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有高科技中的高科技之稱,卻是半路出家的瑞耘呂學恒綻放光芒的天堂;靠主力產品「晶圓夾持環」攻下全球二五%市占,讓應材主動合作,他是如何做到的?
確實,瑞耘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一.二九億元,稅後淨利八六五.九萬元,每股稅後純益○.三元,營收、獲利、每股稅後純益三降,其中最慘的是獲利,下跌近七成。這時絕非最好的上櫃時機,但呂學恒並不在意,他說:「明年亞太半導體市場動能強勁,相信公司有很大成長空間。」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數據也顯示,一七年半導體設備產值將達四一一億美元,年成長一一%,台灣仍是全球最大買家,明年資本支出上看百億美元。
公司因此對後市樂觀,瑞耘承銷券商國泰證券資深副總經理廖鴻輝說,受上半年不景氣影響,半導體廠資本支出遞延造成瑞耘業績不佳,技術雖優,仍需布局兩三年,才有機會站穩市場。
不過,台積電十奈米廠持續增建,需要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簡稱應材)供貨,作為應材供應商的瑞耘業績可期。
瑞耘是資本額不到三億元、員工僅百人的小蝦米,卻一度以單一耗材拿下全球售後服務市場二五%市占,甚至攜手競爭對手應材,拿下世界半導體設備供應鏈門票,它究竟如何做到的?
接合專利 讓主力產品大賣
二十五年前,專攻製造工程碩士的呂學恒,從美國返台,看準台灣汽車市場蓬勃,第一份工作就是發揮機械研發專業,在菱光機械工業擔任設計部經理,協助研發出自動停車塔。
但七年後,停車設備產品附加價值下滑,剛好台灣半導體產業剛進入八吋晶圓時代,替代性零件市場逐漸浮現商機,呂學恒就這樣誤打誤撞進了半導體設備業。
一九九八年,呂學恒以三百萬元創立瑞耘,開始代理半導體蝕刻製程設備零組件。而後為了確實掌握產品問題,逐步轉型為製造商。
二○○二年,瑞耘開始在化學機械研磨及蝕刻設備耗材嶄露頭角,有能力出貨給當時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的新加坡特許半導體。
當時,鴻海旗下的沛鑫半導體(現為京鼎半導體)替應材代工,正四處尋找技術轉移廠商,呂學恒立刻答應技轉蝕刻與鍍膜等零組件加工製程技術。這一紙技轉合約,讓半路出家的呂學恒豁然開朗、推敲出應材設計的邏輯、工程及規範。
呂學恒選定化學機械研磨製程耗材「晶圓夾持環」研發接合專利,降低產品零件脫離風險,在售後服務市場無往不利,台積電、聯電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等,都是瑞耘客戶。一一年,應材主動與瑞耘敲定代工合約,從競爭轉合作,一三年瑞耘成為應材在台首家認證商。
關鍵技術 如皇冠上的鑽石
應材認證如同半導體設備的米其林,讓瑞耘產品可滲透至過去難以打進的英特爾、三星等大廠;目前瑞耘透過應材出貨至全球的夾持環市占率約七%,是應材夾持環最大供應商。
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葉錦清指出,台灣半導體前段設備自給率不到一○%,進入門檻高,而瑞耘產品線不乏台灣半導體前段設備高階技術門檻零組件,這是台灣小廠透過售後服務市場站穩市場地位後,切入國際供應鏈的最佳路徑。
瑞耘未來還計畫擴大「靜電吸盤」產品。據法人研究報告指出,靜電吸盤每年產值約十億美元,毛利率達七○%,全球僅日本大廠有出貨能力。
應材高層曾比喻,靜電吸盤之於半導體設備,等同英國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鑽石。對呂學恒來說,出貨靜電吸盤,就能吸引全球注意到瑞耘的技術水準。
雖然靜電吸盤目前占首季營收僅二.二%,但呂學恒有信心第四季通過認證、明後年大幅貢獻營收,為業績帶來新活水。呂學恒表示,「希望瑞耘給客戶的價值超越OEM(代工生產),邁向ODM(設計製造)。」
呂學恒
出生:1962年
現職:董事長、總經理
經歷:菱光機械工業設計部經理
學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製造工程碩士、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士
瑞耘科技
成 立:1998年
員工數:105人
資本額:2.87億元
2015年營收、稅後淨利、EPS:3.21億元、5651.7萬元、1.97元
2016上半年營收、稅後淨利、EPS:1.29億元、865.9萬元、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