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群暉搶搭「私有雲」商機 年營收挑戰百億元 一個小盒子 為何讓小米指名單挑?

群暉搶搭「私有雲」商機 年營收挑戰百億元 一個小盒子 為何讓小米指名單挑?
群暉團隊靠著研發力,以NAS小盒子切入私有雲市場。圖中為群暉總經理王俊斌

何佩珊

科技線上

攝影/林育緯

920期

2014-08-07 12:56

台灣有一家公司,近七年營收每年成長都逾六成,今年更預計破百億元,卻堅持不對外釋股、不上市。他們從單純軟體商,做到自有品牌,如今還被小米點名為頭號強敵,它是網路儲存伺服器廠——群暉。

隱身在台北市長安西路上的平凡大樓裡,走廊上堆滿紙箱與產品,只有小小的門面寫著群暉科技,令人意外的是,這家公司今年營收就要突破百億元,甚至還被小米點名挑戰!

群暉在台灣的知名度不算高,對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是陌生,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家創立十四年的公司,靠著賣「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伺服器),在歐洲拿下逾五成市占,過去七年營收更是年年繳出成長超過六○%的表現。

一個外形像烤麵包機的盒子,賣到營收破百億元,是如何辦到的?要認識群暉,就一定得先搞懂NAS。

簡單來說,NAS是一個私人雲端大腦,可以計算、儲存、連網,用時下流行的科技術語來說,就是「私有雲」。

從企業、SOHO族到PC玩家,甚至是智慧家庭,都會需要這樣一個小盒子,把所有資料存在裡頭,隨時取用。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預估,二○一四年全球消費型NAS市場規模逾三十億美元(約九百億元新台幣)。

過去十多年來,科技業把焦點放在筆電、智慧型手機,NAS就像是群暉的獨門生意;如今,當萬物都要連上網路,NAS這塊肥厚大餅,連小米都在窺探,推出相關產品「小米路由器」。

面對小米公開下戰帖,直接挑明要顛覆群暉的市場,聽在群暉總經理王俊斌耳裡,他顯得格外淡定,露出招牌笑容說:「我們覺得還好,就是很開心有競爭對手幫我們Heating up(加溫)。」


創辦人出身微軟  不靠創投,以軟體授權起家

 

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群暉能做到讓小米視為敵手?故事得從二○○○年說起,兩位出身於微軟的工程師創辦了公司,他們是群暉現任董事長翁英暉和董事廖群。

他們在微軟的老同事、台灣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吳勝雄透露,翁英暉算是他的「學長」,負責技術授權,當時微軟會跟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牽上線,一起合作開發早期的微軟WinCE手持產品,翁英暉是關鍵推手之一。

後來,他們離開微軟、拿了積蓄要創業,其實思惟深受微軟影響,「他們就是想做一家軟體公司,靠著賣伺服器的軟體授權來賺錢。」參與過群暉草創時期的資深前主管說,如果微軟賣的是電腦軟體授權,翁英暉與廖群則是看到了伺服器軟體授權這塊利基市場。

只是,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不小落差。在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加入的群暉法國區總經理呂青鴻說,「軟體授權的商業模式經營得很辛苦,營收一直起起伏伏。」王俊斌更透露,「最差的時候,營運資金一度就要見底。」就這樣搖搖擺擺撐三年,才勉強損平。

即使如此,翁英暉與廖群堅信「道不同不相為謀」,依他們在科技界的資歷要找到創投注資輕而易舉,他們卻不從。原因無他,就為了一句:「我們不希望營運有太多雜音。」


轉型專注攻品牌  推掉訂單,研發小型伺服器

 

不釋股、不引資的堅持,換來了團隊的高度專注,就在○三年,「才損平就轉型」的大膽決定為公司帶來希望。

當時接下轉型重任的呂青鴻還記得,一開始大家只有粗略的想法:「純軟體授權的模式不可行。」但究竟要轉向哪裡?沒有人知道。

回憶起那一年,呂青鴻直呼:「真的非常辛苦!」因為軟硬體平台全部重來,再加上全新概念無前例可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此,他整整一年幾乎天天熬到晚上十二點才下班。

經過不斷地測試、推翻、再討論,團隊對未來才有了比較清楚的輪廓。「我們思考,如果把我們的軟體變得更精簡,擠進一個小盒子裡,可能嗎?」他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這件事還沒有人做過!

終於,○四年,群暉轉型後的第一個產品誕生了。

「現在回頭看,這個產品一點都不完美。」但呂青鴻立刻補充:「可是它太獨特了。」在一片追求高效能的IT市場中,群暉卻推出一個運算能力不強,卻省電又多工的小型伺服器。

在過往只存在於大型企業,售價動輒上百萬元的NAS市場中,群暉推出最低不到五千元的產品,「是我們把這個東西往下拉到中小企業市場和重度使用者。」自此,群暉也從單純的軟體商,成了軟硬體整合、打出自有品牌的伺服器廠商。

當年群暉的規模小、知名度低,要做自有品牌,大型通路業者根本看不上眼,但曾經也有大客戶招手,要群暉做代工,一下單就是上千台,等於當時群暉一整年的出貨量。但翁英暉咬著牙也要拒絕,這種訂單不接就是不接!

「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專注在自己的產品。」王俊斌還記得,群暉初創時期,就是這種OEM(設計代工)模式,讓他們每天都花大把時間,在為不同客戶修改問題上,其中還不乏修改LOGO(標誌)的瑣碎小事。

後來,不論訂單規模再誘人,翁英暉和高階主管心一橫,既然決定轉型,就不要再為同樣的問題所擾,只要專注在產品上。

把產品做到最好,是群暉品牌經營的最高信念,因此全公司三百多人,有超過七成是研發人員,而且不同於傳統科技廠的工程師思惟,他們極度重視使用者意見。

早期在群暉內部,經常是由翁英暉帶頭,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研讀使用者來函。「有一次為了解決風扇噪音問題,總經理和硬體總監乾脆直接飛去瑞士,聽取專業玩家的意見。」王俊斌說,從此再也沒有人抱怨這個問題。

「我們讓消費者覺得,他們也是群暉的一分子。」呂青鴻很感謝這群早期使用者,認為就是他們把群暉的品牌知名度一步步推上來,進而在全球打下扎實基礎。

到了一一年,就連原本對群暉不感興趣的歐洲大型通路業者英邁(Ingram Micro)都主動上門;去年群暉在歐洲還擊敗索尼,以高銷售成長表現獲全球大型通路商推舉拿下「成長之星獎」。


「三心二意」哲學  重視回函,營收年年高成長

 

對照十年前翁英暉在尾牙宴上和員工分享了「三心二意」的目標,他說:「服務客戶要用心、做產品要專心、功能要創新;很快公司營業額就可以到一億元,最後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公司的心意。」如今,群暉員工數從當年的二十多人成長到超過三百人,營業額也從不到一億元,預計今年突破百億元大關。

這些年來,群暉的崛起和創新開始引發市場關注,自然也少不了競爭者的學習與追趕,但群暉表示,「我們知道做這東西的困難度,也知道別人要學的困難度。」王俊斌很有信心,「我們有二百多位研發人員,開發時間超過十年,要進來這塊市場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就連競爭對手主管私底下都忍不住稱讚,「他們(群暉)真的做得很好。」並坦言過去內部進行產品開發時,總是不免會提到群暉。

當然,王俊斌也不否認,隨著群暉營收基礎墊高,要維持高成長率必定越來越困難,但他仍相當看好未來成長機會,「畢竟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NAS。」

問王俊斌在群暉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標竿的學習對象?他斷然地搖了搖頭,「群暉從來就沒有偶像,因為學習別人終究會被局限,我們奉行的就是專注,把自己做好。」也正是這股力量,才能讓群暉營收突破百億元的里程碑之後,繼續往前走。


群暉布局策略,從玩家回攻大企業

 

家庭和重度使用者


追求以最快速度配合市場主導者,如Google、三星和蘋果的發展方向。

中小企業

降低成本和技術門檻,並搭建私有雲到公有雲的橋樑,協助混合雲環境的建置,吸引中小企業使用。

大企業

三年前才重返企業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資料整理:何佩珊)


群暉科技


成立時間:2000年
負責人:翁英暉
資本額:1.87億元
主要業務:NAS(網路儲存伺服器)
主要客戶:專業玩家、企業

 

相關文章推薦》


小米之後的新秀,從賠掉千萬到得到千萬投資

三星在打造智慧家庭的時候 台灣在幹嘛?

來自台灣的遊戲App,讓google也讚嘆

從台積電到誠品書店都捧錢買他們的巨量資料

Acer施振榮:我就是罪人

延伸閱讀
接下乏人問津的生意  變輝達神隊友      技嘉葉培城親揭  深耕伺服器24年之路
接下乏人問津的生意 變輝達神隊友 技嘉葉培城親揭 深耕伺服器24年之路

2024-12-04

它靠完整液冷方案  搶AI伺服器商機          光寶科「越級打怪」攻散熱  獲輝達認證
它靠完整液冷方案 搶AI伺服器商機 光寶科「越級打怪」攻散熱 獲輝達認證

2024-11-27

業界老將朱培蘭再披戰袍  親揭三個百日戰略 空降華碩16個月  他讓伺服器業績衝五倍
業界老將朱培蘭再披戰袍 親揭三個百日戰略 空降華碩16個月 他讓伺服器業績衝五倍

2024-10-30

代工龍頭  開發出關鍵「快接頭」解缺貨難題 鴻海複製「iPhone代工一條龍」攻AI伺服器
代工龍頭 開發出關鍵「快接頭」解缺貨難題 鴻海複製「iPhone代工一條龍」攻AI伺服器

2024-10-16

誰說小市場做不出生態系!群暉董座睽違12年重掌CEO,要拚亞洲最頂尖軟體生態圈
誰說小市場做不出生態系!群暉董座睽違12年重掌CEO,要拚亞洲最頂尖軟體生態圈

2019-08-23