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插管還是氣切?方便抽痰、不易感染的做法是它

插管還是氣切?方便抽痰、不易感染的做法是它

林芷揚

各式病症

林芷揚攝影

2018-05-08 17:57

家住新竹的71歲吳伯伯因肺部疾病進行手術,術後呼吸衰竭插管治療,因年紀大又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難以自主呼吸,因此一個月內三度拔管又插管。吳伯伯轉院至台北以後,醫師建議氣切,家屬卻陷入兩難。

吳伯伯轉院至台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醫師建議先做氣切,減少呼吸道阻力,改善口腔衛生,但家屬相當猶豫。

 

吳伯伯的女兒表示,刻板印象中,似乎是已經「沒辦法了」的患者才會氣切,因此一時間無法接受。

 

於是,護理長提供胸腔重症加護室製作的衛教資訊,讓吳伯伯的家屬了解氣切與插管的優缺點,家屬考慮三天後即同意氣切。

 

氣切減少不適感,患者可說話進食

 

氣切手術後,吳伯伯的嘴巴可以閉合,並以脣形表達想說的話,三天後就能下床活動,一週後脫離呼吸器,戴上發聲閥後可以說話、進食,家屬直呼「真的該早一點做氣切!」

 

台北榮總護理長廖淑貞表示,氣管插管的管子長達三十公分,穿過喉嚨插到氣管內,患者必須二十四小時張開嘴巴、無法吞口水、喉嚨會痛,連點頭、搖頭的動作也會因管子磨擦而疼痛。

 

另外,插管患者較容易累積口水和痰,感染機會較高,而且固定插管的管子須黏貼膠帶,也常因此造成臉部皮膚和口腔破皮。

 

 

相較之下,氣切的管子僅有五至八公分,而且可以吞口水、說話、進食,不舒服的程度較低,也因為管子小、阻力較小,之後脫離呼吸器比較容易。

 

上述案例吳伯伯的女兒也表示,原先爸爸插管時,常常需要抽痰但又抽不太出來,而且容易感染。氣切之後不但抽痰容易,爸爸只要用力咳嗽,就能把痰咳出來,家屬照顧也方便許多。

 

事實上,早期氣切可以降低非預期的氣管內管滑脫、減少鎮靜安眠藥物的使用、改善患者的舒適度並增加活動度。

 

氣切插管特性不同,諮詢醫師做好護理

 

廖淑貞護理長補充,一般來說,如果患者只是進行小手術而需要短期的機器輔助呼吸,可以選擇插管,但如果患者年紀大,又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且一至兩週內無法脫離呼吸器,則可以選擇氣切。不過每人病況不同,仍須諮詢醫師。

 

氣切手術約需十至二十分鐘,相當快速,但如同一般手術,也有麻醉、出血、感染的風險,出院返家後的傷口照顧也會影響感染機會。因此,氣切患者出院前應有妥善護理衛教。

 

延伸閱讀

臨終才發現,最對不起的是自己!送走癌末婆婆,德國媳婦體悟:善終就從現在開始

2019-10-13

不忍老公插管受苦,婦人哭問醫師怎麼辦...人生最後的期末考:我們約好,一定要好好告別

2019-09-12

不想被「插管」嗎?醫師這樣和長輩聊死亡,開心簽下預立意願書

2019-09-05

24小時手機不關機,生命最後他永遠都在!安寧醫師許禮安:我不怕麻煩,我只怕你受苦

2019-09-05

中年後接連送走父母兄姐,終於學會面對死亡...廖玉蕙:人生苦短,你還要花時間冷戰?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