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守護百名身心障礙者 用行動力爭取資源 姚雨靜 讓笑聲傳進樂山教養院

守護百名身心障礙者 用行動力爭取資源 姚雨靜 讓笑聲傳進樂山教養院

郭淑媛

話題人物

攝影/陳永錚

900期

2014-03-20 13:14

姚雨靜,改變樂山教養院命運的院長。她運用各項資源排除萬難,提高身心障礙院生的生活品質,也讓工作人員無後顧之憂;現在,她更希望改變社會對社福的觀念與作法。

溼冷的二月,在新北市八里偏僻的山坡上,樂山教養院設備新穎的養護大樓內,傳出陣陣笑聲。


很難想像,兩年多前,院生們還擠在陡坡上有七十七年歷史的老舊院區,冬冷夏熱又潮溼,輪椅出入不便。而這棟蓋了十年仍無法驗收的大樓,在三年半以前宛如廢墟,更嚴重的是,當時負債三千多萬元的樂山,面臨破產、解散的命運,讓創辦的長老教會牧師們束手無策。

如今,這一切已然改觀,改變樂山命運的,是新任院長姚雨靜。


樂山教養院收容中、重度與多重障礙的身心障礙人士,儘管姚雨靜稱呼這些院生為「孩子」,事實上院生的年齡從十一歲到五十七歲。除了照料食衣住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工所畢業的她,也安排院生接受各項先進的物理和職能治療課程,提高生活品質。


《今周刊》採訪團隊隨著姚雨靜探訪各教室,包括美術治療的手作班、音樂治療的打擊樂班等,院生們紛紛向她獻寶:「院長,我……」,她逐一熱烈回應,不停說:「好棒!」


讓院生外表乾淨、有尊嚴地過生活


在復健教室,多位多重障礙院生正在體能訓練,姚雨靜說:「我不要他們一直躺在床上,這些訓練可以讓孩子除了活著,身體狀況也好一點、心情快樂一點。」利用科技輔具可以訓練一些原本無法自理的院生上廁所,這樣他們隔周返家時,可以不必依賴家人,改善與家人的關係,希望最後可以回歸家庭。她認為,樂山服務的對象是家庭,「幫忙照顧好孩子,可以讓原生家庭穩定。」


院生會依年齡、程度分班「上課」,年紀較小的還送去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姚雨靜會安排院生輪流進行社區適應活動,包括逛八里夜市、去關渡喝下午茶、到台北逛賣場等,「光是坐電梯他們就很高興了。」還會連結各種資源讓院生去外縣市看看。她想要扭轉外界對身心障礙者的經驗,希望院生們能外表乾淨、有尊嚴地生活。有人曾質疑她讓孩子過太好,她說:「這不是我們的目的嗎?」


問到為何會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姚雨靜說:「想帶來正面的改變。」當時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向她說:「情況危急,這是使命,也是實踐機會。」她認為當院長太沉重,卻無法說不。因為,她從小也曾受惠於人。


姚雨靜有著顯赫卻又坎坷的身世,父母是考試院前院長姚嘉文和前立委周清玉,姚嘉文早年投入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入獄,一九八○年林宅血案發生(編按: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待審的前台灣省議員林義雄住處發生滅門血案,其母與其雙胞胎女兒慘遭殺害,大女兒身受重傷),長老教會教友們輪流保護年幼的她,這段經歷,改變了她的人生,「當時社會對我很不友善,我的命是他們救的!」


出任院長三年半以來,姚雨靜逐一解決各項難題。首先是新建大樓因遲未完工,無法核銷向政府申請補助,該募的錢又沒到位,廠商跑掉,再加上設施變更程序不完整,無法向內政部立案,導致政府不但停止共約三千萬元的各項補助,甚至向樂山求償。姚雨靜跑公文、跟中央和地方政府打交道、奔走募款、找廠商重新施工,打通各項環節。

 

美術

美術治療的手作班院 生,向姚雨靜(左 一)說明繪畫重點。(攝影/陳永錚)

 

美術

山院生畫作製作的環保袋頗搶手。(攝影/陳永錚)

 

打擊樂班

打擊樂班的院生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跟上節奏,姚雨靜則(中)在一旁幫他們加油。

(攝影/陳永錚)


拉進社會資源,阿瘦、NET參一腳


所幸過去在行政院、內政部、台北市社會局等公部門的工作經驗,讓姚雨靜知道如何找到對的人來教他們解決問題,「一個一個去磕頭!」她笑說。最後大樓拿到立案證書並通過評鑑,得以繼續領取補助,讓樂山度過危機。


兩年前院生終於搬進這個有中央空調的新大樓住宿與學習,但這也是另一難題的開始。姚雨靜說,由於新增很多設備,開銷比在舊院區多很多,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也更顯急迫,「這裡的工作人員很難找,因為責任太重大,來了常留不住!」的確,在這個連公車都不走的偏鄉角落,除了愛心,還需要更多誘因。


姚雨靜的處理方式是逐年調整員工福利,她多次強調:「他們deserve(值得)更高的薪水。」樂山目前有一三五名院生,有近一百位員工三班輪值,這還不包括外聘的治療師,一個月支出四五○萬元,其中有三百萬元是人事成本,而她自己的薪水還回捐。


姚雨靜說,她希望找更多領有證照的專業人士來照顧院生,更盼望社福領域能成為人生可以發展的職涯,不需要在麵包和理想之間做選擇,這樣台灣整體社福水平才能提升。令她困擾的是,有些捐款人主張,錢是給孩子用,不要進入工作人員口袋,她只好一再溝通:「你捐的米或尿布,也要有人煮、有人餵、有人換啊!」「老是要社福人員奉獻熱情,不是長久之計。」


樂山一年花費約六千萬元,政府補助三千萬元外,還要靠募款、申請專案補助以及聯合勸募協會等單位協助,財務壓力很大。不過,姚雨靜有自己的堅持,「每當有企業說要幫助,我都會請對方先到樂山看看,再說可以提供什麼協助,而不止是捐款而已。」她認為台灣有很多潛能未能被盤點出來,大家都處於「捐錢做好事」階段。


她舉例說,服飾品牌「NET」不但長期贊助院生衣服,還曾把一個門市封館讓院生挑衣服,讓鮮少購物的院生享受到挑衣試穿的樂趣,這是金錢買不到的;阿瘦皮鞋也會替院生製作矯正鞋。


姚雨靜說,希望改變政府分配預算的觀念,以及具影響力人士和企業做公益的作法。樂山需要的是院生食衣住行的支援,「但這沒有梗(亮點)」,較少受青睞,她只好以院生令人驚豔的畫作製作T恤、環保袋等文創品,吸引大家認識樂山。她曾邀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參與活動,希望他們在替客戶做節稅規畫時,能把幫助樂山納入考慮。


樂山的運作上了軌道,姚雨靜強調,不是她有能力解決問題,而是她會找更多有能力的人進來幫忙,把問題的困難度降低,其他人更願意一起做,「資源是可以找得到的,只是你要去牽線拉進來。」在樂山,她了解到,照顧院生需要跨專業合作。


談到工作挫折,姚雨靜說,有時覺得很孤單,因為都是第一線社福工作人員在撐。再加上,現在政府與社會的觀念,無法鼓勵解決問題的人,但嚴格要求不可以出現狀況,在龐大壓力下,很多人選擇離開。


不過,姚雨靜經歷過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看到很多人盡最大努力後帶來重大改變,因此她樂觀地認為,大家可一起為一個目標戰鬥,「如果每人都付出一點力氣,理想就可以成真!」她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做一些讓別人更快樂、社會更好的事。「除了捐款,大家應了解不同需要的人,並花心思幫忙解決問題,譬如台灣無障礙設施不友善,從建築師、餐廳到企業主,若能在設計時考慮到,身障人士就不必那麼辛苦。」

 

姚雨靜

院生表演時,坐在台下的姚雨靜(中)忙著帶動唱,既炒熱氣氛也安院生的心。(攝影/林煒凱)


院區無冷氣,她的溼疹一直好不了


長期與樂山互動的聯勸祕書長陳文良認為,姚雨靜重現傳教士精神,具有天生的動員能力,是可以把理念做出來的人,「她會幫監護權屬於她的院生慶生、過年帶他們上街,已超越專業範圍,變成家人式的愛。」

 

當然,姚雨靜為樂山付出不少代價,她之前是台灣微軟公司社區公益專案經理,工作環境天差地遠,初到樂山時正是酷暑,院區無冷氣,她常汗流浹背,溼疹一直好不了,繁瑣的院務也讓她瘦了一大圈。在樂山十幾年的社工部主任李素雲就說:「姚雨靜所有心思都在這裡,看了心疼,希望她不要這麼拚,才可以撐久一點。」
 

樂山教養院

(攝影/陳永錚)

 

樂山教養院院長

姚雨靜
出生:1968年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工研究所碩士

延伸閱讀
不怕力量小 七年級生創立公益平台 廖珮含 多拉一人就能多一分愛心
不怕力量小 七年級生創立公益平台 廖珮含 多拉一人就能多一分愛心

2014-03-20

先有能力讓孩子上學 他們才能靠教育翻身 羅恩加 讓部落孩子在家鄉圓夢
先有能力讓孩子上學 他們才能靠教育翻身 羅恩加 讓部落孩子在家鄉圓夢

2014-03-20

效法歐美環境信託 共同維護森林農地 陳瑞賓 號召集資買地保育國土
效法歐美環境信託 共同維護森林農地 陳瑞賓 號召集資買地保育國土

2014-03-20

正義年輕律師不忍弱勢受欺凌 陸詩薇 站第一線 推動性別平權
正義年輕律師不忍弱勢受欺凌 陸詩薇 站第一線 推動性別平權

2014-03-20

幫助弱勢 也可以不必搞得很弱勢 胡庭碩 小肥皂賣出大夢想
幫助弱勢 也可以不必搞得很弱勢 胡庭碩 小肥皂賣出大夢想

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