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至今行為的結果,一個人本身)和「土」(身處的環境)這兩者是無法分開,息息相關的。他所要強調是人與環境相生相成,互惠共好,故也應當盡可能採用在地生產、當令時節的食物,一則維護自身健康,二則支持糧食自主。
什麼叫做「身土不二」?
這詞最早出自於南宋僧人智圓的《維摩經略疏垂裕記》,意思為「身」(至今行為的結果,一個人本身)和「土」(身處的環境)這兩者是無法分開,息息相關的。他所要強調是人與環境相生相成,互惠共好,故也應當盡可能採用在地生產、當令時節的食物,一則維護自身健康,二則支持糧食自主。
去年十一月下旬,聯合報一篇報導屏東十八甲農田躺了三千多隻鳥屍的訊息,讓人看了怵目驚心。雖然它不是新聞,因這在慣行農法中並不少見,部分農民為了增加產量,也為了讓賣相好以提高價錢,有時就會過度是用農藥,甚至在噴藥後沒有等待藥效退去就採收,以至於農藥殘留的蔬果就在市場上流竄。
在鄉下,許多人是不吃田裡頭作物的,自家吃的一定會另外種在庭院旁的菜圃裡,那是不灑農藥的,田裡灑農藥的就賣到都會區,農村裡有一句話說「都是人不怕死」。這不能怪農民,因有被蟲咬過的蔬果在市場上真的價錢低沒人買。
昨天在雲林元長觀賞土豆鳥時,剛好遇上地主,我讚賞他的田地是健康的,所以土豆鳥喜歡在這裡(他說已經兩星期,這群鳥每天都來),他說也有灑農藥耶!早上灑,下午他們就來,我猜是其毒性較小,且沒有過度使用。後來他的弟弟經過也加入,王先生表示大批水鳥棲息在剛插秧的水田地卻會造成農民的損害,閒聊間,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何保障農民的收益下,又可以保護鳥兒不要受害。
環境保育上極重要的一份聲明〈西雅圖酋長的一封信〉裡頭,曾經提到「任何發生在大地上的,必將同樣地降臨在祂的子民身上。假如人們唾棄了大地,其實他們就是唾棄了自己。」我們過度強調收益忽視環境健康的結果,不近鳥兒受害,最後受害的也是人類自己。
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人看到這類問題,一些農民也改採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生產,而消費端也願意用更高的價錢來換取健康的食物。
政府政策導引非常重要,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大埔強拆事件,眼前還有淡海二期、桃園航空城等更大規模的圈地滅農政策接踵而來,我們提出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要廢除「區段徵收」,破除政府以公共利益為名、以徵收為手段,實則掩護「強制性合作開發」的圈地本質。
其實,農地開發背後的根本性原因,或許仍是政府長期忽略農業與漠視農村的結果,在重新倡議農業重要性的全球趨勢下,我們呼籲政府放下發展主義與自由貿易,只有加強城鄉連結,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都能自主決定「我們要種什麼?吃什麼?」才能確保農村經濟、環境生態與食品安全的多贏。讓古人「身土不二」的生活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生根落實。
這詞最早出自於南宋僧人智圓的《維摩經略疏垂裕記》,意思為「身」(至今行為的結果,一個人本身)和「土」(身處的環境)這兩者是無法分開,息息相關的。他所要強調是人與環境相生相成,互惠共好,故也應當盡可能採用在地生產、當令時節的食物,一則維護自身健康,二則支持糧食自主。
去年十一月下旬,聯合報一篇報導屏東十八甲農田躺了三千多隻鳥屍的訊息,讓人看了怵目驚心。雖然它不是新聞,因這在慣行農法中並不少見,部分農民為了增加產量,也為了讓賣相好以提高價錢,有時就會過度是用農藥,甚至在噴藥後沒有等待藥效退去就採收,以至於農藥殘留的蔬果就在市場上流竄。
在鄉下,許多人是不吃田裡頭作物的,自家吃的一定會另外種在庭院旁的菜圃裡,那是不灑農藥的,田裡灑農藥的就賣到都會區,農村裡有一句話說「都是人不怕死」。這不能怪農民,因有被蟲咬過的蔬果在市場上真的價錢低沒人買。
昨天在雲林元長觀賞土豆鳥時,剛好遇上地主,我讚賞他的田地是健康的,所以土豆鳥喜歡在這裡(他說已經兩星期,這群鳥每天都來),他說也有灑農藥耶!早上灑,下午他們就來,我猜是其毒性較小,且沒有過度使用。後來他的弟弟經過也加入,王先生表示大批水鳥棲息在剛插秧的水田地卻會造成農民的損害,閒聊間,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何保障農民的收益下,又可以保護鳥兒不要受害。
人們唾棄了大地 也是唾棄自己
環境保育上極重要的一份聲明〈西雅圖酋長的一封信〉裡頭,曾經提到「任何發生在大地上的,必將同樣地降臨在祂的子民身上。假如人們唾棄了大地,其實他們就是唾棄了自己。」我們過度強調收益忽視環境健康的結果,不近鳥兒受害,最後受害的也是人類自己。
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人看到這類問題,一些農民也改採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生產,而消費端也願意用更高的價錢來換取健康的食物。
政府政策導引非常重要,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大埔強拆事件,眼前還有淡海二期、桃園航空城等更大規模的圈地滅農政策接踵而來,我們提出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要廢除「區段徵收」,破除政府以公共利益為名、以徵收為手段,實則掩護「強制性合作開發」的圈地本質。
其實,農地開發背後的根本性原因,或許仍是政府長期忽略農業與漠視農村的結果,在重新倡議農業重要性的全球趨勢下,我們呼籲政府放下發展主義與自由貿易,只有加強城鄉連結,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都能自主決定「我們要種什麼?吃什麼?」才能確保農村經濟、環境生態與食品安全的多贏。讓古人「身土不二」的生活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生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