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三十而立」其中一個條件是口袋「麥克麥克」,但是當《今周刊》透過問卷詢問「35歲前能否累積到100萬元?」時,高達近75%受訪者卻表示「還在努力中」。
Photo: Cabrera Photo , CC Licensed.
工作多年,為什麼還存不到半毛錢?你是不是常常覺得每個月拿到的薪水,付完房貸或車貸,所剩的錢拿來付日常開支就所剩無幾?你是不是常感嘆職場奮鬥多少,即使薪水不錯,但卻沒存什麼錢?你是不是常擔心目前工作不保,沒工作之後會陷入困境?或是看到自己學歷還不錯,卻沒有辦法找到高薪的工作?如果你有這些感覺,那麼很抱歉,你已經成為「窮忙族」的一員了!
什麼是「窮忙族」?「Working Poor」(工作貧窮)這個名詞源自於1990年代的美國,原是指每周工作40小時以上,薪水卻未達最低薪資的員工。但近幾年來,在全球化之後,讓已開發中國家的窮忙族愈來愈多,成了很勤奮卻還是很貧窮的員工。這群窮忙族,是一群「工作貧困階級」,也就是在這貿易自由化、國際化的浪潮下,中產階級成為即使拚命工作,卻充滿貧困感。
現象1.薪水永遠都不夠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去(2014)年經濟成長率概估為3.51%,較11月預測上修0.08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新高。1∼11月平均薪資為47,377元,年增3.89%,實質平均薪資為45,550元,亦為3年來最好水準,顯示前一年度整體景氣及薪資有轉好的趨勢。
至於對第一份工作的期待(已談定)薪資,新鮮人平均盼有30,872元,和去年的29,361元相較,今年新鮮人期望薪資拉高1,511元。有33.1%的受訪畢業生期待月薪落在「2萬5千至3萬元」,另有19.0%的人希望能有「3萬-3萬5千元」,更有2成4的人樂觀期盼能拿到「3萬5千元」以上,但也有2成4的人較為保守,月入2萬5千元以下也能接受。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進一步針對薪資分析,1111人力銀行去年底新鮮人就業追蹤報告顯示,去年新鮮人的平均起薪僅26,144元,若以主計處2014年全年平均薪資年增幅3.58%計算,今年新鮮人實際就業後的平均起薪推估約落在27,000元到27,500左右,與新鮮人期待的30,872元,明顯高估了3千元以上,恐過於樂觀。然而,這跟10年前畢業拿到的薪水差不多,甚至有「倒退嚕」的情況。這樣的薪資扣掉房租與生活費,根本無法存錢,也難怪年輕人大喊窮啊!
現象2.百萬高薪族仍然大喊窮
高房價、高物價的衝擊下,許多上班族10年薪水停滯,等於財富縮水,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即使百萬高薪族,每天拚命工作,也買不起像樣的房子;即使有學位、有證照,卻還是時時可能被裁員,恐慌感增加。也因為面對工作不穩定,加薪遙遙無期,導致貧窮感大增。
最嚴重的是,通常高薪族群最愛投資理財,但近年來,股災一個接著一個發生,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好在2009年全球股市回穩,基金與股市投資有些起色。但到了2011年,又因為希臘等歐債問題爆發,市場又再度恐慌,8月初,連最大強權美國也因為債信問題,掀起二次衰退的恐懼,再度引發全球股災,讓台股3天就跌掉1千點,融資大斷頭,股民資產大幅縮水,散戶薪水族自然也難逃套牢的命運,辛苦存的錢又因為股災賠掉大半,想有錢,簡直比登天還難!
現象3.年紀愈大,貧窮焦慮愈高
在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失業率大增,連電子新貴都曾被迫放無薪假,工作不穩定愈來越愈,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職位越高的人,選擇的自由卻愈來愈少,所謂「沒有選擇的自由就是貧困」,年紀愈大,貧窮感就愈高,這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這說明了一件事,貧與富的分水嶺,或者說那一念之間,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的計畫與行動,努力工作反而是其次!」《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在書中指出,有錢人與窮人兩者間觀念上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自己的收入。
淨值是存量的觀念。哈福.艾克認為,有錢人因為專注財富「存量」,因此會有更強烈的儲蓄觀念,把存下的錢再運作在投資。而收入是「流量」的觀念,窮人專注「流量」,得過且過,理財欠缺計畫,執行上也欠缺行動力,導致賺得多,花得也多。因此,這將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作法:有錢人會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而窮人只會辛苦地工作賺錢,變成窮忙族。
要紓解貧窮感,除了依賴政府壓低房價、提高薪資所得、解決稅負不公的問題;個人能做的,除了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外,最重要的還是投資理財,如何在股災中安全脫身,及在投資上獲利,是需要耐心學習的,否則一筆錯誤的投資,就會把自己推向貧窮的一端,唯有做好準備,才能面對這充滿挑戰的世界。
另類通勤:上班族愈住愈郊區
房價是造成窮忙族的最大焦慮來源,台灣人有句話說,「有土斯有財」,許多人辛苦一輩子就是為了要買一間房子,因為要「安居」才能「樂業」。但房價年年以在成長,尤其是台北市,2005年時台北平均中古屋房價是每坪30多萬,2015年時已經漲到62.4萬元,1個月平均薪資只有3、4萬元的上班族,怎買得起?
有鑒於此,政府為了抑制房價,在2011年6月1日開徵奢侈稅,也的確在實施之前,嚇跑了一些投資客。
四大房仲同步公布5月份中古屋交易狀況,相較4月,六都房價僅台南小跌3.5%,其餘微漲0.2-2.5%,但反觀交易量,全台則同步量縮,四家房仲統計全台量能分別下跌3-12%不等,顯見目前房市景氣雖差,但屋主心態仍高,買賣雙方認知差距加大,未來恐更難成交。
在價格方面,永慶統計,台北市每坪單價為62.4萬元,微漲0.2%,新北市也微漲1.3%,達40.0萬元,難怪薪水族要喊「台北居大不易」。
許多上班族,尤其是首購族買不起市區,只好沿著捷運往郊區搬,原本他們從台北市搬到新北市的新莊、新店,但這兩區域房價被炒高後,他們又被趕到三峽、林口與蘆洲,甚至有人乾脆跑到桃園去住,這種一直往外擴散的現象,愈年輕的夫妻愈明顯,因為他們已經買不起大台北的房子。
工作多年,為什麼還存不到半毛錢?你是不是常常覺得每個月拿到的薪水,付完房貸或車貸,所剩的錢拿來付日常開支就所剩無幾?你是不是常感嘆職場奮鬥多少,即使薪水不錯,但卻沒存什麼錢?你是不是常擔心目前工作不保,沒工作之後會陷入困境?或是看到自己學歷還不錯,卻沒有辦法找到高薪的工作?如果你有這些感覺,那麼很抱歉,你已經成為「窮忙族」的一員了!
什麼是「窮忙族」?「Working Poor」(工作貧窮)這個名詞源自於1990年代的美國,原是指每周工作40小時以上,薪水卻未達最低薪資的員工。但近幾年來,在全球化之後,讓已開發中國家的窮忙族愈來愈多,成了很勤奮卻還是很貧窮的員工。這群窮忙族,是一群「工作貧困階級」,也就是在這貿易自由化、國際化的浪潮下,中產階級成為即使拚命工作,卻充滿貧困感。
現象1.薪水永遠都不夠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去(2014)年經濟成長率概估為3.51%,較11月預測上修0.08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新高。1∼11月平均薪資為47,377元,年增3.89%,實質平均薪資為45,550元,亦為3年來最好水準,顯示前一年度整體景氣及薪資有轉好的趨勢。
至於對第一份工作的期待(已談定)薪資,新鮮人平均盼有30,872元,和去年的29,361元相較,今年新鮮人期望薪資拉高1,511元。有33.1%的受訪畢業生期待月薪落在「2萬5千至3萬元」,另有19.0%的人希望能有「3萬-3萬5千元」,更有2成4的人樂觀期盼能拿到「3萬5千元」以上,但也有2成4的人較為保守,月入2萬5千元以下也能接受。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進一步針對薪資分析,1111人力銀行去年底新鮮人就業追蹤報告顯示,去年新鮮人的平均起薪僅26,144元,若以主計處2014年全年平均薪資年增幅3.58%計算,今年新鮮人實際就業後的平均起薪推估約落在27,000元到27,500左右,與新鮮人期待的30,872元,明顯高估了3千元以上,恐過於樂觀。然而,這跟10年前畢業拿到的薪水差不多,甚至有「倒退嚕」的情況。這樣的薪資扣掉房租與生活費,根本無法存錢,也難怪年輕人大喊窮啊!
現象2.百萬高薪族仍然大喊窮
高房價、高物價的衝擊下,許多上班族10年薪水停滯,等於財富縮水,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即使百萬高薪族,每天拚命工作,也買不起像樣的房子;即使有學位、有證照,卻還是時時可能被裁員,恐慌感增加。也因為面對工作不穩定,加薪遙遙無期,導致貧窮感大增。
最嚴重的是,通常高薪族群最愛投資理財,但近年來,股災一個接著一個發生,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好在2009年全球股市回穩,基金與股市投資有些起色。但到了2011年,又因為希臘等歐債問題爆發,市場又再度恐慌,8月初,連最大強權美國也因為債信問題,掀起二次衰退的恐懼,再度引發全球股災,讓台股3天就跌掉1千點,融資大斷頭,股民資產大幅縮水,散戶薪水族自然也難逃套牢的命運,辛苦存的錢又因為股災賠掉大半,想有錢,簡直比登天還難!
現象3.年紀愈大,貧窮焦慮愈高
在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失業率大增,連電子新貴都曾被迫放無薪假,工作不穩定愈來越愈,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職位越高的人,選擇的自由卻愈來愈少,所謂「沒有選擇的自由就是貧困」,年紀愈大,貧窮感就愈高,這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這說明了一件事,貧與富的分水嶺,或者說那一念之間,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的計畫與行動,努力工作反而是其次!」《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在書中指出,有錢人與窮人兩者間觀念上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自己的收入。
淨值是存量的觀念。哈福.艾克認為,有錢人因為專注財富「存量」,因此會有更強烈的儲蓄觀念,把存下的錢再運作在投資。而收入是「流量」的觀念,窮人專注「流量」,得過且過,理財欠缺計畫,執行上也欠缺行動力,導致賺得多,花得也多。因此,這將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作法:有錢人會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而窮人只會辛苦地工作賺錢,變成窮忙族。
要紓解貧窮感,除了依賴政府壓低房價、提高薪資所得、解決稅負不公的問題;個人能做的,除了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外,最重要的還是投資理財,如何在股災中安全脫身,及在投資上獲利,是需要耐心學習的,否則一筆錯誤的投資,就會把自己推向貧窮的一端,唯有做好準備,才能面對這充滿挑戰的世界。
另類通勤:上班族愈住愈郊區
房價是造成窮忙族的最大焦慮來源,台灣人有句話說,「有土斯有財」,許多人辛苦一輩子就是為了要買一間房子,因為要「安居」才能「樂業」。但房價年年以在成長,尤其是台北市,2005年時台北平均中古屋房價是每坪30多萬,2015年時已經漲到62.4萬元,1個月平均薪資只有3、4萬元的上班族,怎買得起?
有鑒於此,政府為了抑制房價,在2011年6月1日開徵奢侈稅,也的確在實施之前,嚇跑了一些投資客。
四大房仲同步公布5月份中古屋交易狀況,相較4月,六都房價僅台南小跌3.5%,其餘微漲0.2-2.5%,但反觀交易量,全台則同步量縮,四家房仲統計全台量能分別下跌3-12%不等,顯見目前房市景氣雖差,但屋主心態仍高,買賣雙方認知差距加大,未來恐更難成交。
在價格方面,永慶統計,台北市每坪單價為62.4萬元,微漲0.2%,新北市也微漲1.3%,達40.0萬元,難怪薪水族要喊「台北居大不易」。
許多上班族,尤其是首購族買不起市區,只好沿著捷運往郊區搬,原本他們從台北市搬到新北市的新莊、新店,但這兩區域房價被炒高後,他們又被趕到三峽、林口與蘆洲,甚至有人乾脆跑到桃園去住,這種一直往外擴散的現象,愈年輕的夫妻愈明顯,因為他們已經買不起大台北的房子。
《我上班我不笨 30歲前存百萬(修訂版)》
全台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 好評熱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