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亞洲國家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亞洲國家共有576項結果
國際總經

中國老矣!人口紅利不再、年輕人躺平、勞力變貴...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成長?

COVID-19流行之前,中國每年農曆春節期間的旅行是地表上最繁忙的人類交通運輸。這些以鐵公路為主的旅客,多為從農村地區到城市討生活的移工。

日期:2023-01-13

美食旅遊

全民瘋出國護照申辦爆量,領務局1/3起核發日數延長為6天…急著要「這招」有解

春節及寒假即將到來,加上解封後民眾打算出國度假,趕辦護照人潮爆量,領務局周二(12/27)宣布,從明年1月3日起,製作核發護照天數將從原本4天延長至6天,有急需者可另外繳費申請速件辦理。

日期:2022-12-27

科技

綠色生活向前行

淨零是攸關人類生存的一役,不止能源、產業要轉型,生活與社會也要轉型。國際能源總署指出,2050年前行為改變的減碳量可占總減碳的16%,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表示,需求端的減碳可減少40%到70%溫室氣體,從源頭減少使用,讓永續走入生活,你我同行、達標淨零!

日期:2022-12-21

教育

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台灣排名19 共1592學者上榜

美國史丹佛大學團隊公布最新的2022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1)榜單,台灣共有1592名台灣學者上榜,全球排名第19,其中國內大學以台大入榜191人居首,成大133人緊追在後,陽明交通大學99人第三。該榜單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1)」以及「2021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類,在全球近700餘萬名科學家中,擠進前2%的終身科學影響力排名以及2021年度科學影響力排名。

日期:2022-12-19

債券基金

利多題材漸發酵 經濟成長動能續強 熱錢默默回流 東協基金上演逆轉秀?

下半年全球聚焦東協,印尼、泰國等成員國成了國際領袖峰會東道主。東協國家今年經濟成長有目共睹,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明年是否還有好戲可看?

日期:2022-11-30

台股

卡達世足賽開踢,周邊商品產值逾3千億美元!過去20年,每逢世界盃「這類股必漲」

美國勞工部公布最新失業金數據,上周經調整後初領失業金人數報 22.2萬人,較修正後前值 22.6萬減少4千人,低於市場預期的22.5萬人,雖然人數出現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歷史低點附近,顯示出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強勁。

日期:2022-11-20

國際總經

股市的「東降西升」

中共20大落幕了,中、港、台10月股市表現脆弱,其中的港股已跌到1997年回歸前的水準;對照美股在10月的強力反撲,股市出現「東降西升」現象,是判斷20大後世界經濟的焦點之一。

日期:2022-11-02

國際總經

美元獨強,日圓、韓元、新台幣...亞洲貨幣大貶值,會引爆金融危機嗎?為何中國至關重要

在2022年之後, 由於全球政經情勢動盪, 國際匯率情勢發生巨大變化。 衡量相對6種外幣(為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貨幣, 包括歐元、瑞士法郎、日元、加元、英鎊和瑞典克朗)一籃價值的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 2022年到9月底較2021年同期上升了20%, 2022年迄今已上漲 18%。若是考慮目前的美元指數組成比重是在 1999 年更新,已無法準確反映當前的美國與亞洲貿易對手國家的權重,美元升值幅度的真實情況恐較美元指數顯示的更加巨大。

日期:2022-10-24

政治社會

對台海安全更憂心?美台將共同生產「美系軍火」!加碼愛國者飛彈技術團長駐台灣、5年經費24.9億

編按:《日經亞洲》網站週三(10/19)報導,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旨在提高美國設計武器的產量,加快其轉讓給台灣,並加強對中國的威懾。《路透》週四也報導,會員中包含許多美國軍火廠商的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亦證實兩國政府已針對聯合生產武器展開初步討論。韓儒伯說雖然尚未確認哪些武器會是生產標的,但可能會以各種軍需用品和飛彈科技為主,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爾(Vedant Patel)被問及此事時沒有正面回應,僅表示美國正檢視所有可能選項,確保各種武器系統能依《台灣關係法》運交台灣。另外,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為協助維持台灣防空飛彈主力--美製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運作順利無虞,經台美雙方議定,美國政府協調愛三飛彈原廠,派出龐大技術代表團長期駐台,執行期程自今年10月4日起算,至2027年12月31日止,為期5年3個月,這項屬於勞務案的台美合作案,經費高達24.9億元,平均每月經費約達4千萬元。

日期:2022-10-20

傳產

國境解封,台灣旅遊業能迎來多大榮景

睽違近3年的國境終於全面打開,看航空、旅行社如何把握2成回流客?台灣業者又該如何吸引國際觀光人潮?

日期: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