讓她維持46公斤零贅肉身材。蕭薔形容,現在的自己生活過得很隨性,「從心所欲不踰矩」,她也分享自己的養生、瘦身方法,像是攝取「當季食材」,現在入秋會多吃山藥、豆腐、豆漿等白色食物。另外,自己維持晚上8點睡覺、早上4點起床已經多年,不用3C產品,把日子過得簡單一點,每天先花1小時抄寫《心經》,平日練書法、蒔花養卉等,都是維持不老的秘訣。

日期:2023-10-01

健康

55歲蕭薔超凍齡!每天作這3件事、必吃4種食材:女人善待自己,歲月便會善待妳

有「台灣第一美人」稱號的蕭薔,今年已經55歲了,出道33年絲毫不見歲月痕跡,2019年更因凍齡外貌登上英國《每日郵報》!日前蕭薔出席代言活動,她分享維持身材的9字秘訣—「發現問題、找方法解決」,像她就是戒宵夜,只有偶爾不想虧待自己時,才會「踩紅線」吃炸物。蕭薔也說,凍齡可能是與生活作息正常,加上運動、少看3C產品有關。她過去也曾在臉書分享,推薦大家可以做些和緩靜態的伸展,尤其是擴胸體式,能幫助獲得更多的氧氣。心胸開闊了,就不悶了!(原文刊載於2021/3/17,更新時間為2023/9/27)

日期:2023-09-27

國際總經

中國屋太多,杜甫也頭痛!老董跪地求銀行借錢…房市已積重難返,謝金河:拖愈久對經濟傷害愈大

中國屋太多,杜甫也頭痛!早上起床在香港信報讀到一篇有創見的文章,這篇文章標題:中國屋太多,杜甫也頭痛!我心裡想,唐朝詩人怎麼跑出來了?原來作者引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詩」中的「安得廣廈千萬居,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述說中國房地產的問題。

日期:2023-09-27

職場

年輕時做過郵差、擺過地攤,活得像條鹹魚...伍佰出道30多年:我唱的不是情歌,而是人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國微信公眾號:最華人(微信ID:wcweekly)作者:滄海明月生

日期:2023-09-23

品味收藏

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病逝,享壽80歲…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遊園驚夢都有他的創作足跡

新象藝術創辦人、作曲家許博允週一(9/4)病逝,享壽80歲。新象表示,創辦人5年多前罹癌,一路都在努力抗癌,但是近半年頻繁進出醫院,今天上午病逝,新象藝術業務都已轉由妻子樊曼儂處理。

日期:2023-09-04

房地產

蔣緯國別墅這次以4.7億天價求售!外雙溪半山腰俯瞰大台北、16年前獨子蔣孝剛為何要賣?

蔣介石的養子蔣緯國將軍生前居住的外雙溪別墅,自16年前蔣家後代第一次開價求售後,歷過多次轉手,新屋主再度以4.7億的天價想賣。負責銷售的住邦佳士得國際資產董事長劉陳傳說,曾有3位富商想接手,但又覺得「太敏感」而未下決定。

日期:2023-08-11

政治社會

「兩岸密使」鄭淑敏跌倒腦出血不治,享壽78歲…她把中視推上市卻1張股票都沒有:要買或賣都不對

中視前董事長、文建會前主委鄭淑敏,傳出於美國自宅跌倒撞傷頭部,搶救不治享壽78歲。據了解,鄭淑敏因為服用安眠藥,在起身上廁所時不慎跌倒,造成腦出血陷入昏迷,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拔管。她曾在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擔任兩岸密使,資深媒體人周玉蔻早前於臉書發文證實。

日期:2023-07-27

美食旅遊

有機書店創生記

書店是許多文化人的夢想,除了商業書店,台灣鄉里村鎮中,藏著很多和一般書店不一樣的有機書店,青年用各界捐贈的書籍進駐偏鄉,以推動在地老少的閱讀風氣為使命, 再採「以書換書、小額捐金」的方式營運,激起地方創生火花,這些有著使命感的有機書店,綻放非一般的在地文藝魅力。

日期:2023-07-19

國際總經

吟詩、修苦行、做瑜伽、當網紅 印度總理的多重宇宙 「超級溝通者」莫迪狂圈粉 讓美國搶拉攏

在美國國會吟詠詩作、領著千人在聯合國總部前練瑜伽、對數萬民眾用華麗辭藻鼓舞人心⋯⋯,七十二歲的印度總理莫迪,是全球領袖界神奇且獨一無二的存在。

日期:2023-06-28

政治社會

張鐵志自曝20多年前斷片碰學妹、流言摧毀真實人生…焦元溥:世上誰能不雙標!學妹發聲了

從政界到藝文界性騷擾炸彈連連,作家、評論家張鐵志週五(6/9)突在臉書發文說,自己曾在20多年前酒後斷片,一名學妹告訴他自己的手碰觸了她的身體,讓她感到不舒服。張鐵志說當年他立刻道歉並簽下道歉信。在近日一連串的新聞事件後,張鐵志說自己再度連絡學妹,確認對方接受誠懇的道歉,但他坦言這件事在這20多年來已經被無限扭曲、放大、流傳,變成另一個虛構故事,「承受的苦痛與屈辱是外界很難理解的」。張鐵志雖然隨後在週六(6/10)刪除臉書貼文,但發言已經在臉書上發酵,尤其是藝文圈的人紛紛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

日期: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