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搜尋條件:自行車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951項結果
搜尋日期:
張捷產業研究教室

上市櫃 前2月營收達成率2/3 低於預期

台股2萬點,投資人該如何操作。#光通訊 #聚陽 #高力 #長榮航

日期:2024-03-13

產業時事

俄烏戰爭致能源價格飆漲 兩年虧四六六○億 台電為穩物價瀕臨破產 電價非漲不可

台電負債比率高達九成五,經濟部及台電從年初頻繁示警台電財務狀況,疾呼要漲電價,更需政府補貼。產業界及學界均認為低估的電價須調整,台電虧損長期原因也該檢視。

日期:2024-03-13

【黃豐凱】籌碼精選雙週報

【黃豐凱】20240310籌碼精選雙週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4-03-10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454期︱崧騰、劍麟、宇隆2023年第4季獲利評析

存股池追蹤的三檔汽車零組件股票—崧騰(3484)、劍麟(2228)與宇隆(2233)皆公布了亮麗的2023年簡式財報,我們來一探究竟。

日期:2024-03-08

職場生活

30年來日復一日地睡在鐵筒裡,他卻說「這也許是上天最好的祝福」...鐵肺會計師黃鴻隆的不平凡人生

編按:2歲7個月時,作者黃鴻隆便罹患小兒麻痺,從此不良於行。他脊椎側彎,做過5次矯正手術;因長期投入工作,造成「呼吸肌肉」過勞,3次嚴重昏迷瀕臨死亡,如今每天都必須頭帶正壓呼吸器、身睡在俗稱「鐵肺」的負壓呼吸器中(目前他是全球唯一併用正、負壓呼吸器的患者),整晚都無法翻身。即使如此,黃鴻隆仍積極向上,26歲就考取了會計師證照,黃鴻隆是輪椅上的小巨人。身體的缺憾,限制不了他卓越的靈魂。他突破重重逆境,擁抱生命的樂觀精神,為社會帶來鼓舞人心的正向力量。

日期:2024-03-08

產業時事

AI也搶外送員飯碗?日本Uber Eats「讓機器人送餐」,輝達、三菱電機當推手!缺工問題有解?

人工智慧(AI)在近年來成為全球當紅話題,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團隊預估,隨著AI技術漸趨成熟,數年內將影響44%工作內容。如今,以人工為主力的外送餐點工作是否也即將被AI機器人取代?在人力荒擴大的境況下,日本Uber Eats正式推出以機器人提供的自動送餐服務「Robot Delivery」,由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與新創公司Cartken合作,並嵌入輝達(NVIDIA)開發的AI運算裝置,讓機器人包辦從餐飲店取餐到送餐至客戶手上。

日期:2024-03-08

職場生活

長榮航空桃園-愛媛松山啟航 插旗日本四國 每週126班直飛日本9大航點

長榮航空今(6)日桃園-愛媛松山直飛航班正式啟航,提供每週2班的飛航服務,並於3月20日至4月30日增為每週 4 班,以滿足旅客赴日賞櫻需求。為歡慶此次啟航,分別於桃園國際機場及日本愛媛縣松山機場舉行啟航活動及儀式,除了客艙內添置蜜柑狗狗的可愛抱枕及頭墊紙外,也特別為旅客準備了「長榮航空多功能旅行貨幣包」,一起送給今日往返桃園-愛媛松山的幸運旅客。

日期:2024-03-06

產業時事

達方攻E-Bike商機,捷克越南電池廠下半年完工!自行車Q4庫存去化完畢,明年綠能營收增近5成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周三(3/6)於南港展覽館揭幕,不僅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齊聚,近年E-Bike電輔車正夯,科技業也紛紛進場搶食大餅。其中,電子零組件廠達方科技(8163)包下兩大塊攤位,分別展出智能概念車、自有E-Bike品牌BESV的產品。面對這1年來自行車產業面臨嚴峻逆風,達方集團董事長蘇開建認為,今年第4季庫存調整將告一段落, 2025年隨新車開始銷售,集團綠能營收能成長30%到50%。

日期:2024-03-06

產業時事

今周重磅》中國「兩會」今登場,李強GDP成長5%目標要怎麼達成?兩岸議題會有新動作?

中國「兩會」本周登場,各界關注中國經濟成長、兩岸局勢等議題。中國總理李強將在工作報告中,揭示2024年工作目標,是否能維持5%的經濟成長率,值得觀察。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運動及健身展本周登場,超過千家企業齊聚南港展覽館。疫後運動用品面臨嚴峻庫存危機,2024年能否重返成長步調,值得留意。1、中國「兩會」登場,習近平如何突破經濟困局?2、台北自行車、運動用品及健身展登場 運動產業露曙光3、面板產業法說接力登場,春燕何時到?

日期:2024-03-04

職場生活

2024怎樣走出舒適圈?每天做一件讓你恐懼的事,接著再做另外一件,然後再換一件

既然叫舒適圈,離開舒適圈當然讓人不舒服。但這正是我們應該擁抱及接納的作法,而且應該保持下去。刻意製造機會,讓自己盡可能與恐懼面對面。我訪談的每個人都提供類似的建議:每天做一件讓你恐懼的事。接著再做另外一件,然後再換一件。這個辦法讓你足夠熟悉面對恐懼的感受,把恐懼漸漸縮小成為好奇心之旅的一個小角色。我訪談的對象多半都同意,我們因為缺乏自信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裹足不前。我們降低對自己的期許,覺得自己達不到預期目標;而且習慣和好奇的對象保持距離。我們必須勇於站出來,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如何讓其他人相信我們呢?

日期: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