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49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職場生活

本土疫情狂燒家庭常備藥、物資清單大公開!輕症居家照護急上路有七症狀速送醫

今年四月中起,COVID-19本土個案每日以上千數字成長,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在政院報告時,以數學模式推估,月底有可能破萬例!在不拖垮有限的醫療量能下,最好的解方是落實輕症確診者的居家照護。

日期:2022-04-27

職場生活

2歲確診重症「病毒直接攻擊大腦」!台大醫示警:「腦炎」歐美少見、華人案例多,4症狀立刻送醫

國內首例染疫兒童出現重症,2 歲男童確診後,出現急性腦炎合併多重呼吸器官異常,病況相對嚴重緊急插管治療,引發家長擔憂認為兒童染疫不是都是輕症居多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分析:「香港近期報告看到同樣現象,染疫兒童突然出現腦炎,雖然在歐美沒有這樣狀況,代表可能在華人、東亞特別需要注意此現象。

日期:2022-04-18

職場生活

台灣首例5歲以下重症,家屬控昏迷求救沒人理!陳時中:各單位都是全力在做該做的事情

台灣出現了首例未滿5歲的兒童重症案例,且該案的家屬還控訴出現了求助無人理的狀況,導致小朋友都昏迷了才能送醫,還必須要插管治療,甚至忍痛簽下「放棄急救書」!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說明,能了解家屬著急的心情,也把1922的通報和後續的處理時程報告了一次,並表示「不論1922、地方衛生局、119也都是全力在做該做的事情。」

日期:2022-04-16

職場生活

林口長庚完成50例肺臟移植,存活率達世界水準!罕病導致雙肺破裂反覆氣胸「邊緣性捐贈肺」移植救命

罹罕病肺臟破壞嚴重,接受「邊緣性捐贈肺」,雙肺移植重獲新生。21歲的陳先生,3年前自越南來台工作,去年健檢時發現胸部X光異常,後來呼吸越來越不順,走路也開始會喘,至外院檢查確認罹患罕見肺疾–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造成雙側肺臟嚴重受損而導致雙側氣胸,接受雙側胸腔鏡手術後症狀雖有改善,但因肺臟破壞太嚴重,需使用高流量的氧氣及持續胸腔引流,因而無法出院,只有肺臟移植才是最後的希望。

日期:2022-03-22

職場生活

57歲吳淡如驚長20顆肺結節》除了追蹤還能做什麼?胸腔重症醫師:這樣做,4顆肺結節消失了

2022.03.17編按:知名主持人吳淡如昨(16)日在臉書透露,她自從7年前做斷層掃描在肺部發現20個肺結節後,每年都會到醫院做例行性的CT檢查,提醒人到中年都要記得去做健康檢查。 吳淡如回憶,7年前,母親一到醫院檢查就是第四期肺腺癌,當時醫生一聽,母親所有的姊妹都得過肺癌,馬上開單叫吳淡如去做斷層掃描,結果發現20個結節,還好都小於0.5公分。因為很難判斷,所以要定期追蹤,如果肺結節變大就有可能是癌症。 吳淡如本來以為每個人肺裡都有這麼多個結節,後來發現自己的確「高分」。「可能是小時候得過很多次肺炎,當然也有可能是壞東西,某些癌細胞在你免疫力好的時候是會休息的,你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大軍入侵⋯」 吳淡如表示,這7年來,年長的表親們發病比例很高,幾乎都是肺癌,他們未必有抽煙,也大多生活在好山好水的宜蘭,不能夠用空氣污染來解釋⋯這就是DNA的力量。 吳淡如最後說,如果這20個肺部的小白點給她什麼啟示的話,那就是現在她就算心情不好,時間也很短,為什麼呢?中醫的理論是心情不好很傷肺,為了保護自己的肺,吳淡如慢慢練就過2分鐘就變樂觀的本領。感謝這些小白點,它們讓她非常照顧自己,也很注意補充足夠營養,在乎免疫力。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在當下,有陽光就要享受。所謂的肺部結節,是指小於3公分之肺部陰影,很多民眾去做檢康檢查都會發現肺結節的蹤跡,肺部結節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有98%結節為良性結節,可能是良性腫瘤,或只是肺部過去發炎留下來的疤痕組織,而惡性結節的發生率僅1-2%,即是惡性腫瘤。早期肺癌的生長速度很慢,所以不必一照出有結節就很緊張、認為一定要開刀,通常會建議0.8公分以下的結節只要每半年追蹤一次、0.5公分以下一年追蹤一次。然而除了追蹤等待和切片開刀之外,還能做什麼嗎?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表示,其實很多結節本身是肺部卡住痰塊與污染顆粒,或者是肺部局部的小區域發炎,他分享一個獨門治療方式,成功讓病人4顆肺結節消失了。

日期:2022-03-17

職場生活

看懂台灣技術亮點 新武器 成功讓細菌無處可逃!

在人類與細菌的抗爭中,抗生素是人類的重要武器,但隨著超級細菌出現抗藥性,人類在這場戰役中節節敗退,超級細菌甚至被認為「不亞於恐怖主義」,不過好消息是:台灣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研發出一款「新武器」!

日期:2022-03-17

職場生活

「大仁哥」的真實故事,早期篩檢爭取治療先機

「癌症,對於現代人來說,可以說是『慢性病』,如果早期發現,控制得宜,即使罹患癌症也能度過相對健康的餘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

日期:2022-03-04

產業時事

專訪》邊境鬆綁,商務優先!陳時中:再不開放,不會餓死但經濟會倒退

新冠疫情肆虐兩年多,儘管全球染疫人數仍未顯著降溫,但隨著疫苗接種率提高,致死率和重症人數都相對低很多。2022年將是邊境大開放的一年,例如泰國、菲律賓等國家都已開放邊境管制,只要打滿兩劑疫苗,就可以免隔離入境。台灣貿易將面臨很多國家競爭,到底幾時才能解封?這是很多國人關心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1日接受《今周刊》專訪表示,早從Omicron病毒流行開始,就已看到解封轉機,台灣目前規劃先朝商務人士通盤性開放,因為如果再不開,今年下半年我們不是會餓死,是經濟會倒退。

日期:2022-02-14

職場生活

明金成52歲心肌梗塞、納豆41歲腦出血...一刻都不能等!醫師:17種症狀必須馬上去急診

編按:41歲男星納豆(林郁智)2022年因為腦出血,緊急住院做引流手術,消息一出讓外界相當震驚。而52歲導演明金成則因心肌梗塞,送至國泰醫院搶救不治,他在出事20天前才喜獲龍鳳雙胞胎,沒想到竟天人永隔。身體突然出現不適時,很多時候總讓人難以判斷是否該立即就醫,但往往出現急症時,身體給出的時間都是分秒必爭。前台大總醫師蒼藍鴿就曾為此在著作中特別整理,那些一刻都不能等,必須馬上去急診的症狀....

日期:2022-02-09

產業時事

Omicron輕症真沒關係?這大國死亡數超越Delta全球最慘… 研究揭「1類人」最易重症

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肆虐逾2年,期間更夾帶各種傳染力高的變異株,包括Alpha、Delta,直到目前最流行的Omicron。近來有諸多說法指向,即使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通常只是輕症如感冒一般,這種想法讓不少人的警戒心漸漸鬆懈;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染上Omicron真沒關係嗎?根據數據顯示,美國Omicron死亡病例已超越去年秋天Delta變異株疫情,不僅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更是全球之冠,也有最新研究發現,「特定族群」染疫後重症和不良預後機率明顯提升,不可不慎。

日期: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