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搜尋條件:無症狀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593項結果
搜尋日期:
全台防疫報導

學生染疫「不再全班停課」!9/12起確診者「7天居家照護」即可返校  開學防疫新制看這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22)日公布開學後防疫新制,自9/12起,一旦有學生確診或快篩陽性不再全班停課,與確診者有接觸的師生,校方會提供1劑快篩試劑,陰性無症狀者可上課;至於確診者7天居家照護後,期滿無症狀就可入校上課。

日期:2022-08-22

職場生活

余苑綺病逝》恐怖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大腸、直腸癌為何纏上青壯年 「6飲食地雷」埋罹癌導火線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8年、歷經70多次化療,最後仍不敵病魔於8/21離世、享年39歲;近年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年輕患者往往不菸不酒也有運動習慣,為何腸癌仍找上門?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高居世界之冠,癌症關懷基金會指出,罹患腸癌重點在飲食,「3少1多2習慣」是降低罹癌率的重要關鍵。

日期:2022-08-22

品味人生

余天女兒愛吃蔬果、不菸不酒,為何得直腸癌?台大醫師:●●才是腸癌發生的關鍵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已改名為余泳澐)2014年罹患直腸癌3期,至今挺過近70次化療,不過病情每況愈下,2022年8月離世,享年39歲。從直腸癌復發到轉移淋巴,歷經手術和70次化療,肺部只剩一個葉片,39歲余苑綺抗癌過程非常辛苦,回看她的飲食習慣,她愛吃蔬果、不菸不酒,還喜歡運動,堪稱健康楷模,為何年紀輕輕就罹癌?(原文刊載於2019/10/23,更新時間為2022/8/21)

日期:2022-08-21

產業時事

「變種之王」Omicron擴散關鍵曝光!研究揭:56%確診者不知自己染疫

疫情的消息似乎悄悄淡出人們生活,眾所皆知的是,已接種疫苗的人若確診新冠肺炎,抑或傳染力較強的變種病毒,大多轉為輕症或無症狀。近期美國醫學期刊公開網站(JAMA Network Open)公布一項研究,表明將近56%的Omicron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染疫,原因與低感染意識有關。

日期:2022-08-20

產業時事

Omicron流感化,防疫的責任也該回歸人民!前衛生署署長涂醒哲:政府該順應時勢,該開放就開放

我以前在當疾病管局局長時,推出一個標語:「快速專業做防疫 全民動員保健康」,以此來勉勵同仁,也形成疾管局的文化。

日期:2022-08-18

產業時事

鬆綁了!美CDC最新防疫指南:密切接觸者免隔離、改戴口罩10日…專家曝這件事最重要

美國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 (CDC) 周四 (11 日) 放寬新冠防疫指導,理由是與疫情大流行時期相比,現在新冠病毒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風險下降許多。

日期:2022-08-14

產業時事

新變異株害慘日本⋯單周飆97萬人確診「全球最多」!醫院塞爆、醫護淪受氣包,染疫數遠超美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全球最新確診報告,日本遭到Omicron變異株BA.5攻陷,導致染疫人數快速成長,截至7月24日的1周內,日本新增96萬9068名確診者,成為全世界染疫數最多的國家,遠超過美國的86萬例、德國56.5萬例個案。

日期:2022-07-31

全台防疫報導

邊境開放太快?王必勝:2關鍵才考慮下一步...BA.5再增2例本土個案,南部船廠疑爆群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25)公布,新增2名BA.5本土個案,其中一例個案和接機有關,但另一例為不明感染源的社區群聚,為1名50多歲男性,在南部船廠工作,因「重複感染」而進行病毒基因定序,竟驗出BA.5,匡列家人及船廠接觸者,發現12人也都陽性,初步研判是家庭及職場群聚。

日期:2022-07-25

全台防疫報導

BA.4、BA.5再增2本土確診!陳時中將卸任「指揮官誰來當?」 莊人祥:相信行政院的安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11)日公布國內1萬9051例本土個案及8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6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再新增2例BA.4及BA.5 Omicron亞型變異株本土確定病例,發言人莊人祥強調,會持續以2政策防堵國門。此外,隨著陳時中將投入台北市長選戰,指揮中心指揮官一職如何安排,莊人祥也一併說明。

日期:2022-07-11

產業時事

前衛生署長涂醒哲:新冠病毒像面照妖鏡,映出政治霸凌防疫的4失敗

新冠病毒是本世紀最嚴重的新興傳染病,自從2019年底由中國武漢出現,很快地散播到全世界。至今已經造成5.45億人感染,殺死633萬人,數目已經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亡。而因為疫情快速暴發,導致醫療體系崩潰,造成即使沒有被感染,但卻因其他疾病照顧不週的所謂「超額死亡」更多,感染痊癒後不少人也還留下所謂長期後遺症。

日期: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