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研究籌碼成為新顯學,台股籌碼面的資訊也愈來愈多,如何善用這些線索,已是投資人必備功課。
除了籌碼達人及法人教戰,《今周刊》特別破解投資人常關注的主力跡象問題,帶你掌握籌碼分析的眉角。
A:每月初,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會編製「集保戶股權分散表」,供投資人免費查詢。
這張表,把近一年所有持有這檔個股的帳戶,依持股股數分級。至於觀察重點,就在於「大戶帳戶數」與「全體股東帳戶數」的增減。
若大戶的帳戶數呈現逐月增加、全體股東帳戶數卻逐月遞減,代表散戶減少的戶數,比大戶增加的多,就可依此判斷籌碼逐漸流向大戶;因此,大戶占全體股東帳戶數的比率愈高,愈有利於籌碼穩定或集中,而且若是按月追蹤,就更能看出長線籌碼的動態流向。
◎集保戶股權分散表查詢
http://www.tdcc.com.tw/smWeb/QryStock.jsp
Q2.緊跟主力進出籌碼,就能躺著賺?
A:自從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於每天傍晚公布「券商買賣證券日報表查詢系統」(買賣日報表)後,台股每檔股票、每個價位、在哪家券商分點、買賣幾張,全部成為公開資料,無所遁形。
籌碼分析的研究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股找點」,從股票找出今天券商各分點買賣的明細;若發現最近一段時間,某些分點持續買進或賣出某檔股票,股價有明顯上漲或下跌的跡象,就可以追蹤這些分點的進出狀況,甚至跟單。
另一種則是反過來「以點找股」,透過券商分點來觀察買賣哪些股票,尤其是市場傳言的一些主力大戶,例如大多在嘉義、雲林虎尾的券商分點下單,以當沖或隔日沖為主的「虎尾幫」,操作電子、生技股大賺而知名的林姓大戶,長抱資產股的盧姓大戶。這些大戶下單的券商分點往往被投資人鎖定,每天追蹤,作為衝進殺出的依據。
但大戶有太多方法可以避開你的追蹤,甚至反過來修理你。最常見的手法是「A買、B賣」,到其他券商分點開戶,然後將原先買進的股票在其他帳戶賣出,神不知鬼不覺,他已經獲利落袋數鈔票了,你還死盯舊分點、傻抱著股票。
主力也會使用「魚目混珠」的手法,找小主力合作,在同一家券商分點下單,大戶作波段,小主力作短線,每天進進出出,搞得算籌碼的人頭昏眼花。此外,大戶還可以轉到市占率高的分點,甚至外資券商下單,由於這些分點每天成交量大,自己的單子有時會被「淹沒」,不容易被察覺。
因此,投資人還是應以基本面為依歸,籌碼面為輔助,長期追蹤,才能提高勝算。
◎免費又好用的籌碼分析網站
Nvesto:http://www.nvesto.com
股狗網:http://www.stockdog.tw
Q3.趁董監改選,只要搭上 順風車就能賺一波?
A:上市櫃公司每年股東會約在五、六月召開,而召開前六十天稱為「最後過戶日」,須確定股東名冊;也就是說,不論想搶下或保住公司經營權,在最後過戶日之前必須買足股票。因此,台股歷年董監改選行情最熱的時候,多在三、四月。
至於哪些公司最容易出現董監改選行情?如果這家公司「物美價廉」,尤其是擁有精華區土地資產,一旦開發後有暴利可圖,這種「肥肉」當然最吸引人注意,因此股價淨值比偏低的資產股往往最受青睞。若加上現任董監事持股比率不足,又想保住位置,就得在改選前回補股票。
雖然董監改選大戰最熱鬧是在每年三、四月,但如果這時才布局可就太慢了。從以往經驗來看,有心爭奪經營權者,往往一、二年前就默默吃貨,等到公司派發覺並跟進時,容易引發一波漲勢,這也是股價往往在改選前半年即開始反映的原因。
因此,想要賺董監改選行情,投資人可依以下步驟找出黑馬股,提早布局。
步驟一:在下半年找出次年即將董監改選的公司。
步驟二:透過以下條件進一步篩選。
a 股價淨值比(P/B值)低於一。
b 董監持股比率不足。
步驟三:追蹤籌碼面,從券商分點明細或「集保戶股權分散表」,觀察籌碼是否有持續流入特定帳戶的跡象。
◎董監持股相關資訊哪裡找?
公開資訊觀測站首頁↓「基本資料」↓「董監、大股東持股、質押、轉讓」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stapap1
公開資訊觀測站首頁↓「公司治理」↓「董事、監察人持股不足法定成數彙總表」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RB100_q1
Q4.公司實施「庫藏股」,就是鐵板價?
A:庫藏股就是公司動用本身資金,將已發行的股票從市場買回,目的在於減少市場上已發行股票的總數,有助籌碼安定。
當然,實施庫藏股也不是毫無缺點。首先在會計處理上,庫藏股是列於股東權益項下,當庫藏股未來賣出或註銷時,都要以買進價格計算損益,盈虧就列於股東權益中。因此,當公司以高價買回公司股票,卻低價賣出或註銷時,就會傷害股東權益。
那麼,投資人該如何看待庫藏股呢?首先就是要注意公司公告的訊息。其次,如果能透過籌碼分析軟體或網站,找出公司實施庫藏股的帳戶或分點當然是很好;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觀察公司獲利狀況與前景。例如宏達電從一一年以來一共實施四次庫藏股,股價卻仍難逃持續破底的命運;所以,基本面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
◎庫藏股相關資訊哪裡找?
公開資訊觀測站首頁↓「投資專區」↓「庫藏股資訊專區」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35sb01_q1
Q5.融資餘額一路飆高,還是殺出持股為妙?
A:長久以來,很多投資人認定融資是散戶在用的,所以融資餘額代表散戶動向,也是大盤的反指標,但近幾年卻常常出現「融資增、大盤漲」或「融資降、大盤跌」的狀況,那麼融資餘額還能代表散戶動向嗎?
其實,除了散戶,公司的大股東與主力有不少也使用融資,主要原因是資金成本比買進現股低(融資只須付成交價4至5成),另外若把融資餘額用完,可以提高其他人的進場門檻,有「鎖碼」的效果。而這些主力只要公司「有需要」,就會進場拉抬,所以他們使用融資的習慣不會改變、也不會減少。在主力玩法不變、散戶質量皆變的情況下,融資餘額當然不再是反指標。
今年以來,許多漲幅頗大的個股如日揚、漢磊、仲琦、威強電等,底部起漲時都伴隨融資大量增加,這些融資買進者應該不是一般投資人。而且,有些個股融資使用率長期在八○%以上,往往是大股東或主力在使用融資,也不是散戶在玩的。
市面上,有些籌碼分析軟體會透過「籌碼集中度」來判別,若是主力在特定帳戶用融資買進某檔股票,籌碼集中度就較高;若是散戶在不同券商零散買進,集中度就低,可作為參考依據。
總之,未來觀察融資餘額時,不能再一面倒認定就是反指標,且應將觀察重心放在個股的融資變化,搭配其他指標綜合判斷比較恰當。
Q6.從八大行庫買賣超 看政府護盤,有影嘸?
A:股市大跌時,最常聽到的就是「政府出手,八大行庫進場護盤」。政府真的有砸錢護盤嗎?什麼又是八大行庫呢?
「八大行庫」是指具有官股色彩的八家銀行:台銀、彰銀、台企銀、第一金、兆豐、土銀、華南永昌、合庫,不論政府是動用國安基金或運用這些行庫的資金,往往會透過這些行庫旗下的證券商下單,尤其台銀更是其中的龍頭,成交量通常也最大。因此,從這八大行庫證券商的買賣超中,大致可看出政府的多空態度或護盤跡象。
拜券商分點資料公開之賜,現在投資人透過軟體或網站就能追蹤。只要找出這八大行庫券商的總公司(其分公司不必計入),將今日買賣超金額加總,若總和為買超,代表官股的態度是偏多,反之就是偏空。此外,還可看看這些行庫今天買賣了哪些股。
當然,這些券商不是只有官股在下單,但若能長期追蹤,仍能看出一些官股操作的邏輯,尤其近年來官股出手時點頗為精準,往往在指數的相對高檔賣出或低檔買進,因此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而且與其聽官員的口水護盤,不如實際追蹤政府的動作更實際。
Q7.我持有的股票是真的 有外資在買嗎?
A:小明是個用功的投資人,每天晚上都會找出當天外資的交易明細表,研究外資今天買賣的標的,有時發現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股出現在表中,他不禁納悶:這麼冷門的股票,真的是外資買的嗎?
所謂「外資」,大致包含國外的退休基金、共同基金,甚至國家主權基金等。這些基金都頗具規模與歷史,並有國內外券商提供研究報告與買賣建議,供其參考。而這些外資的交易流程也很嚴謹,一定要以相關研究報告為依據,才能進行買賣。
這些「真外資」選擇的標的,絕大多數是市值一百億元以上的大型股,通常是台灣50或MSCI摩根台灣指數的成分股;且會依占指數的權重做配置,以中長線持有、賺取股息為主。
因此,檢視外資買賣明細中,若發現有買進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股票,就要先抱持懷疑的態度。因為這些股票,外資券商比較少著墨,也沒有撰寫報告推薦;加上如果公司基本面不佳又缺乏轉機,但外資還大量買進,就有可能是「假外資」。
假外資的真實身分,通常都是大股東將錢匯到海外,以個人名義或在國外開設紙上公司,從外資券商或國內券商複委託帳戶下單。由於大股東最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利用外資名義買進,不但很難追查是否為內線交易,還可以製造外資看好這支個股的假象,操控股價、吸引投資人跟進。
所以若你看到一些小型股、冷門股出現在外資買超的名單中,先搞清楚是真外資還是假外資再說吧。
Q8.外資大舉借券的個股,後勢不妙了?
A:每逢台股大跌,很多媒體及股市名嘴就把矛頭指向借券,以及目前台股的借券大戶──外資;而外資大舉借券的標的,後勢往往被看衰。
但借券與融券大有不同,要分辨兩者的差異,就要搞懂兩者的定義,以及與借券相關的四個關鍵詞「借券成交」、「借券餘額」、「借券賣出」與「借券賣出餘額」。
「融券」是指投資人一方面支付保證金、向證金公司借入股票,並委託券商賣出,這些必須同時進行且成交才成立;但「借券」是指沒有股票的投資人(借券人)與有股票的投資人(出借人)之間訂立的證券借貸合約,只要合約成立,就是「借券成交」,不用付保證金,也不用同步在市場上賣出。
至於借券目的,也可能是先借入,再伺機用於有避險、套利等策略性交易的需求時,所以借入股票後,不一定馬上就會賣出。還有一種是出借人以股票向借券人借入短期資金,叫作「融資性借券」,這類股票由於是擔保品,持有人也不會賣出。
將以上這些已借入且尚未還券的餘額加總,就叫「借券餘額」,和借券目的、是否賣出沒有關係。因此,借券成交不等於融券成交,借券餘額也和融券餘額不同。
真正要觀察的是「借券賣出」與「借券賣出餘額」。「借券賣出」是指當日投資人將已借入的股票在市場賣出的數量,這些已涵蓋於該股票的成交量內,所以借券賣出是已實現的賣壓,並不是未來的潛在賣壓。
至於「借券賣出餘額」,是指本日該股票「借券賣出」的數量,加上前一日尚未回補的數量,再減掉本日回補數量的餘額,是未來可能還券的張數,也可以視為未來回補的力道。
搞懂借券的四個關鍵詞,至少可以分辨市場說法是否正確,且有助於判斷外資真正的態度與籌碼流向,值得好好研究。
◎借券交易資訊,可至證交所網站查詢
證交所首頁↓「交易資訊」↓「融資融券與可借券賣出額度」
http://www.tws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