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訓練,是公司人資、企業常頭疼的問題。若課程安排不好,不但員工抱怨,具體成效又很難評估。如果組織裡的團隊成員又都是世界級的優秀人才,企業還能開什麼樣的培訓幫助他們開創更多產值?
極力倡導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認為,在愈趨複雜、多變的世界裡,組織應更扁平化、懂彈性應變、成員願意投入終生學習、促使團隊不斷自我改進,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發展適應環境的能力。Google就是學習型組織的最佳實例。
但不論是教育訓練的課程規畫,還是教育課程的方式(面對面、遠距、自學、團體課等),要讓這群優秀的人才對上課的內容信服、覺得有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Google前資深人資長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表示,學習方式因人而異,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但是開的課程和內容要讓Google人願意捧場,「最好的老師就在自家辦公室裡。」
Google人互學會:同事就是你的老師
《Google超級用人學》提及,Google內部有「Google人互學會」(Googler2Googler,簡稱G2G),大家各自發揮所長,主動傳授知識給其他同事。
只要Google人想開課教人,主動公告課程時間、地點,有興趣的同事就能報名參加。像是被Google人稱「職涯大師」的貝基‧卡頓(Becky Cotton),她在線上支付團隊工作時,寫信給大家,說會撥出固定時間,提供職涯發展的意見,歡迎大家來找她。後來需求愈來愈多,其他人也跳下來加入職涯大師的陣容,2013年服務超過千人。曾有Google人回饋:「要不是卡頓,我可能已經離開Google了。」
2013年,Google共有近3000位G2G講師,開了2002堂各式各樣的課,像是 CSI(Creative Skills for Innovation,創新用的創意技巧)、跳舞課、繳稅課、進階談判課(邀請華頓商學院教授擔任講師)、個人理財課、超級英雄玩樂課(給有小孩的員工上的父母成長課程)、資料視覺化課、程式語言入門課、行銷學院(與華頓商學院一起開辦)、養蜂課(養殖的蜜蜂直接放在員工餐廳供大家享用) 等等,五花八門的課已有超過2萬1000人受惠。而且,有些課程辦過一次以上,有些課程的講師不只一個,大多數員工上過的課程不只一種,出席人次超過11萬人。
G2G的許多課程雖然看似和工作無直接相關,但能讓大家轉換心情、跳脫工作思維,或許還能從不同領域中激發創意,讓工作更見成果。重要的是,課程的設計方式,讓Google人彼此教學相長、傳授經驗,不但為公司節省經費(省去向外找講師的鐘點費),還能創造大家互相幫助的精神。
向有實戰經驗同事取經,教學內容更貼切、實用
即便是較為嚴肅的教育訓練,找自家員工擔任講師比向外找好。
博克認為,每家公司的細節與竅門不盡相同,無法一體適用;一個人在A公司有大好的成績,換到B公司很少能有同樣表現。所以如果你想要付錢讓業務去參加昂貴的銷售技巧座談會,可以打消念頭了,因為台上講師賣的是別家產品,講得再賣力,對你的員工來說也不見得適用。
請公司裡業績最好的業務傳授銷售技巧給其他同事,好處是他的業績優於公司其他業務人員,所以有說服力。再者,對受訓同仁而言,能向有實戰經驗的老鳥取經,效果遠遠大於跟學者、專業教練或顧問上課。
學者與專業教練往往懂理論,知道該怎麼做,卻不一定有實際經驗。而顧問常常只有粗淺的第三手知識,不是參考另一位顧問的學習報告,就是根據自己服務客戶的心得,並非切身的長期經驗。向有經驗的人學習,他們能回答更深入的問題、舉最新、最切身的例證,還能隨時能提供回饋,這些都是花錢買不到的。
Google正念課教紓壓,廣受忙碌矽谷人歡迎
Google內部課程這麼多,到目前執行下來,有一課不但受到內部推崇,甚至還引領一陣風潮,讓其他公司也想引進。但這堂課卻不是教你工作技巧,而是一堂減壓課,也就是「正念課」。
Google內部有一個團體「gPause」,是用Google的g,加上暫停(pause),合在一起的意思而取名,希望忙碌的Google人有時能給自己暫時停下腳步的時間,透過正念冥想,紓解壓力。曾有員工說:「(自從參與這個團體後)現在變得能充分專注在自己的人生和工作。」
這門課是Google第107位員工陳一鳴,在2000~2008年間任職行動搜尋團隊時推動。曾在美國和新加坡擔任工程師多年,深知在Google工作的壓力,於是他開了一門「尋找內心關鍵字」課程,推廣正念原則,希望同事們能調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