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83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全台防疫報導

台灣已開放商務客入境 何時輪到觀光旅遊團? 莊人祥:目前暫不考慮

台灣邊境檢疫目前為「7+7」,7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交通部長王國材今日表示,居家檢疫縮短天數目前有好幾個方案正在討論,會先做好開放親人接送等動線。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邊境開放,除防疫計程車外,是否開放親人接送或自駕,相關配套還在思考中。至於在開放商務客入境後,觀光旅遊團的部分,「現階段暫時不會思考」。

日期:2022-06-03

產業時事

造謠「顏色對了才拿得到藥」!北市府網軍抓到了⋯他稱發文為自身遭遇「是在抒發不滿」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赴議會總質詢,議員王閔生質疑,台北市政府有網軍在PTT上說謊、甚至造謠打綠,柯文哲下令調查,晚間北市資訊局發出新聞稿表示,經技術人員協助調閱紀錄,比對來源確認被指疑為網軍的,為財團法人台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林姓員工,同仁為個人行為,公務時間遂行私務,也將依規範懲處。

日期:2022-06-03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連日降!今109死、本土60042例 6/1起六都加開「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隨到隨打BN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一(5/30)公布國內新增分別為60042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09例死亡。另一方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3位新增的兒童重症個案,都有罹患腦炎或疑似腦炎的情形,不過好消息是,3名小朋友病況都已經好轉、出院。此外,有鑒於國內疫情尚未退燒,指揮中心也表示,全國戴口罩的防疫措施,繼續延長到6月底。

日期:2022-05-30

財經時事

我被居隔了沒錢領?這「3狀況」仍可領全薪!6成民眾憂影響工作進度:可勞資協商最佳模式

台灣本土疫情嚴重,快篩、防疫險、口罩等防疫商品,成為民眾抗疫必備。不過,調查顯示,比起染疫,有6成以上民眾更擔心被匡列影響工作;若非因公申請防疫隔離假,僅有8%企業會提供全薪,無薪則占逾6成。

日期:2022-05-24

全台防疫報導

我快篩陽性了要去哪做PCR?北北基46個PCR篩檢站「線上預約」免排隊、地點一次看

有鑑於PCR採檢需求暴增,北市的社區篩檢站已由12處增至24處,新北也設置38處篩檢站提升篩檢能量,民眾快篩陽性後該去哪裡PCR核酸檢測呢?

日期:2022-05-24

全台防疫報導

兒童14重症就4死...併發腦炎遠比鄰國多,羅一鈞推估「恐怖數字」背後原因可能是這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一(5/23)公布國內新增66247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有2例是兒童,其中1人併發腦炎死亡。目前累計14例兒童重症,其中有6例腦炎、4例死亡,而最小個案是今日公布的1歲男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適逢週末,無法直接判斷疫情趨緩,不過確診數看起來沒有繼續上升,「目前為止疫情控制得宜」。

日期:2022-05-23

保險稅制

防疫保單之亂燒到金管會!退件引怒火、地標遭改名…究竟0+7、3+4爭議如何解?

防疫險保單之亂持續延燒!日前各壽險、產險公司宣布可接受數位健康證明,作為理賠文件後,相關放寬理賠的措施,似乎仍難以平息民眾不滿,而在今(17)日上路的0+7居家隔離條件放寬,也同步牽動防疫保單中的隔離理賠金。不只在理賠方面出現諸多爭議,連核保與否都成為關注焦點,甚至還在網路上引起一陣改名風潮,起因源自於有部份產險業者,日前在舊保單續約與否上出現爭議,富邦產險開出第一槍宣布將拒絕重複投保者,若已繳費也會寄發「婉拒承保通知書」,因此引發民眾怒火。

日期:2022-05-17

全台防疫報導

王必勝喊「雙北叫不動大型醫院」讓他人苦撐!侯友宜怒:我們最辛苦的時候,有誰給第一線鼓勵?

對於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昨日指出,台北和新北市府明顯叫不動地區醫院和大型教學醫院,新北市長侯友宜動怒稱,「我想請問總統、院長,在我們最辛苦的時候,有沒有給我們重災區的新北市醫護同仁最大的力量?反而CDC用這樣話語傷了我們第一線工作同仁的心,打擊了第一線醫護同仁」。

日期:2022-05-15

產業時事

5/12護師節,向您致敬!感染管制師-疫情下的防疫天使 長庚醫院進階培育,掌握疫情先機

今天是國際護師節,COVID-19疫情期間,醫院有一群人扮演極吃重角色,他們負責確保院內感染管制品質,並堅守住每位進出醫院的病人、家屬、訪客及所有員工的安全,他們就是疫情下醫院的中流砥柱—感染管制師。

日期:2022-05-12

全台防疫報導

「共存是妥協,但科學家從未放棄」亞東院長一席話感動無數人…如果你不幸確診該如何自處?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週一(5/9)記者會上,分享照護經驗時,一席話感動無數人、獲讚「真的很有智慧」,隨著本土疫情升溫,民眾對於何時該快篩、何時該做PCR,以及確診時該如何領藥,仍是一頭霧水。《今周刊》整理以下QA,帶你快速了解目前疫情政策,保護自己與身邊的親朋好友。

日期: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