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健康險通常是確診之後購買才算帶病投保,若投保前並無確診記錄,保險公司就要理賠,但最近有個法院判決推翻這個說法。有一位民眾投保後一個多月才發現罹患卵巢癌四期,向保險公司提出215萬元理賠金申請卻遭拒,憤而提起訴訟,最後法院卻認為,投保時是否已在疾病中,應以疾病「客觀發生時」作為認定時點,而非確診時間,因此判決保險公司免賠保險金。
日期:2020-12-15
發現自己罹癌,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憤怒、怨嘆:「為什麼偏偏是我?」「為什麼我會得癌症?」但我卻不然。當然,罹癌的消息還是令我非常震驚,但是我絲毫不覺得「為什麼得了癌症的偏偏是我」,因為生活中我能想到的致癌原因實在太多了...
日期:2020-10-30
日前有媒體報導,一名正值青壯年的上班族,與新婚妻子正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時,卻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末期且被醫師宣告僅剩下3個月壽命……;之後他與妻子協議離婚並忍痛拿掉了孩子,同時全心接受治療,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多種自費藥物,從確診罹癌迄今,短短時間內已累計超過新台幣上百萬元,這絕非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日期:2020-10-28
王永慶次子王文祥在2005年罹患鼻咽癌,讓位於事業巔峰的他一時之間跌入谷底,但經歷5個月,195個小時化療、30幾次電療之後,他的病奇蹟似地復原,近期回到台灣的他,希望能夠回到台塑接班。
日期:2020-09-07
分享「退休要提早準備」的觀念後,我陸續接到許多演講邀約。對於這些邀訪,我從不拒絕,盡量排出時間。對我而言,推廣退休要更精彩是一種福音,一場演講即使只有一個人能夠聽進去,並做出一點點改變,我都深感欣慰。因為我心中有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我妹妹。
日期:2020-06-01
醫生在意的並不是掛號費,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提供了專業,你就必須付費。」偏偏很多病人不了解,他們只是想辦法省錢。這種狀況甚至也發生在自費門診,有位醫師朋友就分享,一對前來「諮詢」遺傳疾病的夫妻,看診結束後,覺得「只是『問問題』而已,為什麼要付掛號費?」⋯⋯
日期:2020-04-13
更新時間:2020/4/7 18:05 更新內容:羅東聖母醫院表示,由於今日上午才停止募款,但昨晚到今早仍有許多民眾透過網銀、ATM轉帳,經結算後,最終的愛心款項近1.5億元。 -----(以下為原文) COVID-19(武漢肺炎)重創全球,義大利更成了疫情重鎮,來台灣服務超過50年的義籍神父呂若瑟因憂心家鄉,希望台灣人能夠給予協助,原本只是要募款1000萬元,不料短短6天內,就收到近1億2000萬元的善款。
日期:2020-04-07
他是陳冠宇,一名中醫醫師。念大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被發現胃癌末期。今年,爸爸也被診斷出口咽癌四期。家人的罹病,讓他行醫以來,比其他醫生多了一份同理心。
日期:2020-03-27
2007年,林靜君年僅31歲的妹妹忽然傳出腦中風消息。妹妹是虔誠的佛教徒,吃素、愛運動,非常健康。「我都覺得如果是發生在我身上,還比較合理,因為以前當記者,生活型態比較不正常。」旅居紐西蘭、下一站準備前往澳洲的林靜君中斷計畫,趕緊帶著女兒回到台灣。 飛機降落的那一刻起,老天爺給的一連串生命功課,即將引領她走向不同的未來。
日期: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