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8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投資理財

「日本郭台銘」要牽手鴻海攻電動車! 洽談在台設合資公司 2022年成立

鴻海(2317)下午宣布,將與旗下鴻華先進及全球最大微型精密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NIDEC),共同商討在台灣成立三方合資公司,主攻馬達電機系統及車用電機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鴻海、鴻華先進及日本電產將共同做相關評估及合同擬定,希望在今年12月前完成合資公司成立協議,並於2022年在台灣設立合資公司總部。這是繼鴻海上周三(14日)宣布,參與美國鋰金屬高能量密度電池公司SES(Solid Energy Systems)的PIPE增資案後,進軍電動車領域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跨國合作案。

日期:2021-07-21

產業時事

挾鴻海生產力用換電站滲透中、印兩大國 Gogoro讓地頭蛇帶路 揭海外插旗新戰略

Gogoro換電站打下台灣電動機車的能源補充市場,但它沒有停下腳步,馬上要走向海外!秉持「讓地頭蛇帶路」原則,結盟中、印巨擘,又找上代工龍頭鴻海,企圖將台灣電動二輪車生態系搬到國際。

日期:2021-07-21

產業時事

鴻海號召大家「打群架」 首次找上金融業! 今與中信金簽MOU 要成立100億台幣電動車基金

鴻海(2317)下午宣布,今天與中信金(2891)簽署合作備忘錄,要成立規模100億元台幣的新能源車產業基金,以及早投資國內外優質的相關業者,使台灣科技業與汽車業的產業鏈,得以成為全球電動車的領先群。這也是去年10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示要進軍電動車領域後,對外公開要牽手的第一宗金融業合作案。

日期:2021-07-16

產業時事

鴻海電動車10月亮相 年底在高雄上路! 攻國內EV市場 劉揚偉「這麼說」

鴻海(2317)旗下鴻華先進以MIH平台開發出的首款電動巴士「E BUS」,預定10月在今年度的鴻海科技日首度亮相,年底在高雄客運的營運路線開始試營運,2022年正式導入高雄客運。鴻華先進今(6)日與三地集團旗下的北基國際(8927)及高雄客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這項合作案將以鴻華先進打造E BUS出發,結合三地集團的在南台灣及台東的客運系統、充電設施佈局優勢,協助客運業者在經營節能減碳、提高營運效益,同時推廣國產化電動巴士與充電設施。這也意味,留著鴻海血統的第一款電動巴士,獲得高雄客運這第一家客戶,終於打開了國內市場。

日期:2021-07-06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麥克連】20210530精選個股:2H21獲利可期,基本面趨勢仍看俏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6-26

全台防疫報導

台灣代工美國疫苗遭疑政策髮夾彎?「時機成熟當然要努力談」 陳時中駁斥:我們什麼時候反對代工

台灣今(18)日不只有24萬劑莫德納疫苗運抵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午在立院證實,我方也正與美國洽談代工疫苗事宜,卻遭外界質疑政策髮夾彎,讓陳時中在下午疫情記者會微慍表示「我們什麼時候反對代工了?」

日期:2021-06-18

產業時事

臺印度AI海外科研中心》中正大學培育未來科研人才,跨境串聯資源,加速產業升級

臺灣與印度,一座小島、一方大國,一個以硬體製造實力稱霸全球,一個具備軟體研發創新優勢,透過中正大學「臺灣印度人工智慧海外科研中心」產生連結,串接資源、科技、熱情、在地,強強相加、互補互惠,搭建雙邊產官學研的平臺,培育未來人才,加速產業升級。

日期:2021-05-06

財經時事

鴻海拿Fisker大單!這家股價漲贏特斯拉的公司 創辦人是何方神聖?

「Fisker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要打破傳統汽車的藩籬。決定和鴻海公司攜手推動『Project 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2月24日,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集團與美國電動車品牌廠Fisker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預計未來每年鴻海與Fisker共同製造25萬輛電動車。

日期:2021-03-19

產業時事

鴻海拿Fisker大單!這家股價漲贏特斯拉的公司 創辦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Fisker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要打破傳統汽車的藩籬。決定和鴻海公司攜手推動『Project 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2月24日,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集團與美國電動車品牌廠Fisker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預計未來每年鴻海與Fisker共同製造25萬輛電動車。

日期:2021-03-03

產業時事

新秀出列》深蹲數十載 終獲歐系車廠點名青睞 量產進度超前寧德時代 固態電池廠輝能揭密

「汽車產業現在最重要在於電池,台灣在電池產業很可惜,我們應該來加強。」日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公開活動感嘆,占電動車整體成本近四成的電池,台灣沒有太多著墨。確實,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韓國LG、中國寧德時代、日本Panasonic盤踞近七成的市場,台灣似乎沒有角色。

日期: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