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86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保險稅制

49歲二寶媽搶救9天不治,聯華食大火釀9死…國泰產為何理賠會破億?關鍵在老闆「投保決策」

國內食品製造大廠聯華食(1231)彰化廠,4/25清晨發生火警,週三(5/3)不幸又有一位傷者49歲許姓2寶媽離世,整起意外造成9人喪命、15人受傷的憾事。彰化醫院表示,4/25聯華火災當天送來的49歲許女士一度沒有呼吸心跳,經過搶救後恢復,但情況一直危急,在加護病房也一直沒有清醒。5/3上午許女病況危急,再經急救還是難以挽回,經家屬同意,由家屬於上午11點多帶回家中。本院盡力救治,對此深感遺憾與不捨。保險局清查有兩家產險公司承保,分別是第一產險承保商業火險,國泰產險承保僱主意外責任保險。對此,有產險業者表示,有關僱主意外責任險,一般雇主投保單一個人死亡為300萬元,聯華食則是每人死亡的理賠金額高達千萬元,由於這次死傷慘重,業者初估,光「僱主意外責任險」的總理賠金額恐破「億元」大關。(原文刊載於2023/4/27,更新時間為2023/5/3)

日期:2023-05-03

產業時事

親吐「不是台灣小吃害的」淡大交換生最新病況曝光 若誤食老鼠藥不斷出血怎辦?專家:切記自救3步驟

今周刊編按:澳洲一名24歲的澳洲昆士蘭大學生肖雷(Alex Shorey)來台當交換生,3月因誤食老鼠藥中毒命危,不過經北醫醫療團隊急救後,目前情況轉好穩定,4/28已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而該名交換生表示應該與台灣街頭小吃無關,但也不明白怎麼會接觸到老鼠藥。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表示,台灣的滅鼠藥成分以「抗凝血劑」居多,若是人誤食的話,也可能會發生出血症狀,建議盡速就醫治療。

日期:2023-04-29

產業時事

聯華食火災3人搶回一命,剩49歲的她還沒醒...母親心急:女兒工作認真孝順「加油撐過去」!

聯華食品彰化廠周二(4/25)上午發生重大火警,工廠內作業22名員工受困,警消於現場救出10人無生命跡象送醫(OHCA),其中7位傷重不治。根據彰化醫院最新搶救進展,從鬼門關救回的26歲陳男以及33歲菲籍女,周三(4/26)將做第二次高壓氧,意識清楚無生命危險,唯獨49歲許女目前以低溫療法搭配鎮定劑使用,但依舊沒清醒、尚未脫離險境。

日期:2023-04-26

產業時事

台大經濟系陳南光教授專文推薦《救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柏南克從決策者視角,回顧金融危機始末

本書由3 位作者所共同撰寫,他們是2008 年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之際,美國最重要的金融與經濟決策制定者。

日期:2023-04-25

產業時事

她病逝前戶頭只剩2千元,心繫老父留遺言請託好友:「爸爸記憶力退化,叫他記得要吃飯」…

中市霧峰85歲呂姓老翁今年初喪子、清明節前又喪女,54歲女兒臨終前仍心繫老父,遺言交代「叫爸爸要吃飯!」催淚,地方善心人士陳聖尉號召募款協助辦後事外,並籌募20萬元要助呂女完成遺願。市議員張芬郁16日前往探訪,要求社會局應研議協助無依長輩辦理財產信託頣養天年計畫。

日期:2023-04-16

產業時事

中共對台設27分鐘禁航區,9:36從甘肅酒泉發射衛星飛越北部外海!國防部:部分殘骸落警示區

國防部週日(4/16)表示,中共上午9點36分自甘肅酒泉發射衛星,其飛行軌道通過臺灣北部外海上空。國防部指出,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措施,均能掌握火箭發射狀況;部分火箭殘骸墜落臺灣北部外海警示區,對我國土安全未造成影響。

日期:2023-04-16

職場生活

在菲律賓辦「野戰醫院」、把X光機送進中東難民營 行醫40年 簡守信續走窮國義診救人路

行醫逾四十年,簡守信不只守在醫院,也走進東南亞、中東等國,把醫療曙光帶到貧苦百姓眼前。而他不只埋首於急救前線,更致力將醫療資源延續在當地,期盼人們能看見改變的希望。

日期:2023-04-12

職場生活

「原來人不是緩緩衰老的...」65歲陳文茜重病8年最沉痛體悟:得病一年老10歲「人生當捨就捨」

陳文茜數次與死亡擦身後的生命書寫:我想告訴天下所有的親愛的你們,人不是緩緩衰退的,一個疾病可以用一年老十歲的速度,甚至用逼著人快速墜向晚年的方式,直接通報你,歲月、回憶、曾經,尤其健康,多麼珍貴。

日期:2023-04-12

職場生活

急救做CPR只值幾百元「比按摩還便宜」...健保得花刀口,他籲每人少看1次病:整年省340億

「醫護人員幫民眾急救、做CPR,換算下來大概只值幾百元,比到你家旁邊的按摩店去按摩還便宜。」史上任期最長的前健保署長李伯璋用無奈的口吻道出台灣醫護面臨的惡劣環境。

日期:2023-04-10

產業時事

缺藥困境》短缺藥再增百餘種 基層藥局買不到 連替代藥也缺!30年最大藥荒三對策

今年初爆發的缺藥問題,至今仍未終結,近一個月內通報短缺的藥品再增上百種。未來如何「對症下藥」,增加國內藥品供應韌性,聽聽專家和學者怎麼說。

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