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9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職場生活

「蕃茄鐘工作法」每25分鐘休息5分鐘...最大閱讀社群創辦人親身試驗:專注度有效延長至8小時

在學校考試、自學,甚或進入社會進修,總脫不了「學習」兩字,但在此之前,卻少有人「學習如何學習」,日本腦科學專家小沼勢矢不僅從腦科學角度建議學習方法,更進一步解說如何提升記憶力、克服惰性、激勵學習動機等,推薦人鄭俊德創辦華文世界最大的閱讀社群《閱讀人》,也結合自身經驗分享實際應用。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綠色療癒力辦等路下午茶 用 「園藝治療」推身心障礙服務

3月25日逢補班日,台灣厚道社會服務聯合會卻為了特教班孩子辦了一場下午茶,帶大家以「園藝治療」認識日常可栽培的天然香氛植物,遠離人工芳香劑,享受優雅療癒生活,同時讓外界認識如何透過「園藝治療」導入身心障礙服務。

日期:2023-03-25

職場生活

不是做賺錢的事,還有比擁有財富更重要的!崇友唐秋鈴助清寒學生培育人才:利他才是最大成就

打造台北101高速電梯、高鐵、捷運電梯等重大建設的崇友實業,近三年捐款幫助清寒學生,每人每學期5萬元獎學金,迄今有203位學子獲獎,核發超過1千萬。最特別的是,崇友不只提供獎學金,還有2天1夜的見面會,活動以設計思考為主軸,邀請兩位教授帶領學生,以人本為核心,學習創造力、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崇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唐秋鈴解釋:「除了獎學金,我們希望學生能突破自我、展現自信。」

日期:2023-03-07

產業時事

星雲大師荼毘出現25顆「珍珠舍利子」,驚人畫面曝光…曾說「我沒有舍利子」弟子親解有深意

今周刊編按: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2/5圓寂,享耆壽97歲。佛光山周一(2/13)上午為星雲大師舉行圓寂讚頌典禮,結束後進行「荼毘」(火葬),永久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佛光山周二(2/14)證實,星雲大師荼毘後燒出25顆大小不等的舍利子。不過,星雲大師生曾說過,自己沒有舍利子,弟子妙熙法師進一步解釋,舍利是梵語,在印度火葬後的骨灰都稱為舍利,最早指釋迦牟尼佛自行火化後遺留下的靈骨,後來也指高僧圓寂火化留下的遺骨,有的呈現結晶體,且形色各異。大師說,佛陀不標奇立異,一生示教利喜,要讓人明心見性,在生活中給予人間社會服務與關懷,不一定要人崇拜舍利。所以佛陀自己都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此大師認為,「我們不必太過強調舍利子的信仰,假如我們能在佛陀的舍利之外,懂得佛法的智慧、佛法的功用,了解佛法能讓我們安身立命,這許多的密行,比舍利子更為重要。」

日期:2023-02-14

產業時事

直播影片/星雲大師圓寂,弟子親解是「坐塔荼毘」不是「坐缸圓寂」成肉身佛…為何會說沒舍利子?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2/5圓寂,享耆壽97歲。周一(2/13)上午9時舉行星雲大師的圓寂讚頌典禮,結束後發引至台南市大仙寺「荼毘」,永久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藍綠政要皆到場弔唁,來自全球上萬信眾紛紛湧入佛光山送星雲最後一程。星雲大師法體真身封龕的坐龕,是考據佛經典故後,以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所設計,而涅槃塔運上車前,卻疑似因為尺寸沒有量好,過高卡住一度無法上車,所幸拆除部分零件後才順利運送,儀式也圓滿進行。星雲法師真身荼毘(火化)後,預計骨灰將帶回佛光山,永久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日前星雲大師移靈畫面曝光,一度被誤為要以「坐缸」處理法身,不過星雲弟子妙熙法師親自撰文澄清,大師法體真身坐入塔中,7日後荼毘火化,稱為「坐塔荼毘」,皆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並非外界所傳「坐缸圓寂」。(原文刊載於2023/2/10,更新時間為2023/2/13)

日期:2023-02-13

競爭力

把錢變成想要的樣子!領完年終想捐款助人?一次了解這5家你沒聽過「卻默默行善的團體」

過年領年終,除了為自己買喜歡的東西以外,想要捐款幫助弱勢族群可以去哪捐款呢?《今周刊》整理有募款需求、長期默默行善的團體,提供想盡份心力的你做參考。

日期:2023-01-09

職場生活

55歲提早退休,他花光積蓄只為上山「養蟲子」!一個台大教授,為什麼不顧家人反對也要當農夫?

一位退休的昆蟲系教授,和他的護理師妻子,買下了一個山頭,他們如何構築出夢想中的生態城堡?蜻蜓石的故事,將帶大家一窺他們從城市陀螺到山大王的奇幻人生。

日期:2022-12-22

產業時事

統一集團董事長 劍指亞洲全通路霸主 羅智先

當龍頭寶座被競爭者步步逼近時,原有霸主要如何捍衛自身地位?

日期:2022-12-14

安居好室 有願景的公益未來

熱血推動社宅環島 堅持居住品質安全安心

建築的價值展現在推動社會邁向進步,建築專業應為追求個體與社會福祉而努力。物價、房價雙漲之際,對許多弱勢族群來說,住的基本需求淪為奢求,為解決居住問題,政府力推社會住宅。2018年成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積極興辦社宅,目標2024年在全臺各地興辦6.9萬戶社會住宅,集結各專業規劃與品質堅持,兼顧安全、安心、健康與舒適,成就滿足居住需求、帶動地方建設與落實社會公益三贏。

日期:2022-10-31

產業時事

「1元客戶和VIP都要認真對待」!百年上海商銀遵創辦人理念,財富管理祭出「舒適」秘密武器

上海商業銀行於民國4年成立,創辦人陳光甫在創立這家銀行立下承諾,「設立銀行就是要服務社會、服務大衆,民眾只要有1塊錢就可以開戶」;因此,對上海商銀來說,不管是一般人或有錢人,都是積極服務的對象。

日期: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