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15年)行事曆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公布最新行事曆,2026年連假共9個。其中過年農曆春節假期落在2/14(六) ~ 2/22(日)共9天,4天連假則是包括兒童節及清明節(4/3- 4/6)、中秋節及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9/25-9/28)。3天連假共6個包括和平紀念日(2/27-3/1)、勞動節(5/1-5/3)、端午節(6/19-6/21)、國慶日(10/9-10/11)、台灣光復節(10/24-10/26)、行憲紀念日(12/25-12/27),總放假日數120天。另外,教育部日前宣布,通過調整2/11、2/12及2/13原上課日改為放假日,於1/21、1/22及1/23補上課,讓寒假先補課再接續農曆春節假期,寒假開學日落在2/23(一)。2026年過年春節休幾天、連假有幾個?如果想連休,又要怎麼安排請假、甚至連休16天?如何安排特休、搶先訂機票,必看2026年(115年)行事曆!
日期:2025-07-24
2026年(115年)行事曆出爐,寒假何時放、寒假行事曆、寒假開學日一次看!明年2026年寒假原定1/21(三)開始,2/10(二)寒假結束,2/11(三)開學,過年農曆春節卻是落在2/14(六) ~ 2/22(日)共9天,意味著寒假和過年春節假期中間得上3天課,引發不少民怨。教育部日前宣布,通過調整2/11、2/12及2/13原上課日改為放假日,於1/21、1/22及1/23補上課,讓寒假先補課再接續農曆春節假期,2/23(一)才正式上課。
日期:2025-07-24
有不少人都期望自己可以早日退休,但真正退休的人,有不少人會不知道該如何規劃。當你在思考該如何為退休生活佈局時,其實就已經進入「退休實習生」階段。我個人的建議是,從現在就開始實習吧!
日期:2025-07-24
美國對等關稅估計8月1日就要上路,台灣的稅率卻遲遲未開獎,我國火燙的出口,是否會隨美國關稅政策明朗,逐步向下,受到各界關注。經濟部本周二(22日)將公布6月外銷訂單,作為未來出口數據的領先指標,受到各界關注。726大罷免行動本周登場,由於「朝小野大」,造就近期國內政壇行政、立法對立怪象,引起全台民眾反撲。首批罷免行動,共有24名藍委、1名地方首長遭罷。1、台灣對等關稅遲未開獎,6月外銷訂單可望連5紅2、立法、行政對立亂象 726大罷免權台登場!能扭轉「朝小野大」現況?
日期:2025-07-21
大家好我是蜜蜂爹,今天這集來聊聊,小蜜蜂18年複利計劃。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時間」。我們來算算小蜜蜂的紅包錢拿去滾,18歲可以有多少資產吧!
日期:2025-07-16
全民健保雖然保障民眾基本就醫權,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很多新興的檢查、治療項目,已逐漸脫離健保給付範圍。若想確保就醫品質,又不重傷荷包,勢必得藉由商業醫療險補強。
日期:2025-07-09
編按:每個月收到國民年金繳費單,對失業或收入不穩定的你來說,是不是像收到「失業懲罰金」?繳了心疼,不繳又怕影響未來老年保障。這筆看似不多的費用,背後卻藏著許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眉角!這篇文章將為你深入剖析國民年金的常見困惑,一次解答你最關心的三大核心問題:1. 國民年金繳不起怎麼辦? 我該如何申請保費減免?2. 空窗期沒繳國民年金會怎樣? 未來可以補繳嗎?會不會有利息?3. 勞保和國保可以一起領嗎? 所謂的「雙年金」究竟是什麼?我能領到多少?無論你正處於失業空窗期、經濟困難,或是對未來的退休金規劃有疑問,這篇指南都將幫助你釐清國民年金的各種神秘規定,教你如何聰明繳費,確保你的老年生活不縮水,甚至有機會領到最高的勞保國保雙年金!
日期:2025-07-01
為支持產業所需國際人才,立法院經濟、社福及衛環、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週一(6/30)初審完成《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將原訂適用門檻的世界排名前500家頂尖大學畢業生,放寬至「1500大」,來台工作免2年工作經驗、數位遊牧簽證停留期間也延長至2年。至於本法第22條有關外國專業人才租稅優惠門檻部分,行政院版本原訂為300萬元,但在朝野立委聯手下,將門檻下調至200萬元,以增加台灣延攬外國人才的誘因。委員會主席蔡易餘最後裁示,財政部對此有不同意見,本案送院會協商處理。國發會也期盼,修法能夠在本會期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且於年底前正式施行。
日期:2025-06-30
美國對伊朗開戰,今日(6月23日)台股盤中下跌逾400點,富旭哥手上持股套牢更多,且更深了。最慘的莫過於我太太,今年(2025年)是她正式親自管理與操作手上投資組合的第一年,不論ETF與個股,無一倖免皆帳面落入虧損。其中,她今年3月買進的聯強(2347),今日除息重挫近7%,嚴重貼息。我只有一個感想:老天爺真的太疼愛我的老婆了,真的!
日期:2025-06-23
AI時代不只改變產業,也正悄悄改變生活城市面貌。《今周刊》6月18日舉辦第八屆「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透露如何用AI和數據監控,成功解決市民最在意的噪音車、肺癌與倉儲火災問題。「我們是被任務追著跑,不得不運用AI、科技來協助,不然根本無法執行這樣的量能。」蘇俊賓舉例,1999市民專線投訴很多的就是噪音改裝車問題,桃園透過修改相關規定,搭配「聲音照相」科技執法,以及「車牌辨識」、「影像辨識」物聯網建立模型。依據排氣管的樣式,讓告發機率變高,噪音陳情數從2023年4029件大幅降低到2024年的3307件,而投入的警察和環保局的人力是過去的一半。
日期: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