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2021年:樂觀面對全新時代的開始

2021年:樂觀面對全新時代的開始

COVID-19影響持續延燒,包括疫苗研發、病毒變種等問題,同時間拜登當選美國新任領導人,改變美國政策方針,並重新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以上關鍵事件將為2021年帶來什麼影響?面對瞬息萬變的前景,一起與M&G 投資部門的四位專家,探討未來一年的挑戰和機遇。

此次2021展望論壇與會人士包括以下專家,針對未來趨勢發展,提供投資人資產規劃上重要借鏡。

  • Jim Leaviss,CIO, Public Fixed Income 李維斯  投資長/公共固定收益部

  • Maria Municchi, Fund Manager, Multi Asset 茉里奇  基金經理人/多重資產部

  • Randeep Somel, Fund Manager,Equities(Climate Solutions)桑默  基金經理人/股票投資部

  • Alex Araujo,Fund Manager,Equities (Global Listed Infrastructure)阿拉喬  基金經理人/股票投資部

 

 

Q:拜登雖勝選,但沒有引起所謂的「藍色浪潮」,新政府施政會不會因此在立法部門受到掣肘?

 

Randeep:市場對於美國大選塵埃落定,抱持正面的看法。白宮、眾議院民主黨掌握,參議院多數在共和黨手裡,共和黨會扮演牽制角色,但拜登在國會歷練(大多時間在參議院)已經有47年,也曾經排除兩黨岐見,順利讓法案通過。拜登應該了解,跟共和黨合作的重要,這樣對他的執政才有利。

 

Q:最近全球共同推動氣候變遷運動,你的看法?

 

Maria:美國對於氣候變遷的態度,已經開始不一樣了,這是拜登政見的核心。返回巴黎氣候協定,已經是首要完成項目。美國將回到跟其他國家一致的道路上,例如,歐洲國家已經將對付氣候變遷,放到首要的位置。目前的危機,凸顯了美國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老年化的人口及環境與社會的變遷。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在這樣環境下,更顯重要。

 

新冠疫情凸顯公司經營必須要更有效率也必須更有韌性。政府支出在可見未來,應該還是會持續,但在花錢同時,有一個核心觀念必須貫徹,就是環境社會正義(environmental social justice)。不只是要推動改變,更是確保整體社會都將因此受益。

 

Randeep:就像我們剛討論的,拜登執政需要立法部門的支持,但其實,總統權力很大,可以跳過參議院,就進行很多決策。根據科學基礎進行決策,是拜登政府第一項改變白宮做事的重點。在前國務卿凱利(John Kerry)的領導下,白宮已經確定了56個有關氣候政策的改革方案,這些都不需要經過國會通過。

 

至於中國,習近平在九月,在巴黎協定的框架下,已經確定加大力道推行環境相關的政策。中國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就會到達高峰,之後逐漸下降,2060年將達到碳中和。同時在2035年停止核發純燃油汽車執照,讓中國最大的碳排放來源對環境的衝擊,可以因此減輕。擴大投資乾淨能源,勢必無法避免。電池技術及再生燃料,例如:氫能源,都是在重點項目中。

 

Q:疫情控制及之後的大型財政刺激,會對基礎建設產生怎樣的改變?

 

Alex:基礎建設當然是經濟復甦的核心,以美國狀況來說,我對此還滿有信心,因為美國新政府願意把錢花在基礎建設,這大概是兩黨少唯一有共識的主題。當然在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多少還是會碰到阻礙。但我想大部份的共和黨參議員,都想透過基礎建設,貢獻選區經濟,疫後若要重建,基礎建設一定是重要核心。有些建設是在地方政府層次,但有好幾項都是聯邦政府層級。在倡導綠色復甦的歐洲,就像Maria說的,許多對抗氣候變遷的方案都因此醞釀而生。

 

Q:你認為各種資產的價值,在未來會如何轉變?

 

Jim:以市場普遍認為零風險的美國公債來說,今年殖利率一度低到0.5%,之後逐漸爬升。 許多投資銀行預測,2021年殖利率會衝高。我不同意。我認為通膨速度一定是緩慢、漸進的。因疫情造成的高失業率及通貨緊縮,使得薪資趨動的通膨,在可見的未來,不太可能發生。但有些商品,因為疫情供給不足,確實讓價格越來越高。但總體來看,美國公債殖利率要大幅攀升的機率,仍然不高。希望這對其他商品市場是個好消息。

 

Q:基礎建設產業一直與公債殖利率起伏保持關係,低殖利率的影響對於基礎建設產業,會到什麼程度?

 

Alex:基礎建設方面,我們大多投資股票及一些成長性資產,隨著疫情趨緩,經濟活動一定變高,利率會慢慢回升,這種狀況,我們最是歡迎。基礎建設產業,其中一個特性就是會隨著景氣循環,產生現金,這些公司的殖利率,也比其他產業高,不論景氣如何,就算利率降到0甚至負利率,基礎建設產業,都會產生現金收入。這當然是保守的看法,我們依然認為,未來景氣會隨著經濟 活動增加、政府刺激政策,產生更多的現金。

 

Q:隨著疫苗問世,市場上對於價值型投資及成長型投資,好像開始有了轉變,你們怎麼看這兩種投資類型的榮枯?

 

Maria:過去十年來,這兩種投資方式的差距,好像一直擴大,不過我覺得,有一些結構性已經發生改變,差距已經逐漸在縮小。價值型公司對於市場的好消息,股價反應的狀況,似乎比之前明顯。不過,價值型投資類股,在今年三月之後的回升中,確實比較落後。銀行股,就還有長路要走,但如果疫苗對疫情確實產生控制,我覺得這樣的類股或公司,獲利的力道就能回升,只要情況轉變,我覺得它們現在隨時可以起跑。

 

Q:不同區域的股市,會有不同的反應?驅動的力量是甚麼?

 

Randeep:因為疫情,已經改變我們每天作息的方式。生活已經大量數位化,這部分美國確實居主宰地位,價值型股票確實落後。就我們評估,成長型股票的漲勢,已經超過我們的預期。時間久一點,其他產業的股價就會跟上,雖然以現在來看有點難度。我們當然還是關注美國,但美股相較其他地區,價格高出不少。雖然不論疫情如何,高科技股應該還是會往上走,但現在應該慢慢獲利了結。歐洲股票現在確實落後,但我們著眼的,是歐洲公司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我們關注有全球布局的公司,也會將注意力放在有成長潛力的區域。

 

Q:投資人對於2021年應該保持樂觀?

 

Jim:我覺得2021年有很多讓人樂觀的事會發生,只要疫苗證明有效,在某一個程度上,明年中,我們就應該可以回復到接近以前正常的生活,包括旅遊、貿易及就業。身為一個債券投資人,我關心: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創傷會持續多久?勞動力能回到工作崗位上?或者,長期失業還是會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負擔?這些問題的答案,會決定未來殖利率的走向及資產價值是否能順利回升。

 

總結來說,2021年將有更多樂觀事件持續發生,持續的投資靈活性和風險分散對投資者至關重要。更多投資市場脈動與基金訊息,請進一步前往網站查探:https://pse.is/3belzu

 

本文作者介紹:

 

Jim Leaviss(M&G固定收益部–投資長)

  • 業界經驗豐富約28年,自1997年起加入有“英國共同基金之父” 之稱的主動型資產管理M&G投資公司。
  • 目前擔任M&G固定收益部門投資長,領導團隊並主要職掌於投資項目橫跨投資級與高收益債券市場,以及政府債和新興市場債。

 

Maria Municchi茉里奇(M&G基金經理人,多重資產部)

  • 2009年加入M&G投資公司,於多重資產與可轉換商品小組擔任投資服務經理;在2017年1月加入多重資產管理部門,目前負責多重資產永續投資策略操作。
  • 擁有國際管理和經濟系理學碩士學位以及特許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認證。

 

Randeep Somel 桑默 (M&G基金經理人,股票投資部)

  • 2019年8月加入M&G擔任助理基金經理人,負責M&G全球精選基金、泛歐精選基金以及收益優化基金策略。
  • 2005年加入M&G 股票團隊擔任基金經理人助理;2013年到2017年間,他擔任M&G全球多元關鍵趨勢基金策略經理;2017到2019年間為M&G新契機基金副理。
  • 2003年拿到伯明罕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擁有投資管理證書(IMC) 和 特許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認證(CFA)。

 

Alex Araujo阿拉喬  (M&G基金經理人,股票投資部)

  • 2015年7月加入M&G 股票收益團隊,並於2016年4月成為股利成長投資策略規劃的共同副總經理。2019年1月起擔任M&G全球未來趨勢基金主管。
  • 歷經25年的金融市場經驗,並擁有多倫多大學經濟碩士學位以及特許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認證(CFA)。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為投資建議之邀約,投資人如據此進行交易決策,須自負投資盈虧之責。本公司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及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請務必先考量個人自身狀況及風險承受度。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延伸閱讀

1個理由,我把00941全賣了!她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台股2萬點,存股只留這3檔ETF

2024-03-25

一開窗就聞到樓下餐廳油煙味...跟朋友合租整層住家,我想提前退租怎麼辦?一招不扣違約金又不傷感情

2023-04-18

遠眺太平洋、直面龜山島,謝金河推薦私藏餐廳大啖紅魚...曝最珍貴的部分在「這」

2023-05-02

賣掉存股6年華南金(2880),改買00919的3個理由!台股2萬點買進高股息ETF「1個訣竅避免套牢」

2024-03-07

大葉高島屋再戰天母百貨龍頭的3大祕器:一場10億大改裝,憑什麼吸20家暴紅餐廳進駐?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