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美對歐盟輸美產品多數將徵15%關稅,比之前川普喊的降低一半,歐盟也允諾向美投資6000億美元,並大幅增加採購能源與軍事設備,能源產品採購總計將達7500億美元。時事評論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汪浩對此認為美歐新達成的貿易協議,無疑為全球經貿秩序揭示一個明確趨勢:公平貿易的核心,不再只是關稅高低,而是市場真正開放與制度對等。他認為對台灣而言,這場協議帶來三大啟示。
日期:2025-07-28
台灣剛結束罷免投票,英國《每日電訊報》於當地時間27日在官網刊登「英國準備為台灣而戰」(Britain "ready to fight" over Taiwan)」為題報導,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表態,如果台灣發生戰事,英國已做好在太平洋地區作戰準備。這也是英國官方罕見對台海做出強硬表態。國防部長顧立雄28日在立法院回應,這顯示全世界對整個區域和平安全穩定的重視,也同時對中國威脅主義的擴張感到憂心,台灣更應提升戰備準備、加強自我防備能力。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林子立向《今周刊》表示,這段看似對中國強硬的文字,是要向美國表達共同保護印太和平,符合相關國家利益,而不只是要保護台灣,「所以我們不能夠劃錯重點。」
日期:2025-07-28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27日表示,若台海爆發衝突,英國已準備好在太平洋地區投入戰鬥。英國政府此前採取所謂「戰略模糊」政策,一直避免評論若爆發衝突是否介入;希利的說法,是英國官員迄今對於未來可能參與印太地區戰爭的最強硬表態之一。
日期:2025-07-28
台股站穩季線之上,短線觀察指標偏重技術面漲跌、籌碼面堆疊;前百大漲幅個股怎麼精選領頭羊以及潛力股挖掘?
日期:2025-07-28
台灣週六(7/26)舉行全國大罷免投票。自由比利時報駐台記者曾樂昂刊登文章,稱「台灣的公民勇氣應啟發所有民主國家」,認為世界應看見台灣人對抗威脅的動員力。他表示,罷免結果將決定台灣命運,可謂今年全球最重要選舉。
日期:2025-07-27
首波罷免案投票於7/26登場,24名國民黨籍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共25名罷免案皆全數未過,遭到否決。花蓮一業者於選前表示,若花蓮國民黨籍立委傅崐萁罷免失敗,自己就要將店面結束營業,如今開票結果出爐,業者也信守承諾,宣布將不再對外營業。
日期:2025-07-27
726大罷免投票正式登場!才上午就傳出投票所小插曲,一名婦人因誤拿私章蓋在選票上,發現出包後想換一張選票重蓋,遭到選務人員拒絕,該名婦人一怒之下當場撕毀。對此,選委會出面說明相關罰則。
日期:2025-07-26
就在日本對美國關稅拍板稅率為15%後,傳出日本首相石破茂向周圍人士宣布,計畫在8月底前宣布辭職。石破茂是在2024年10月1日上任,若確定辭職則是連1年任期都做不滿。石破茂在日前參議院選舉大敗後堅持留任,但黨內要求退位和批評聲浪越來越高,讓他重新考慮辭職。
日期:2025-07-23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7-23
贏家不是不跌的人,是跌得少,守得住,錯得慢的人。好投資從來不靠奇蹟,只靠少犯錯與懂得等待。股神們都知道,成功的關鍵不是預測市場,而是戰勝自己的人性。
日期: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