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搜尋條件:地主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109項結果
搜尋日期:
投資理財

外溢效應〉都更、 資產活化、 捷運TOD…翻轉中山北路 「台灣路王」持續轉型再進化

如果說,台北市在近十年有所謂的東區門戶計畫、西區國門軸線翻轉等兩大建設亮點,那麼從來不寂寞的,就是這座城市的中軸線──持續轉型、再生的中山北路。隨著各界高度關注北士科火熱開發的外溢效應,中山北路一路走來的資產開發亮點,精采程度也絕對值得聚焦關注。

日期:2023-10-25

投資理財

兵家必爭〉單價站穩百萬大關 累積推案估破千億 建商眼中的北士科「甜蜜點」

(今周刊1401)「以前我們都以為士林與天母的人不會買北投,新北投與舊北投的人不會買關渡,在北士科,這些規則都打破了。」提起北士科近一年房市推案熱潮,佳元建設總經理蔡錫全一語道破一線建商紛紛齊聚於此的原因。

日期:2023-10-25

投資理財

北士科房價飆漲,背後傳奇地主起底!劉德華御用法師、百年神秘家族擁萬坪土地「房子只租不賣」

許多人腦海裡的台北市北投區一帶,仍是一大片農地,如今北投房價已出現每坪120萬元的行情,與中山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中正區五區,同時並列為「百萬房價俱樂部」。而帶領北投房價一路飆漲、衝破百萬門檻的關鍵,正是近年快速竄出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簡稱北士科)。

日期:2023-10-25

投資理財

醞釀好戲

北市最後一塊完整重劃區、北市最後處女地、北市最後一塊寶地⋯⋯,一連串訴求珍貴稀缺的形容,說的都是台北市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簡稱「北士科」。大約是從去年開始,隨著集團企業宣布進駐、預售建案陸續傳出高價成交,這三個字的討論熱度快速升溫,開頭提到的幾句描述,也就成了北士科的吸睛標籤。

日期:2023-10-25

產業時事

從在宮廟裡辦合建說明會,到超過30家建商搶插旗 北市最後重劃寶地! 北士科燙金傳奇

(今周刊1401)短短兩年,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以後起之勢,成為多家建商、財團卡位的明星新標的。引人注目的包括金仁寶集團企業總部已進入緊鑼密鼓興建階段,文林北路上也聚集十餘家建商搶進推案;龐大的就業人口所衍生的居住需求,帶動房價飆漲,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讓我們帶您一探究竟。

日期:2023-10-25

產業時事

專訪/張善政把科技智慧導入市政,從工廠排煙、機捷座位都能看見!要讓桃園勞工變幸福:從生活開銷下手

桃園市市長張善政曾在國科會、科技部,以及宏碁、Google等科技相關公私部門任職,科技人背景的他,自然也對市政保有科技人見解及視角,曾在產業面提出「亞洲智慧科技新都」及「亞洲史丹佛新矽谷」等政見或計畫。不僅產業政策展現科技人特質,張善政在社福、民政、交通、環保等市政上,同樣用科技人的角度觀察及施政。此外,他將在行政、科技部施政的經驗帶入桃園市政府組織改造,規劃整併資科局、研考會,要在明年成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今周刊》專訪桃園市長張善政,本文將以問答的方式,由張善政第一人稱角度,暢談其對於科技與市政,以及組織改造等各面向議題的想法與觀點。

日期:2023-10-24

產業時事

5千個台塑人搬內湖,3幹道塞爆、3千多人搭公車擠不上去…照片曝人龍超長,遲到請假可放寬!

台塑集團(1301)敦北總部大樓啟動都更案,將總部搬遷到內湖區南京東路六段「台北企業總部園區」。台塑公告各棟、各樓層主要公司配置,其中台塑與南亞在A1棟、台化與台塑石化在A2棟、總管理處、河靜鋼鐵在A5棟,至於一向以神秘著稱的招待所則在2樓。台塑公告週五(10/20)起全體員工都改在內湖辦公,但由於內湖本身交通就容易打結,議員質詢交通局是否有相關交通規劃,同時指出當地居民已反映最近交通變得擁擠;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上午到場實地勘察,表示會和業者、里長討論如何增加公車車數。交通大隊則派交警監控路況。北市交通局原先說據台塑提供的資料,進駐的5000人中,約有869人搭公車,數字遭議員質疑失真;對此,台塑回應,交通局數據有誤,有需要搭乘人數為3821人,目前已加派接駁車每日往返松山車站,可疏運480人將持續加開。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台塑總部遷至內湖一事市府都有在掌握相關訊息,針對民眾擔心加重內湖交通壓力,他也說在都審階段都有要求台塑要有接駁車,同時北市公車,南京幹線也會加開班次,提高密集度。

日期:2023-10-20

產業時事

做足溝通 讓漁民環境改善、地主收益跳增 七股志光漁電案場 三贏給你看

志光能源在七股打造的漁電共生指標示範案場,經由層層溝通,破除地方疑慮。不過,即使推動過程平和,全案建置完成仍耗時五年,漁電共生面臨哪些挑戰?

日期:2023-10-18

產業時事

種田也種電賺更多、公民電廠做到要上市 農電共榮 日本奇蹟如演勵志電影

(今周刊1400)一名年輕博士、三位熱血大叔試驗十年,在農田上架起太陽能板,達到農收和能源自給「雙贏」,他們讓荒地重生,為老化農村導入新經濟,證明了農作和光電可以共存共榮,相互加值。

日期:2023-10-18

產業時事

直擊光電缺地危機!政府已盤出上萬公頃專區,為何無法「鋪好鋪滿」?解開光電圈地滅農背後真相

台灣光電正走入寒冬。「整個下半年很冷,選舉到了,光電被打得很慘,審查幾乎停擺……。」多名業者在不同縣市發出類似的感嘆。一名南部大老手中的大型案場,上半年準備就緒,在地鄰里溝通完善,生態評估也無疑慮,卻被地方政府暗示選後再放行,轉眼又延宕半年。他大嘆,各縣市不只開慢車,更幾乎要停下來。這盤由政府主導、名為「能源轉型」的大棋,正陷入僵局。

日期: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