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雷艦弊案愈演愈烈,還牽扯出國防部、官股銀行與業界層層的共犯結構,這起弊案除了凸顯軍方荒腔走板的採購流程,過程中的疑點怪象更是罄竹難書。
一艘遲遲尚未完工的軍艦,一樁總價近三百五十億元的軍購案(含二百億元的聯貸),導致三位官股行庫董事長被撤換下台,不僅創下國內金融圈首例,且在風暴持續向上延燒之際,宛如八點檔連續劇般的獵雷艦採購弊案,未來恐將咎責更多官員下台,甚至牽動二○一八年地方選舉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重慶南路上的第一金控總部舉辦董事長交接儀式,接替前董座蔡慶年位子的,是曾任第一金總經理的董瑞斌,這次回鍋救火,他自嘲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未來咎責與善後要同步進行,現場氣氛凝重,排排坐的第一金高階主管,臉上毫無笑容。
這樁荒謬劇,從最初設定採購條件開始就變了調,之後一路發展的每個環節,充滿放水、護航的鑿痕,軍方、為官者即使看到慶富造艦每一個環節發出的警訊,都漠視而不作為,導致如今讓全民深惡痛絕的大弊案。
荒謬一:投標條件漏洞百出
「投標廠商財力證明從標金的十分之一降低至二百分之一,是讓慶富順利拿下獵雷艦的關鍵。」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指出。
二○一三年,獵雷艦第一次公開招標,根據《採購法》規定,投標廠商具備財力應為標金的十分之一,以獵雷艦案的標金為近三百五十億元推算,廠商應具備三十五億元財力,但該案招標文件最後卻將條件放寬為二百分之一,換句話說,具備一.七六億元財力的公司,即可參與投標。
一位曾負責國營機構設備採購的基層主管透露,「獵雷艦決標金額屬於巨額採購,基層人員無權降低廠商投標資格,能一口氣從十分之一門檻降至二百分之一,一定要歷經層層主管簽核才能過關,當初主辦機關最後核定主管是誰,其實都查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