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興趣變志業 「不做會後悔」 陳聖凱 揪志工團幫助全世界

興趣變志業 「不做會後悔」 陳聖凱 揪志工團幫助全世界

劉育菁

話題人物

攝影/林育緯

900期

2014-03-20 13:14

創業時僅二十六歲的陳聖凱,憑著燃燒自己的熱血意志力,畢業就創業,一路跌跌撞撞,
把「助人」與「營利」結合成一門好生意,替台灣社會企業,鋪出一條成功之路。

兒時夢想人人都有,但九成九不敵現實而石沉大海,但以立國際服務創辦人陳聖凱秉持「不做會後悔」的熱情,一頭栽進國際志工行列,走過創業初期艱辛的二年,現在以立是國內少數不靠企業資助的社會企業,成立至今四年半累計已引領一千八百人當志工,幫助過數千位第三世界的居民。


一個二十六歲、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為什麼「敢」創業?一切都源於小時候曾看過的電影《異域》。


家境小康的陳聖凱排行老二,父親是大樓管理員、媽媽是國稅局公務員,小時候他跟著爸媽搬過十多次家,對擁有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居所,有深深的感觸。因此,當電影描述距離台灣三千公里之外的泰緬邊界,有一群亞細亞孤兒,過著有一餐沒下一頓的貧困生活,難過的心情一湧而上。


這位七歲男孩在內心埋下助人種子,隨著時光流轉,陳聖凱在二○○八年加入「若水國際」的菲律賓志工團,替當地居民改建房子。


陳聖凱拿起照片解釋,改建後水泥屋有六坪,雖已可隔成浴室、廚房及臥房,但沒水沒電,充其量只是颱風來了不會倒的空間,跟台灣生活水平仍差很大,但房屋的主人卻堆滿笑容說:「What a beautiful house I have !」(我擁有一間這麼漂亮的房子)那一抹滿足的微笑,就像是一記當頭棒喝,陳聖凱永遠忘不了,「原來想擁有安身立命地方不在坪數與設備,而是欲望。」都市長大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數字主義,小時候跟同學比成績、工作後比薪水,就算是結婚生子後,「比較」的輪迴仍會繼續下去。


回台後,陳聖凱用自己的方式跳脫輪迴,第一件事就是向若水創辦人張明正與王文華宣告要把「興趣」變成「志業」。以社會公益為出發點,很快地獲得若水的支持,以及七十五萬元的創業資本,在家人的資助下,他用一百五十萬元,創立「以立國際服務」。

 

事實上,陳聖凱若非開創以立,他的另一條路就是從事本科園藝行業,但開啟他「Why not ?不能改變?」的靈魂人物,正是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


王文華對陳聖凱的印象是:「竟然有人比我還『若水』!」事實上,若水在剛成立時只挑有工作經驗的員工,當時應屆畢業的陳聖凱為了實現夢想,鍥而不捨想加入。「一開始我們拒絕沒有經驗的他,但他沒有放棄,改要求當約聘人員或工讀生,最後甚至表明可以義務幫忙,終於進入若水大家庭。」

 

領隊

領隊是志工團成敗的關鍵,在進行領隊召募時,以立會用團隊合作的小遊戲,傳遞志工精神。

(攝影/林育緯)

 

王文華讚:他是一個親身參與的實踐家


王文華說:「Kevin (陳聖凱)不是一個只會說說的人,而是用手腳親身參與的實踐家,就是一個熱血到什麼都不要的年輕人。」


「以立」初期只有兩個員工,陳聖凱從預先考察、規畫行程、找合作夥伴等,一人身兼數職。國際志工不像大學社團,必須要有一套商業模式,這對園藝系畢業的陳聖凱是極大考驗,頭一、二年幾乎是跌跌撞撞。他表示,志工團要成行須有很多條件配合,除了當地政府支持、合作夥伴的信任,更要親自踩點,「一個步驟出錯,就很容易擦槍走火。」


讓陳聖凱記憶深刻是越南團,因為剛開始不知到哪裡服務,只好每天不斷移動探訪,常常是凌晨四、五點出門,晚上十二點才能落腳,加上對當地不熟悉,經常發生志工沒飯吃的窘況。


「體力的耗損可以忍耐,真正澆熄熱情的是『人性』。」陳聖凱說,在越南偏鄉曾被海關拒絕,一路上得靠紅包打通關,還有女團員被性騷擾,讓陳聖凱身心俱疲。


到了第三世界不免水土不服,陳聖凱曾經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還在診間用泡麵果腹。校長兼撞鐘的日子過了快兩年,資金也快燒光了,召募不順、工作人員意見分歧,讓他幾乎決定結束一切。


但人生就是那麼巧妙,就在陳聖凱想放棄的同時,貴人降臨。「現在的以立有這點成績,周曦翎的加入,功不可沒。」他竪起大拇指稱讚。


在成為以立共同創辦人前,周曦翎是知名國際事務所的執業律師,辦公室坐落精英薈萃的中環區,出入有司機接送、出差坐頭等艙,是頂尖精英的代表。


但骨子裡有「憤青」特質的她,覺得自己只是幫富翁更有錢的工具,於是她逃離香港加入陳聖凱的印度團。周曦翎發現,在印度只要用小小的力量,就能幫助很多災民,瞬間瓦解她長期「沒路用」的感覺。


像周曦翎一樣被感動的是去年二月參加「柬單生活」的二十五歲上班族Jerry,他自掏腰包花三萬元參加柬埔寨志工團,有一幕場景讓他受到很大震懾。


他回憶說,那是一個距離市區半小時車程的垃圾村,三百公尺外就能聞到惡臭,遊覽車停下來,一行人即被包圍,二、三十位居民靠著兌換垃圾堆瓶罐,每天賺取一、二美元過生活,若沒東西吃,只能靠著廚餘果腹。「如果在貧窮線生活下的孩子,都能天真的笑,那活在富足台灣的我們,又憑什麼不快樂呢?」這樣深刻的體會,讓Jerry今年開始從團員變成領隊。


一個有熱血、少了商業腦袋的男生,與很有想法、卻無力實踐的女生,就像天生絕配,讓瀕臨結束的以立獲得重生機會。周曦翎加入後,資金有了後援,在計畫行程上讓參加者與當地人雙贏。在品牌形象細節上包括海報、網站及行程也不斷檢討與優化。


國內想當志工只要身體力行即可,但想當國際志工服務,不僅要出「人」,還得出「錢」,想加入志工行列,得先抽出服務的空檔,並且自付機票,以及食宿、翻譯、材料費等計畫費用。

 

志工

幫助窮困人家蓋好房子,讓志工們心靈獲得大大滿足。(圖/以立國際提供)

 

柬埔寨

2013年以立到柬埔寨的計畫項目,是協助當地居民蓋房 子、修廁所等。(圖/以立國際提供)


成立協會接受企業捐款,模式獨步全國


目前以立只收取五千元至八千元的團費當成行政費用,為了專業與獨立,不接受任何捐款。隨著參與人數增加,一年多前成立了協會,專門接受企業捐款,所有人事成本都由以立吸收,捐助資金直接用在當地,反而獲得更多企業的認同,這樣模式是國內唯一,也讓以立建立企業客戶,約占每年出團的一五%。


目前以立光靠國際志工團就能獲利,周曦翎功不可沒,但她卻自嘲:「用球賽來比喻,陳聖凱是打籃球的人,而我只是評述員。」她打從心底佩服陳聖凱。


從第一年帶領六十個人出團,現已成長超過十倍,希望二○二○年,以立服務的村民,累計至少要一萬人以上。以七年來看,成長的速度不算快,不是為了數字,而是要深化志工的內涵。


「以前以立只想著要如何活下來,現在的以立體質已經改善,可以往前跑。」從陳聖凱的眼中,不僅有了盼望、還充滿著自信的眼神。
 

以立國際
(攝影/林育緯)
 

以立國際服務創辦人

陳聖凱(左一)

出生:1983年 學歷:台灣大學園藝系

延伸閱讀
不怕力量小 七年級生創立公益平台 廖珮含 多拉一人就能多一分愛心
不怕力量小 七年級生創立公益平台 廖珮含 多拉一人就能多一分愛心

2014-03-20

先有能力讓孩子上學 他們才能靠教育翻身 羅恩加 讓部落孩子在家鄉圓夢
先有能力讓孩子上學 他們才能靠教育翻身 羅恩加 讓部落孩子在家鄉圓夢

2014-03-20

熱血八年級生 串聯淨鄉、關懷水資源 青年氣候聯盟 以行動改變氣候環境
熱血八年級生 串聯淨鄉、關懷水資源 青年氣候聯盟 以行動改變氣候環境

2014-03-20

建立陪讀班、送菜給獨居老人 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陳澤胤 為偏僻小村注入活水
建立陪讀班、送菜給獨居老人 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陳澤胤 為偏僻小村注入活水

2014-03-20

從一棵百年老樹啟發 在自家周邊老屋找歷史 何承翰 用熱情說自己社區的故事
從一棵百年老樹啟發 在自家周邊老屋找歷史 何承翰 用熱情說自己社區的故事

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