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中鼎工程是頭「大肥羊」P.38

中鼎工程是頭「大肥羊」P.38

民進黨立委與中技社之間,因為經營權的問題,引爆中鼎工程有「假外資」爭議!讓沈寂多時的中鼎,又再度受到關注。立委還將矛頭指向持有中鼎三成股權的大股東中技社,民進黨立委罵得頭頭是道,中技社也反駁得條條有理,兩者的說法似乎陷入一場羅生門,這場大戰,似乎直指被視為「五星級大肥缺」的中技社董事會才是台面下第一線的戰場。

五月二十三日,民進黨同屬正義連線的立委杜文卿、謝明源等召開記者會指稱,由國營事業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中技社董事長劉維德,與中技社轉投資的上市公司中鼎工程董事長余俊彥等人,在新加坡成立福鼎管理公司,以「假外資」的手法,企圖掌握每年營業額達千億元台幣的中鼎工程多數董事席次,讓中鼎脫離經濟部的控制,達到「掏空」國家資產的目的。


外資持有中鼎張數激增──引來掏空資產強烈質疑

隔日,中技社則發布新聞稿指出,「有少數居心不良者借知名人士之名義,干預本社董事會之運作,影響部分董事杯葛董事會,以達其染指中技社之目的。」雙方各執一詞的說法讓事情真相更加模糊,究竟劉維德等人是否有掏空中鼎工程資產的可能?若缺乏證據,則立委們突如其來的指控又隱含了什麼樣的內幕?

根據杜文卿等人表示,去年中鼎工程的每股稅後純益只有一.四元,但卻出現外資大量購入股票,自今年二月中旬以來,外資持有中鼎的張數,從七百多張增加到六萬多張,比率從零增加到十一%,因此懷疑余俊彥等人透過子公司福鼎以「假外資」的方式,企圖逐步拿下中鼎的經營權。

面對立委的指控,余俊彥表示,跟其他工程公司比較,在去年不景氣的狀況下,中鼎去年的每股純益其實算不差,尤其是前幾年中鼎在東南亞有不少投資,股價相當程度也受到金融風暴的拖累,最近營運轉好,因此被外資看好並不讓人意外。

而多次提到的福鼎投資公司,余俊彥則表示,福鼎並非中鼎的子公司,而是有點類似以「員工入股」的概念,由中鼎員工以年終紅利集資,在百慕達登記成立「福鼎管理公司」,並非立委所言於新加坡設立。福鼎在最初設立時就與員工約定,由福鼎代為購買的中鼎股票,在員工仍於中鼎任職的期間內都不能買賣,因此沒有炒股、護盤的問題。至於會選在百慕達登記,余俊彥解釋,是因為當地的公司法規定較為寬鬆,可以容許資本額度變動。


福鼎資本額三千萬元──只是員工入股模式

余俊彥說,福鼎目前登記的資本額為三千萬元,是去年底由一百八十二位員工自願加入集資的,這些錢全數持有中鼎股份只佔○.四五%,並非如立委所言,透過摩根士丹利或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外資企圖掌握公司。而且類似「員工入股」概念成立其他公司的做法,台灣許多上市企業也行之有年。

雙方各有說法,但根據中鼎的財報顯示,資本額五十四億元的中鼎工程去年營業收入為一○九億元,與立委指稱的千億元台幣有極大的落差,就九十年度第一季與九十一年度第一季財報來看,現金增資皆維持在十一億元左右,現金持有量沒有太多變動,中鼎工程的資產似乎沒有被掏空的現象。

根據中技社的年報顯示,民國四十八年成立時只有四十五萬元資產的中技社,自六十八年轉投資成立中鼎工程之後,因投資中鼎收入穩定,目前資產已經成長到三十六億元,其中七成左右都是中鼎的股票,而流動資產也保持在五億元以上,就如同性質類似的生產力中心或是資策會等財團法人,擁有的資源相當豐富。

中技社最初即由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中油、台電等二十三家公民營公司捐助成立,長期以來,官方色彩濃厚,經濟部方面雖未直接指派董事長及董監事,但中技社董事長向來對官方推薦的董監事人選接受度相當高,一直是國民黨政權得以安插人馬的位子之一。

二○○○年政權輪替,當年中技社董監事改選就遇上「大地震」,二十一名董事就換掉了十四名,並且也傳出當時的經濟部長林信義與工業局長施顏祥曾經「勸退」現任董事長劉維德,而希望由當時任台科大校長的劉清田接替,後來「勸退」未果。

今年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夕,又傳出綠營中有人看不下去中技社始終穩若泰山而重燃希望,從四月底至今,強力運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讓董事會連續流了兩次會,然後在差不多的時間點爆出中鼎被掏空的新聞,相當程度地讓中技社與中鼎工程感受到了壓力。


中技社變色待觀察

而且這股壓力還真不小,經過四十幾年與官方的密切關係,中技社現在極力想要撇清官方色彩過重的形象,去年還出資委請律師研究財團法人相關法制專書,並打算藉由修法提案,扭轉「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須受到政府控管的既定印象,以擺脫各路人馬不時攀親帶故的介入動作。

據了解,民進黨部分人士對於中技社長期被「非同路人」把持十分不滿,因此「於公於私」,不少人都有打算在適當的時候出手。而根據側面理解,這次出手的動作,現為中技社董事、考試委員的郭光雄,與民進黨的幕後金主陳水圖都被傳出牽涉其中,立委杜文卿等人則與陳水圖關係也相當不錯,不過陳水圖本人卻否認知悉此事。

目前台面上的動作雖然已經暫時停歇,不過多位中技社董事面對此事實態度依舊十分低調,並且表示不願介入任何鬥爭之中,而相關人馬的施壓動作並沒有停止,未來中技社是否會在持續的明爭暗鬥中「變色」,還待觀察。

延伸閱讀

「百年一遇」海溝型地震上次在1920年!台北恐搖3分鐘比921慘、大樓倒得徹底…學者揭可怕之處

2024-04-23

國巨旗下智寶、凱美合併 搶攻5G、車載與物聯網商機

2019-03-13

公公過世她做了「1件事」拿到政府最高「近10萬補助」 勞保局提醒:還得符合這資格

2024-04-09

上市櫃更名潮/和鑫→精金科技…從AMOLED產品出發,將朝IT、工控、車載等多元化發展

2023-09-20

一個決定,讓它坐穩軍工筆電最大軟板供應商 轉型利基產品有成 圓裕下一步進攻電動車

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