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體育報不堪經年虧損後,已初步決定四月一日起停刊。五年前,在外界多持保留態度下,宏國集團硬將大成體育報獨立發行,如今,在母企業財務吃緊,報紙又找不出自力更生的活路下,停刊恐怕早已是命定之事,縱有百般的理想,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體育報是給林董看爽的?
這一年多來宏國的瘦身,正如同三月二十七日大成報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大成體育報存續問題,即使停刊日迫在眉睫,討論了三個多小時,最後仍是「沒有決定的決定」,問題還是丟回給董事長林謝罕見決定,而什麼都下不了決定的結果,債務愈滾愈大,旗下一家家企業逐一亮起了紅燈。
而大成報,特別是獨立發行後的大成體育報,從外界的觀點,原本就是愛球成癡、並積極促成中華職籃成立的宏國集團老二林鴻道支持下的產物。這種出自資方意志力而生的報紙,有人為林鴻道推廣運動的苦心拍手,但也有人以「給林董仔看爽」的論調看待體育報的誕生。但無論如何,在去年十一月七日,林鴻道向現實低頭,宣布宏國集團不再經營宏國象隊後,幾乎已注定了大成體育報的命運。
早在去年宏國集團規畫債務瘦身計畫時,大成報便進行內部檢討,年年賠錢的體育報,即是被列為「開刀」名單中的一員;只不過當時林老闆並不正式放棄宏國象,且體育報內仍有許多人期待景氣反轉,對未來仍存希望而不願放棄,因此,大成體育報才由開刀邊緣變成「留校察看」。只不過「北風北絕地大反攻」的期望,仍難敵廣告量再萎縮,再怎麼萬般不捨,也得提前下桌。
不過,體育報的停刊,單歸咎於宏國集團的棄守,對林鴻道來講,似乎也有失公平,畢竟一個企業家願意燒錢養球隊、辦體育報,其推廣體育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
社方偏重影劇報忽視體育報
但國內由於運動人口不足,加上經濟不景氣,影響到企業主的廣告預算,大成體育報這些年來的廣告業務量,每個月一直在三、四百萬元間低檔震盪,根本無法支應每個月數千萬元的營運成本。若不是影劇報每個月拿出兩、三千萬元貼補,加上林鴻道硬挺,大成體育報老早就給休了。
體育報的虧損,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對體育報的員工來講,這種殘酷的結果,卻頗有非戰之罪的遺憾,國內運動風氣不盛,根本不具備支持專業體育媒體生存的空間,大老闆們的「體育春秋大夢」,是噩夢,不是美夢。
以有線電視台為例, 當時為了職業棒球、籃球的轉播,包括 TVBS、緯來及東森,競相成立體育專業頻道,甚至還為了轉播權利金而搶破頭。不過,這樣的榮景,在職業運動不敵大環境的不景氣,觀眾與贊助廠商急速萎縮下,也讓依附職業運動而生的體育專業頻道受到衝擊,因此,到現今只剩緯來體育台苦撐待變。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雜誌上。職棒最盛行的年代,以職棒為號召的專業雜誌,連同各球團的專屬雜誌,少說也有十數本,不過,當激情過後,球迷漸漸離開球場的同時,專業棒球雜誌也一本本從書架上消失,到了今天,僅剩下《職棒雜誌》、《中華職棒》等兩、三本雜誌繼續撐著。
因此,對大成體育報來講,雖然除了體育新聞、國內外職棒、職籃消息之外,也盡量開發其他專業運動報導題材,不過,萬般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饋,掌聲之外,生存是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另外,對大成體育報員工來講,多年來社方策略上偏重影劇報,也影響到體育報發展空間。
陳啟家一手拉拔影劇報
大成體育報員工指出,表面上雖然體育報和影劇報都是屬於大成報文化事業底下的事業體,發行人與社長都是由陳啟家掛名,但只要待過大成報的人,都會很清楚地知道,影劇報才是社方心中的主流與最愛,體育報,甚至是更早之前的體育版,不過是做給大老闆林鴻道看的。
這些年來一手建立起大成報影劇江山的陳啟家,在新聞界的輩分相當高,與台視前董事長石永貴、傳播學者潘家慶、鄭貞銘等,都是政大新聞系四十八年畢業的同班同學。而陳啟家到大成報之前,是民生報的總編輯,更早之前則在《你我他》雜誌服務,因此,他的興趣與專業都在影劇新聞上。
過去在民生報任職期間,陳啟家為民生報開創了綜合性報紙以外的生存空間,不過,聯合報系的文化,卻無法讓他在影劇新聞上盡情發揮,因此,由民生報率領嫡系人馬轉戰大成報後,陳啟家便將其辦報理念展現在大成報上。
在資方的授權下,陳啟家逐步將大成報轉型,並透過版面調整與輔導轉業雙管齊下的策略,把他心目中認為最優秀的記者、編輯,都納編到影劇版;相對之下,大老闆所重視的體育版,甚至是體育版之前的房地產版,比起影劇版人馬,不但在社內顯得人微言輕,考績評比也不如影劇版員工,資源更形有限。
這些年來,大成體育報對大成報事業或大成影劇報來講,一直是沉重而痛苦的負荷,能撐到今天,可說是仰賴林鴻道的意志力,不過,今天在林鴻道本身自顧無暇的情況下,大成體育報也只得無奈地走上停刊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