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犯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共犯共有144項結果
台股

台股重挫需護盤?謝金河1句話回應官員 股市「共犯結構」是台灣獨有…他示警3問題須正視

台股重挫後的省思經過狂風暴雨的上半年跌勢,台股上半年下跌3933.11,跌幅18.2%,在亞洲排行第三慘,比台灣跌得多的有南韓、越南胡志明,而這個跌勢源頭來自半導體。台灣的產業結構非常倚重半導體,一旦半導體產業供需出現變化,台灣也會首當其衝。

日期:2022-07-08

情感關係

「你是豬啊!」孩子被老師霸凌,父母還說儘管打...「不打不成器」教養文化,台灣付出了什麼代價?

編按: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在童年,也曾經歷羞辱創傷的慕姿心理師,她知曉當年老師是為她好,但卻是這份為學生好的心意,讓羞辱創傷更被隱身,也更不易被覺察。 將當時的情景說出來或寫下來,是慕姿心理師認為療癒羞辱創傷的第一步;接著,自我接納與哀悼、與唱衰魔人對話等六階段,讓我們緩緩撕下那些過往貼在身上的內在負面標籤。那些「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夠好的、都是我的錯……」的禁錮與牢籠,慕姿心理師陪你一起走出來。

日期:2022-06-22

政治社會

同樣參與團購 奉命出任務就活該遭重判? 私菸共業 不應找基層執行者祭旗

國安私菸案中,六名輪班出勤駕駛皆因「以公用運輸工具裝運漏稅物品」之行為,遭一審法院重判,其餘訂購私菸軍官卻無罪。這項判決遭法界人士認定不符比例原則,並質疑《貪污治罪條例》刑度已不合時宜。

日期:2022-03-23

公投專區

公投4案「不同意完封」!學者:國民黨荒謬到爆,但這並不是民進黨的勝利

經歷短時間內的各種高強度資訊衝擊(這次公投案有三案涉及高度專業的科學討論),現在總算可以喘口氣。​ 雖說本文是公投短評,但李靚蕾女士的文章帶來的討論,絕對值得排在最重要的事,她所寫的這些關於家庭、女性角色、家務分工等議題,實在太值得整個社會一起繼續關注。希望這樣子的家庭悲劇、對女性的剝削與打壓,可以愈來愈少。​ 其實我只是想要轉傳網路笑話​,公投過了、海水退了,就可以知道誰沒穿褲子。​不是兩大黨,而是力宏。​

日期:2021-12-19

國際總經

房企從銀行搬錢的時代結束了?中共親手戮破泡沫 謝金河:中國房地產骨牌將一一倒下

中國房地產骨牌一張張倒下!繼恆大系全面仆倒,曾慶紅子女的花樣年、江西的新力控股,及華夏幸福、藍光集團因為還不出理財產品債務,股價紛紛停牌。這兩天最受矚目的是佳兆業集團,也因為還不出債務,旗下4家上市公司,包括佳兆業集團、佳兆業美好、佳兆業健康及佳兆業資本全面告急。

日期:2021-11-07

政治社會

A片盜臉 》 小玉牟利上千萬輕罪交保已回家,高嘉瑜、黃捷受害者影片續流傳…為何律師卻說影片沒法強制下架?

YouTuber小玉(朱玉宸)利用變臉軟體製作變臉A片牟利,遭合成的受害者不分男女、職業高達上百人,包含立法委員高嘉瑜、市議員黃捷、藝人蔡依林、網紅愛莉莎莎等,一年初估大賺上千萬元。由於目前深度變造人臉犯案、以此不法獲利缺乏法源管制,檢方昨只能訊後諭令30萬元交保。然而,這些受害者的「性愛影片」早在去年起開始在網路流傳,案件偵破後檢警仍無法源要求Youtube、twitter等平台將影片下架,這些再製的非真實內容仍在各社群管道間瘋狂被轉傳…

日期:2021-10-19

生活消費

如鬼魂般漂泊110公里,全台灣最長的「千里步道」:縣道一九三號

一直走一直走,放下原來以為可以依賴的東西,無欲無求,自由自在地一直走。

日期:2021-10-04

職場

政治人物涉貪現形記

執政官員涉嫌貪汙索賄,不僅造成政壇不小的震撼,也常是新聞節目的討論話題。當我們向外國友人描述這類型的新聞話題時,只要能抓住一些關鍵用語,並且知道如何用適當的英文來說,就能夠讓對方在短短幾分鐘內瞭解事件的全貌。以下就帶領讀者一起來看看,這些關鍵用語該怎麼說?

日期:2021-07-23

生活消費

驚!大賣場的蝦仁買回家泡水竟變藍色,這是浸過藥水?表示不新鮮?還能吃嗎?專家這樣說

日前在網路上有消費者到賣場購買冷藏蝦仁,回家後清洗並以調味料抓醃,過一陣子再回來看蝦仁居然冒出藍色的汁液,嚇得上網問這到底是好物是雷物,甚至還有人於下方貼文留言表示其實是蝦子不新鮮?究竟蝦子出現的藍色汁液是怎麼來的?

日期:2021-06-11

政治社會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