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香港能不能成為矽谷?

香港能不能成為矽谷?

2017-06-15 17:03

美國矽谷的新創產業全球知名,而香港雖然資金、創意、人才薈萃,為何無法打造成新創企業的天堂?顯然除了政府角色外,缺少了某些重要的元素。

看到這個標題,估計大多數讀者都會笑了。矽谷盛產創新企業,而香港只有炒家,兩地的形象幾乎是南轅北轍。


其實直至上世紀七○年代,矽谷還是一片農地,最出名的是櫻桃,市民開車過去採摘,很多農場在當場可以免費吃,摘下來帶回家的櫻桃則需要付費。當時的矽谷沒有創新企業,也沒有創投基金

矽谷後來成為創新企業集聚地,在筆者看來,就是把創意、資金和人才聚到了一起,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形成集群效益,形成產業鏈。

香港有沒有創意?沒有多少,之前的電影行業較有創意,現在只能在發展商賣樓上可以見到些微創意。不過,全中國卻有許多的創意,這些年成就出不少頗有新意的企業、行業。櫻桃園裡其實也沒有什麼創意,矽谷的創意來自全美國、全世界。香港有沒有資金,大把地有,只是VC(編按:創投)全跑到大陸去找生意了。

人才是一個大瓶頸。美國的under-achiever(肄業生)如蓋茲、賈伯斯,在自家的車房裡琢磨點子,於是鑄造出微軟、蘋果這樣的偉大企業。香港的under-achiever多數當了房地產仲介,於是炒出了世界第一的房價。不過矽谷的人才絕大多數來自全美國、全世界。香港的人才引進機制不差,從中環金融客到家庭傭工都不錯,香港企業想引進人才多可以做到,只是注意力從來沒有放在創投行業上,移民名額嚴重傾向夫妻團聚類。

從創意、資金、人才標準看,筆者認為香港其實有能力成為一個創投中心,世界級的金融平台更可以令其如虎添翼,但是沒有人、沒有心做此事。除此三要素外,一個相對寬鬆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十分重要,這是矽谷優勝於紐約、芝加哥之處,香港的生活成本、生活品質均有待改善。

其實不僅香港,不少亞洲城市都應該有同樣的一問,如台北或深圳。有一點是肯定的,建起新的矽谷,主要不是靠政府,而要靠產業鏈的形成、創意思想的碰撞、人才的彙聚。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美國工資增長仍過熱、日本經濟悄然轉向…陶冬:聯準會下半年要升息幾次,自己也沒確定方案

2023-07-09

中國太陽能發電,高歌猛進

2023-06-07

美非農就業人數意外大增,Fed升息陷入掙扎…經濟數據有點難堪,陶冬預測「這時」就會出手

2023-06-04

美國通膨再現!5月PCE增推升Fed升息機率,人民幣震盪走低…陶冬:貶值非壞事,可助打破通縮

2023-05-28

五一長假,消費強還是弱?

2023-05-24

日股創新高,日本步出經濟衰退,能重回昔日榮光?陶冬解析復甦關鍵

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