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正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壓力,其主導的一帶一路,前景是光明或晦澀?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日前來台,針對目前全球經濟下行、通縮壓力之下,一帶一路商機及台灣、香港的優勢與風險,提出釋疑與見解。
劉明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現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尤其是通貨緊縮、大宗商品價格的走低更為嚴重。耶誕假期的運貨時段已經結束,波羅的海指數(BDI,包含航運業的乾散貨交易量的經濟指標)卻來到新低,跌破五百點,比○八年金融海嘯最低的六六四點、一二年歐債危機的六五○點都還低,可看出全球的需求極度萎縮,也看出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漸行式微。
即使如此,機運卻同時存在。新科技的發展,如工業自動化、大數據、互聯網,催生更佳的消費體驗,滿足中產消費者個性化的追求。此外,現今兩岸也面臨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運,那就是一帶一路的建設。
台灣優勢 資訊自由、金流人流都活躍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計,未來十年,一帶一路區域至少有八兆到十兆美元的基礎設施需求,如果能夠由中國做基礎建設,透過台灣、香港建立起後端的軟體服務,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運。
中國基礎建設經過多年的錘鍊,無論是建造動車(時速
第一、法治優勢:香港採用英美法系,也就是在判例法方面相當成熟;而台灣的法律則以大陸法系為基礎,同樣也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我在當中國銀監會主席時,經常參考台灣的金融管理相關法律,因為台灣歷經的教訓比中國更多。
第二、資訊通達:香港與台灣都有高度的資訊自由,要做好一帶一路,不能完全只靠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有資訊的整合。
第三、金融優勢:台灣證券交易所市場非常活躍,櫃買中心也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商品,不同企業的解決方案也非常豐富;至於香港,更是連接全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金融的便捷顯而易見。
第四、人才優勢: 香港與台灣的企業家,都已經習慣在海外設子行、分公司,所以在人流方面做得相當好。
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帶來許多機運,但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其中很重要的是地緣政治的風險,近期發生在法國的恐怖攻擊事件,更說明了我們必須善待鄰國。今年簽訂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註: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讓中國貨運不必再經過印度與麻
當前風險 地緣衝突,供應鏈要能應變
但是,途經地區的政治風險(註:去年巴基斯坦與新疆,都曾經爆發暴力衝突),在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
而台灣與香港,在過去已經有許多風險管理的經驗,尤其是台灣的企業家,在供應鏈上已經可以將即時生產(JIT,Just in Time)與準時化順序供應(JIS,Just in Sequence)發揮到極致,不會輸給韓國與日本。
- 即時生產:起源於日本的豐田汽車(Toyota),指僅在需要時,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商品。透過小批量方式提供即時生產,可以減少生產過剩造成的庫存。
- 準時化順序供應:即時生產的一種,除了即時、按需求提供外,還必須按訂單順序提供產品,算是即時生產的極致。
未來挑戰 雙十一商機背後,瓶頸待解
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則認為,一帶一路有機會也有挑戰。舉例來說,舉辦了四年的雙十一光棍節,雖帶來極大商機,創下人民幣九五○億元的驚人銷售額,卻也嚴重影響中國的製造業、物流業與零售業。若能與中國廠商合作,憑藉香港、台灣過去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充足經驗,一定能爭取更多商機。
劉明康也強調,歷來中國對外開放,都會引起內部的改革聲浪,讓十幾億人口及所有海外華僑廣泛受益;台港人才更能與國際人才相互交流,提升人才競爭力。所以一帶一路的效益,絕不止項目本身。
一帶一路包含六十五個國家經濟體,雖然整合起來有許多挑戰,但這機遇絕對大過風險,回報也可觀。台、港若能與中國攜手合作、互相補足,一定能讓一帶一路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