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0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6
全台防疫報導

第4劑疫苗最快下週開打「2族群優先」!北北基桃2天內設6大篩檢站、36家兒童綠色通道可看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65,0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4,972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年齡介於50多歲到90多歲,半數未接種疫苗。發言人莊人祥也今天宣布,最快下週開放65歲以上或60歲以上免疫不全民眾接種第4劑COVID-19疫苗,須與前一劑間隔超過5個月,近日將公布接種時程。

日期:2022-05-13

產業時事

中研院士郭沛恩:善用健保資料庫 預立治療計畫 對抗疫情高峰 台灣有獨門武器

專家預估,到五月下旬,國內新冠確診數高峰恐突破十萬,中研院士郭沛恩接受《今周刊》訪談,具體建議防疫政策調整方針,盼助指揮中心控制疫情。

日期:2022-05-11

全台防疫報導

不強制戴口罩、測陽即治療…中研院院士防疫9大策略:omicron已是不一樣的疾病

台灣疫情逐漸升溫,衛福部日前推估高峰會在5月11日,單日本土確診數恐破10萬。對此,中研院院士、生醫所所長郭沛恩,同時擔任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主持人,在5月4日,以英文向前副總統陳建仁及指揮官陳時中提出策略及大方向思維,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翻譯,內容摘要如下:

日期:2022-05-06

職場生活

本土疫情爆炸!Omicron「氣溶膠」傳染力太強 醫列「10大生存指南」自保:大家快上車

國內疫情警報狂響,華碩(ASUS)子公司亞旭電腦昨(21)日深夜爆出63名確診,已累計70員工染疫,足見新冠(COVID-19)病毒的傳染力相當驚人!甚至有專家認為,這波疫情爆發這麼兇猛,很可能與「氣溶膠」有關。對此,有醫師提出有效降低傳染性氣溶膠暴露風險的「十大生存指南」,更要大家「快上車」,愈早留意,被感染的風險就能降到愈低。

日期:2022-01-22

職場生活

醫療口罩「這樣戴」媲美N95? 醫:阻擋病毒增加的關鍵是「密合度」!

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除了疫苗間隔3個月時間到了趕緊去施打,若有無法避免的群聚情況(例如:上班、搭車通勤、用餐時),還有什麼可以加強自身的防護呢?醫師黃軒於臉書分享,幾個戴口罩的「技巧」,能有媲美N95囗罩阻擋病毒的能力,還比N95更耐戴呢!

日期:2022-01-14

職場生活

Omicron太兇猛!一般口罩沒用、改戴N95才夠力?陳時中「日常戴不住、大家都戴也會不夠」

Omicron來勢洶洶,國外感染科專家紛紛示警「一般口罩不夠用要戴N95口罩?」今在疫情記者會中針對記者提問此事,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表示,目前日常生活不用戴到N95口罩,應該留給觸碰到高風險場域的人。

日期:2022-01-12

職場生活

生病教我的事》「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不抽菸、愛運動...51歲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日期:2021-10-15

職場生活

用創新當傳統 他用15%法則打造3M

一九四○年十月十二日,威廉.麥克奈特寫下一張備忘錄,他要在3M成立「創新部門」。給員工自由運用十五%工作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得到的回饋是無窮的創意。

日期:2021-09-22

職場生活

「外科口罩」難阻COVID-19感染 防護率僅10%...原因曝光!最新研究:這2款更有效

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除了原始病毒株,傳染力更強大的變異株也來攪局,讓整體疫情更加嚴峻;自爆發1年多以來,各國無不祭出口罩令,為的就是要防病毒入侵。不過,近來有最新研究顯示,大家最常戴的「外科口罩」,對新冠肺炎的防護力竟然只有10%,原因出在於一種「細懸浮微粒上」;對此,專家也建議另2款口罩能更有效阻隔病毒。

日期:2021-08-23

全台防疫報導

「戰友們,謝謝你」護理師曝檢疫日常 動人自創曲網路瘋傳

自台灣本土疫情爆發以來,除了配合防疫政策的國人,醫護人員的辛勞更是功不可沒!一名亞東醫院的護理師楊琇霓,在個人臉書上PO出自創的打氣歌曲,利用音樂緩緩道出這幾個月來,同仁們在檢疫所的日常,字字句句打動人心,也在網路上瘋傳。

日期: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